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患者不良体验护理干预模式研究论文_李青, 石茂兰,舒美珍

(湖南医药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本研究为探索ICU机械通气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模式,以Kolcaba的舒适护理理念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为核心,优化常规护理内容,针对主要不良体验进行护理干预。通过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进行分析,该措施在改善患者“人际需要支持”、“治疗与病情信息”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146-02

1.研究对象

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我校附属医院综合ICU,收集符合条件机械通气患者5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选要求:在ICU使用机械通气期间神志清醒或转为清醒,上机≥24,小时年龄≥18岁。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采用《重症监护体验量表》[1],从环境感受、技术体验、认知与感觉改变、人际需要支持、治疗与病情信息五个维度、23个条目收集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监护体验,每个条目按1~5分计分,2.49分以下为重度不良,2.50~2.99分为中度不良,3.00~3.49分为轻度不良,3.5分以上为感受尚可。所有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2 技术路线

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集对照组重症体验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拟定护理干预措施,在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集实施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资料,将所有数据用SPSS 17.0软件分析。

2.3 对照组重症监护体验分析

2.3.1环境感受 该维度主要是反应ICU的光线、噪音、医护人员的工作、病友的动静带给患者的影响。得分最低的是“监护室光线太亮”、“我经常被打扰”。认为监护室的光线长时间照射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护士来看得、动得太多,睡觉都是断断续续的,心里很烦躁。

2.3.2技术体验 该维度主要反应气管插管、吸痰、鼻饲、穿刺等操作带给患者的影响。反应较集中的是吸痰的痛苦和因气管插管导致口腔的酸痛感。有患者说“一天无数次的吸痰,那种痛苦都想死了”;“要不是手被绑着,我就将口里的管子扯掉”;“从鼻子里喂东西的时候很恶心”。

2.3.3认知与感觉改变 该维度主要反应患者焦虑、恐惧、定向障碍等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得分最低的条目是“我做了噩梦”、“我不知道医护人远离我很近”。本研究中有73%的患者有噩梦的经历,如“梦到被大的猛兽撕咬”、“梦到与医务人员打架”。部分患者则无法只能回忆被人追、到处跑等模糊的影像。

2.3.4人际需要支持 该维度主要反应患者在亲情支持、沟通交流方面的影响。得分最低的条目是“我感到无助”、“每日的探视时间太短”。患者觉得无法让护士知道我想干嘛是非常无助的事情。如“我口渴的很厉害,可无法告诉护士”;“护士给我吸痰时插得太深,很痛,可我没法说”;“他们把我摆放的姿势不舒服”等。

2.3.5治疗与病情信息 该维度主要反应病情的变化、疾病的信息对患者的影响。上机时间短的患者较上机时间长的患者得分高,上机时间>96小时的患者病情变化导致的不良体验明显增加。

2.4 拟定干预措施

根据本研究分析出的不良刺激源,以Kolcaba的舒适护理理念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为核心,针对患者的不良体验拟定干预措施,增加患者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的舒适度。

2.4.1 疼痛护理 使用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2]对患者疾病带来的疼痛程度进行确认和处理,严重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使用有效镇痛剂。护理操作中特别要注意吸痰带给患者的疼痛,吸痰前认真听取痰鸣音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深部吸痰,吸痰过程中动作轻巧规范。

2.4.2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教会患者利用手势、点头或摇头、图片、文字书写等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护士应随时观察患者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使患者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在操作中要多询问患者意见,重视患者的支配需要。在称呼上尽量满足患者在社会上的称呼,为患者找回被尊重的自信。按患者的精神状况,每天安排1~2次交流时间,每次5~10分钟,以朋友的方式向患者说说病情,或与病情无关的闲聊,弥补患者情感的缺失,增强安全感。

2.4.3环境优化 优化患者的睡眠环境,调节灯光明弱,营造白天和夜晚的区别。夜间尽量关闭顶灯,使用床头灯。了解患者生理节奏,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段进行,尽量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病情观察和交班过程对身体查看的环节由每次必看改为根据需要查看。不在病床前讨论病情,降低中央台工作人员交谈的音量。

2.4.4改善基础护理 倡导“自理”模式,鼓励帮助病人翻身,在不影响病情基础上,选择患者喜欢的睡姿。鼓励患者提出舒适要求。根据病情选择时间放松约束,鼓励患者四肢进行自主活动。增加鼻饲管给水的次数和量,口唇湿纱布覆盖并保持湿润度。

3.结果

所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方差齐性条件下,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由于环境陌生、病痛折磨、治疗繁多,机械通气患者会产生诸多心理和生理的不良,经过有限的护理干预,在人际需要支持和治疗病情与信息两维度有了明显的改善,说明我们通过护理措施的调整,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过程中,可以降低患者的部分不良感受,一定程度上平复患者烦躁、无助、恐惧的情绪。国内也有研究证实[4]采取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能有效减低患者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舒茨曾经认为[3],每个个体都有进行人际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并且不同的人有着各组不同的需要,在我们经过有针对性的加强人际需要支持的措施后,患者因此产生的不良感受有明显的好转。

但环境感受、技术体验、认知与感觉改变三个维度并无差异的结果,提示我们还有很多我们目前无法了解、无法改变的问题存在,如气管插管、吸痰、镇静等治疗手段的使用,感染控制、人机对抗等医疗难题的存在,患者的一些不良体验诱因我们还无法去除。但我们应该重视机械通气患者的自身体验,促使我们不断调整、修正临床护理措施,尊重患者的对舒适的要求,做到人性化、个体化服务,才能真正体现整体护理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克芳.ICU机械通气重症监护体验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9.

[2] G6linas C,Viens C,Fortier M.et a1.Pain indicatom in critical care.Perspect Infirm,2005,2(4):12-14,16-20,22.

[3]钮芳萍.舒适护理在70例ICU病人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临床护理.2014,7:125-126.

[4]黄玉莲,芩慧红,尚鹤睿等.舒茨三维人际关系理论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2,26(11):3049-3050.

本课题受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编号2012FJ3097)

论文作者:李青, 石茂兰,舒美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ICU机械通气患者不良体验护理干预模式研究论文_李青, 石茂兰,舒美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