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林萍,傅祎俊,包建英

(宁波市康宁医院 浙江宁波 315201)

【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入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干预,对照组给予门诊随诊,共1年,分析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电话随访能提搞出院患者的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电话随访;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250-02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复发率和致残率极高、疾病负担极重的重性精神障碍[1],摧残患者身心健康,导致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低下,而且患者和家属对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往往较差.为此,我院病员服务中心对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探讨该干预计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均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入院时阳性与阴性评定量表(PANSS)总分≥6O,出院时总分≤4O分;出院后与家人一起生活有专人监护;患者家属知情同意。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①研究组,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 (44.56±12.85)岁;平均病程(33.64±12.78)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8.41±3.85)年。②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 (45.66±13.15)岁;平均病程(33.42±11.98)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 (9.01±3.45)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出院后研究组接受电话随访;对照组则按常规门诊随诊,不组予其它干预。电话随访:由病员服务中心主管护师主持,随访对象为患者及患者家属,每月1次,每次约15分钟。主要随访内容:①患者的病情、生活、社会活动、人际关系、治疗情况等。②对患者和家属提供的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并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认识存在的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强调服药的重要性,提供基本的药物知识,拟定下一阶段的康复计划。

1.3 依从性评定

在6个月、12个月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调查表,陆续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调查内容包括:按时服药情况、就诊情况、作息情况、社交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治疗依从性比较见附表。

3.讨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的是短期住院与长期门诊随诊和家庭 治疗相结合的康复模式[2]。既往研究提示,家访服务可提高精神分裂症家庭康 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3]。电话随访干预是家庭康复的另一种形式,对医护工作人员而言其干预方式比较便捷,是精神卫生服务由医院向家庭的功能延伸。对患者而言电话随访也是一 种接 触社会的机会,再加上随访过程注重督促 、鼓励,使患者勇于参加社会活动。本研究通过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来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院外对患者实行电话随访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时提醒患者和帮助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

【参与文献】

[1]沈渔邮.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8,524,278-280.

[2]徐莉,陈连洲,郭细先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间断住院的康复效益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79-381.

[3] 段武钢,曾德志,罗建武等.家访服务在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中的积极作用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4):4645-4646.

基金项目:宁波市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团队(2015C110026)

论文作者:林萍,傅祎俊,包建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  ;  ;  ;  ;  ;  ;  ;  

电话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林萍,傅祎俊,包建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