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输配电线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加强电路运行维护和管理成为了电力行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通过结合输配电线路的特性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找到当前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管理中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和分析,对加强输配电线路运营及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提高输配电运行与维护管理的水平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需求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运行模式进行革新,通过提生对于供电电人员工作的要求,提升电路的运行效率。
一、输配电路的特点
(一)范围广
我国幅员辽阔,输配电线路所覆盖的面积大,输配电线路穿过草原、平原、群山、都市等各种不同的地区,也会覆盖在寒冷、高海拔、温差大的气候恶劣地区,这就对于线路的设计以及供电站的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占据空间大
输配电线路需要建设较高的塔架和杆塔,随着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绝缘子的长度、质量等方面的数据也在不断增加,线路设备所占据的空间也原来越大[1]。
(三)容量逐渐增多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电能的依赖程度都在逐步增加,输配电线路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对线路的安全可靠性做出要求。
(四)材料不断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电能的需要越来越强,材料不能一直满足需要,未来对于电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多种输配电网建设中的新材料、新工艺为电能的及时供应提供了保障。
二、电路运行与维护管理中的难题
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一直都是电能供应中的难题,其自身的诸多特点为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难题。首先是线路宽度、高度等数据的不断增大,线路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在运行及管理过程中要时刻避免着雷击事故的发生。其次,对于土地结构不安全,易塌陷、易滑坡问题的出现也给输配电路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带来了困难。最后,随着线路塔架高度的不断增长,在气候恶劣的地区会出现冰雪覆盖输配电线路的情况,这同样为输送电能造成了影响。
三、电路运行与维护管理的问题
(一)信息更新速度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电网对于现代化的信息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当前我国输配电线路信息化的更新速度却并没有紧跟时代要求,进展较慢。因为线路运行工作量大的特点,所以应当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利用高科技对电路运行与维护管理的水平进行提升,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提升线路的供能效率,节约人力消耗,推动电力行业的综合效益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输配电线路信息化尚未完成,项目进展较慢,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知识作为革新的基础支撑。
(二)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输配电线路是一项工作量大、内容繁杂的项目,范围的广泛以及复杂的环境给电路的运行管理带来难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运行管理体制才能实现真正实现电路的安全稳定性[2]。但当前我国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的不协调,导致无人看管、处理不及时等情况时有发生,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体制,对输配电线路安全造成隐患。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输配电线路的运营管理工作作为一份高危职业,令很多具有高素质的相关专业从业人员敬而远之,转身投入到理论的研究中。这份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较高的安全素质,当前我国输配电线路的管理人员学历较低,大多不是同专业的本科出身,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没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作业失误导致人员伤亡、线路运营出问题的现象发生。随着电网信息化、现代化的建设,信息化的技术人员也十分缺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改善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现状的办法
(一)重视输配电线路的建设过程
在计划审核阶段,相应的运营部门应结合建设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要素,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线路规划积极出谋划策。在线路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准确探测地形、地势的数据,为最终选取建设路线提供理论依据。在输配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监视管理,对建设质量严格把关,在运营前,进行性能检测,并做好后期的移交工作[3]。
(二)提高输配电线路的检修频率
在进行输电线的日常运作过程中,运营人员缺乏相应的积极性,没有及时的对线路进行检修。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的缓慢、地域范围广等问题同样造成了人手不足、监管不力的情况出现。现如今,相关运行管理单位应加强对于定期巡视、抽查的检查力度,不留下安全隐患,积极引入紫外线、热成像等现代化技术,对输送点线路进行实时监测。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
信息时代下,人力已经不能完成全部的工作,提高输送电线路的效率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借助信息化技术对输配送进行统一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人力的工作数量[4]。除此之外,科学的管理系统可以对信息、天气状况、雨量、风的等级程度等数据都可以进行收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更好地提前预防及维护输配电路的稳定运行。
(四)加强素质教育,落实责任制度
当前从事一线输配电线路的运营工作者的普遍素质不高,没有意识到检修运营过程中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因此,在新的管理人员的筛选过程中,将安全意识与经验技术作为考察的重点。除此之外,相关人员的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于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集中学习。部门内部要对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责任管理制度,并依据事故频率及工作成果等方面对员工进行综合考察。
(五)加快相关部门的技术研发
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理论知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资源匮乏,因此,技术革新较慢。政府应出台对相关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中小型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并对取得成果的企业给予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5]。除此之外,企业自身也应该进行变革。企业应积极推动“人才计划”的实施,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并拿出专项资金对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吸收,储备充实的后备人才资源,为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除此之外,企业应积极鼓励工作在一线的科研人员,鼓励他们进行科技创新,并拿出足够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革新技术,提升输配送电线路的传输效率,
总结
当前我国输配电线路的维护与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依旧十分缓慢,由于运营人员素质不高、意识不够而导致的作业失误的事故依旧频频发生。制度的不完善,责任落实的不到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阻碍着我国输配电线路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于电能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6]。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行业敲响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企业不能不创新,员工不能不积极,责任不能不落实,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管理,推动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电力输配电线路中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的应用及重要性[J].王勇.技术与市场.2017(06).
[2]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探究[J].胡卓伟.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2).
[3]浅谈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J].赵炜,刘瑞源,张培.科技创新导报.2017(31).
[4]内蒙古东部输电线路舞动灾害风险分布研究[A].于凤鸣,宋进华,高春香,包玉海.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
[5]浅谈输电线路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预防措施[A].马都师,李巍,甘一泉.“决策论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
[6]浅谈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与防治措施[A].余跃飞.“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
论文作者:田野,黄小强,王虎,魏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线路论文; 输配电论文; 电能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电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