石河子博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近年来,PPP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其已经在公路、铁路、机场以及城市轨道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其投资规模较大,具有长期稳定的需求。因此,拓展PPP模式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创新机制,对促进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提高能源领域公共服务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PPP模式;建筑项目管理;措施
一、PPP模式的特征
PPP模式指的是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融资模式,在PPP模式下,鼓励民营资本和政府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此种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共享
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之间并不是仅有利益分配的关系,同时具有政府部门控制民营企业的作用,因此,PPP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普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具体经营和管理中,利益最大化并不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就PPP工程项目形式而言,政府部门和民营资本部门不但可以共享社会成果,同时还包括稳定的投资和回报。
2.风险共担
在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在交易形式上,存在风险供担的特征。比如:政府部门在项目施工设备和材料采购时,要切实考虑材料的风险性。在风险供担的特性下,政府部门要充分考虑民营企业可以承担的风险能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
3.伙伴关系
所谓伙伴关系指的是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在PPP工程项目建设中保持的关系,二者的项目目标基本相同。正是由于有这三个特征的存在,保证了PPP工程项目能够有效满足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共赢关系。
二、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对PPP工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工程管理中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机制,因此,在具体管理中必须注重国内实际情况和国外成熟的经验。建立科学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PPP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并鼓励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探索与之相适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2.公众受益原则
在PPP模型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中,要把政府政策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先进技术等有机结合到一起,从而促进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本的竞争和创新,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市场运行原则
为确保政府部门和民营资本企业的利润分配的均衡性,二者要在平等协商、依法合规、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最大限度上实现PPP工程项目的价值。
4.优化管理原则
政府部门在PPP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尽量降低对微观事物的参与度,并加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高民营资本企业的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为PPP工程项目持续稳定的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PPP模式下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策略
1.建立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比传统工程建设项目更加复杂的合同关系中,无论是直接建设单位还是政府的监管机构,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建设标准进行约束和规范,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建立的项目公司落实总包合同之前,需利益相关各方积极磋商,确定各个项目参与方具体的管控策划内容、职责、权利,最终达成项目参与方共同认可的工程管理制度。
由于PPP工程项目参建单位较多,其管理方式较之于传统工程建设项目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在PPP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高效的信息传递效率,因此,PPP模式下工程项目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理想的状态下,该信息管理系统可分为两级,一级作为项目决策层沟通项目重大决策和实时监控项目实施进展,第二级平台作为施工项目参与方就现场工程实体资料和信息传递和共享之用,有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PPP工程项目可以将工程规划、建设、运营信息进行完整、及时的传递,并且信息关系统的可追溯功能能够进一步提升项目运营、决策的合理性。
2.强化PPP模式下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结合PPP模式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强化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可以从投控管理和招标采购管理入手。
第一,投控管理;PPP工程項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工程设备、材料等需求往往不会公开招标,而是由成立的项目公司组织相应的活动进行采购,在这个过程中,设备型号的选择、材料价格的控制等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投资控制的难度较大,这就对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可以采用三级管控的方式提升PPP工程项目投控管理,即采用项目公司内审、造价单位出身、审计局跟审的方式展开,三级管控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融合,可以明显提升PPP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第二,招标采购管理;在PPP模式下,工程项目必须要控制分包,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坚持让专业的队伍做专业的工程,鉴于PPP工程项目的建设期不会太长,一些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采购,既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又能防止施工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商恶性竞争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失控。
3.完善PPP工程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反馈机制
结合国内外PPP项目的实践来看,PPP项目的建设主体多为基础设施或者公共服务项目,这种关乎民生的建设内容往往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项目的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活动,保证工程建设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将项目建设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提升PPP工程项目管理效果[2]。另外,完善的管理反馈机制也是提升PPP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必经之路,项目公司作为PPP工程项目的实际执行者,对所有参与建设的单位从进场、施工、竣工、移交等环节要充分做到全程监督、严格管理,如果发现有违反施工现场管理、内业资料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情况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并在相关人员完成整改之后关注整改效果,并按照反馈机制向上级责任单位进行通报,进而总体提升PPP工程项目管理质量。
4.注意风险防范
有些国家经济总量小,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货币贬值比较快,如果投资靠当地货币回收,要考虑货币贬值和价格调整的条款。另外,有关国家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的法律规定经常变化,PPP项目在合同签订阶段要注意不要违背基本原则。PPP项目中如果政府以土地作为投入,一定要在合同条款中要求政府提供土地,并变更土地业主为项目公司,政府负责前期的拆迁工作。将所有风险控制在开发初期。
5.优化合作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PPP项目模式合作体系,对于确保PPP项目稳步发展、防范各类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就需要政府一定要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信用,防范合作风险。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设计PPP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PPP项目后期合作策略,充分考虑项目的战略價值、经济价值、商务模式、可融资性以及管理能力,对于民营企业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人员应当纳入到PPP项目建设与管理体系中来,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PPP项目模式合作体系,还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PPP项目模式的合作目录,明确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要严格奠定合作目录执行。
结束语
总体而言,PPP模式在我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后,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PPP实践模式正在不断的形成和完善中,对于资本市场并不十分完善的中国而言,提升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同时,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根据地区及PPP项目建设内容的不同,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也不同,如何结合地区及项目特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婉玲,曹书.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19(02):100-112.
[2]欧纯智,贾康.PPP在公共利益实现机制中的挑战与创新——基于公共治理框架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7(03):26-35.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项目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模式论文; 政府论文; 政府部门论文; 民营企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