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渐加快,进而带动了建筑事业的蓬勃兴起。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与保障工程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施工效益的提升,还容易为工程建设埋下相应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采取先进的管理策略,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进而保障工程建设能够达到良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建设单位; 建筑工程项目; 管理策略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项目,比一般项目有着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技术复杂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全过程和组织机构复杂性的特征。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质量、进度、造价三方面的管理,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优劣影响时间长、影响面广,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重中之重。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科学规划、设计、组织、控制等管理措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建设的过程,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控制投资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工程特点主要存在于工程建设过程与工程交易过程中,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下面这些特点:
第一,工程项目的委托代理涉及很多学科与领域,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表现为明显的复杂性。第二,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工程项目不但会面临诸多风险而且还需敢于大胆创造,有着创造性的特点。第三,要求拥有专门项目组织,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第四,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风险性,项目一旦开工建设质量不达标,则不可能重新建设,因此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务必要正确认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制度建设、提高管理能力等策略,保证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建设单位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涉及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商、检测单位、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等众多单位、部门,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这些单位、组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都与质量形成息息相关。通常,我们认为工程项目的质量主要是在施工阶段形成,主要是由施工单位决定的。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的狭隘认识。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含明确的和隐含的满足需要,不仅包含其明确的质量要求,比如建筑物的安全坚固性、观感上色泽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缝的特征,还包括其居住的舒适性、人性化和是否能带给人身心的愉悦感,是一种更为广义的质量品质概念,这种广义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这种广义概念的质量要求,并不是施工单位、材料商甚至设计单位所关心的。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建设者和使用者,只有建设单位才是真正质量的受益者和关注者。即使是像房地产商这样出售建筑产品的建设单位,考虑到其信誉和发展,也是项目质量的最关注者。建设单位是唯一从项目前期策划到竣工验收、使用维护的全过程参与者。作为质量管理手段最多的组织,必需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必然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中心,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作为建设单位应对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3、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策略
3.1 优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是整个建筑行业环境的影响因素之一,对资源的利用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项目管理的模式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在建立项目管理模式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坚持责任分明的原则,推动发展和改革我国的建筑企业,促进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进而保证项目管理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应大力支持大型建筑企业的发展,以保证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构建最优良的项目管理模式,落实和支持法人负责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开始迅飞猛进的进步,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因此,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3.2 加强成本管理
工程成本是建设工程施工资金的前提,加强成本管理即是对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有效的成本控制。从前期策划开始到后期运维,整个全生命周期中都要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相关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对建设进行成本核算,控制、建设工程所需的材料、构件、及机械设备等在建筑市场中的成本差价,以减少资金浪费,有效控制成本。此外,还应该对物资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控制成本支出。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可大大提高建设工程成本的重复利用率,从而创造最大的成本效益。
3.3 增强创新思维
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已建立了管理责任制,但管理责任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要明确生产过程,管理层次需分明且减少,逐步推动项目管理模式向扁平式的管理发展,进而取代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竞争机制,对于员工需加强激励机制和约束体制的管理等,坚持公平的原则,培养企业内部的核心员工,加强对其的培训与管理,保证核心员工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企业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坚力量。
3.4 借鉴国外优秀的项目管理模式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建筑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虚心学习国外建设工程管理中可学习的经验。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应该努力优化现有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不是长久之计,应尽量发展多样性。目前全球各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各有不同,我国应采取设立相关法律条文的手段来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形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通常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实现的。同时,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建筑行业中介机构和技术服务体系,即可建立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将现有的大型设计院转型为项目管理公司,努力成为管理和技术能力同时具备的专业咨询企业。
3.5 把好监理单位人员及其组织机构关
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依靠其专业人员的智力付出完成相应工作。其工作质量好坏,完全取决于人员素质及责任心。因此,在监理单位进入现场实施监理工作时,建设单位首要任务是以投标文件及合同要求,严格检查其人员配置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如有不符合要求情况,应及时要求整改。其次,检查其监理规划大纲、监理实施细则是否符合本项目管理要求,审核通过后严格检查执行。在施工中,发现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能胜任的人员,应及时更换。平时,应加强对监理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划,定期检查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在受控范围内不断提高。
4、结语
建设单位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建设者和使用者,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但实际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却没有对质量予以高度重视,并付诸于实际的管理行动,仅依赖于设计、监理单位,往往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时,发现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已无可挽回。本文阐述了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总结研究了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浅谈建设单位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工作[J]. 方福林. 现代经济信息. 2013(07)
[2]甲方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策略探析[J]. 肖传保.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3(08)
[3]建设单位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 李毅强. 民营科技. 2014(05)
[4]浅论建设单位如何做好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与控制[J]. 王指明.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8(02)
论文作者:谢小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工程项目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