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的系数分析_国民经济论文

关于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的系数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数论文,国民经济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外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内遭百年不遇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为什么1998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还能够基本实现预期目标?这给予人们的思想启迪应该远不止于经验层面,从更为基础或一般的抽象视解概括,当会使现代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得到某种新的认识,即可以对具有普遍性的国民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作出一定的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成果。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确保国民经济增长8%,一直是政府、 社会和经济学界热门话题。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讲,确保8 %增长目标本身并没有关注增长质量的涵义,这固然是由于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基本考虑就在于速度,同时也是与经济学尚未确立经济增长质量这一宏观经济范畴直接有关。缺乏质量观念,实际上暴露出经济学对国民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因为这不单是一个讲求质量的增长问题,更重要的是全面认识经济增长及其与经济运行的关系问题,是准确认识现实经济中不同类型经济增长的实现途径问题。这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经济运行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经济良性运行下,经济增长才能有质量保证。相反,如果经济运行秩序混乱,投资重复建设,生产设备闲置,市场需求不足,不讲商业信誉,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实现的经济增长,就可能是有质量的增长与无质量的增长并存的。显然无质量增长也可能会使经济运行的状况向两个方面发展,即也许能通过增量的调整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或则会进一步恶化经济运行状况,使其内在矛盾更为突出,但不论是向哪一方向发展,都不改变经济增长无质量的性质。所以,确立经济增长质量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应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宏观调控不可缺少的一种理念,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经济学研究。

二、投资性增长与非投资性增长

假定经济运行处于良好的理想状态,生产设备无任何闲置,那么要想取得经济的增长,就必须进行新的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此,我们需要严格界定投资这一概念,即只对能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资金投入称为投资,也就是说投资必须是创造固定资产,且固定资产必须是有生产能力的。这与通常人们将各种各样的资金投入都称为投资是有较大区别的。不过,在对投资严格界定的前提下,准确地说,我们假定的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在现实之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因而,若从现实出发,经济学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就既要确定投资性增长,又要承认还有非投资性增长。

投资性增长就是指通过投资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其中包括投资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值以及由新形成的生产能力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经济良性运行下,投资性增长基本都属于市场创新增长。但倘若投资性增长中有一部分增长量影响到当时及以后的经济运行质量,那么其增长就不止是市场创新增长,还产生了一定的闲置建设增长,即这些建设只形成自身的固定资产值计入增长量中,并不能由这些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再创造国民生产总值。闲置建设增长是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的增长,其中包括重复建设闲置和超前建设闲置。由于闲置建设增长对于国民经济不能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其闲置的期间是没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在投资性增长中,只有市场创新增长是具有质量涵义的增长。这种质量的涵义包括:(1)形成的生产能力可保证正常开工, 不存在建成后即闲置的情况;(2)生产设备保证一定的技术水平, 具有市场竞争性,能在投资取得盈利之前保持市场存在的地位;(3 )此投资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增长具有良好的作用,即对经济发展有后劲作用。在投资性增长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增长是泾渭分明的,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就只有实现市场创新增长,即必须尽力避免闲置建设增长。

非投资性增长是在经济运行秩序欠佳时出现的经济增长,即是不必投资只依靠已有的闲置的生产能力或其他的已有的生产能力实现的经济增长。需要阐明的是,非投资性增长不等于不需要资金投入,非投资性只是指没有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没有创造新的生产设备,并不是说没有生产资料投入,对于除固定资产之外的所有生产消耗都是需要有资金投入的,只是这些投入不能称作是投资。非投资性增长实现的一般情况是,社会的生产能力有闲置或有挖潜的可能,这样在产生更多的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生产能力可创造比往年更多的国民生产总值。由于客观允许生产能力存在一定比例的闲置,而挖潜终是有限度的,所以,只要经济运行状态良好,非投资性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也就是说,这时如果社会拒绝增加投资,那么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但这是指非投资性的良性增长而言的。在非投资性增长中,还可能出现不良增长,这是指泡沫增长和过度增长。泡沫增长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表现为反复倒手抬高物价,过度投机丧失经济作用,造成市场虚假繁荣。过度增长是指拼设备,超生产能力生产,只图一时增效的增长。出现不良的非投资性增长,表明经济运行秩序混乱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有效遏制不良的非投资性增长,则是整顿经济运行秩序的重点内容。不过,就经济增长质量而言,不管是良性的,还是不良的,所有的非投资性增长都不能划归有质量的范畴。

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是,投资性增长与非投资性增长是关系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经济增长质量考察的概念划分,是确定是否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区分,这不同于一般认识经济增长动力源的区分,即不同于投资拉动增长与消费拉动增长的区分。后者是纯粹的生产品增长与消费品增长的区分,而前者既包括生产品增长又包括消费品增长。后者的区分只表明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源泉不同,不涉及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对经济增长只有速度观念,即只是对不同来源的增长量实现的概括;而前者的划分却是讨论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基础,是区别增量增长与存量增长的理念界定,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是创新的范畴认识。所以,严格地讲,投资拉动增长的涵义只在于投资对增长量的作用,即使投资拉动增长与投资性增长的表现量一致,也突出地表明投资性增长内在的区分增长质量的涵义,使其与投资拉动增长不能混同。

三、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

通过界定投资性增长与非投资性增长,我们可将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表现国民经济增长是能够形成新的被市场接受的生产能力的增长的范畴。这一定义含有两个要件,一是增长质量表现在生产能力是新形成的,不是原有生产能力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二是其生产能力被市场接受,而不是被市场排斥,由此才能创造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判断经济增长是否具有质量,就看是否同时具备这两个要件。

在现实经济中,增长并非全无质量,也并非全有质量,一般是有质量与无质量增长都存在。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的程度评定,即在总的增长率中含有多高比例的有质量的增长,可用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表示。

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增长中有多大份额是新形成的被市场接受的生产能力的宏观经济分析指标。测定这一指标,需要先确定国民经济增长率,然后确定投资性增长中市场创新增长的增长率,以市场创新增长的增长率除以国民经济增长率,即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可用下式表示:

市场创新增长的增长率

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

国民经济增长率

假定:国民经济增长率1季度为9%,2季度为10%,3季度为11%,4季度为10%,全年平均为10%,其中非投资性增长的增长率为5%,投资性增长中闲置建设增长的增长率为2%,剩下3%是市场创新增长的增长率,那么,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为0.3。

年平均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构成矩形图:

根据此图,测定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可用下式表示:国民经济增

A-a

长质量系数=───。

A+B

抽象地讲,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可以在0至1之间取值。但在现实中,这一系数不仅不可能是0,也不可能是1,而且还须再缩小取值区间,其大体上的取值区间位置,需要待这一指标投入现实经济分析中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由实证的结果确定。现在从理论上只能讲,系数值越大,即越接近1,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越好;反之,系数值越小,即越接近0,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越差。

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认识,确立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这一宏观经济分析指标,具有以下意义。

其一,增强国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自觉性,有力地提高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从分析增长速度到研究增长质量,这是一个大跨度的进步,说明经济学对于经济增长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全面的分析能力。这一系数是相对概念,是相对速度,即是在既定的速度下考察经济增长质量,因而10%的增长率与1%的增长率可能会有同样的质量系数。而且,对这一系数的分析表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不仅需要投资,更需要良好的宏观环境及相应的较高的投资管理能力。

其二,这确立了一种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构成的新角度划分,涉及到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深层问题,即增长到底是原有生产能力的创造还是新形成的生产能力的创造,新形成的生产能力是否被市场接受。由此经济学的研究能够确切地探讨原生产能力到底还有多大的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新形成的生产能力的增长中到底有多少是对今后的经济发展起不良作用的。也就是说,通过对这种构成的分析,可以使人们不再对所实现的经济增长盲目乐观。

其三,运用这一指标,可将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投资质量概念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联接起来,使宏观分析更贴近实际,微观分析不再游离于宏观分析之外,并且,还可进一步将增长速度的研究置于微观分析基础之上。

其四,考察这一指标,可带动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研究生产能力闲置的宏观原因,将运行分析与增长分析动态耦合,更深更细地研究经济运行有序的机理。

其五,这是敏锐的宏观经济监督指标,对于政府及时实施干预,避免泡沫增长或其他不良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四、实现低质量增长的意义

在宏观经济运行秩序稳定时期,一般会出现一定的抵质量增长。需要明确的是,低质量增长并不同于低增长。低质量增长是指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系数较低的增长,可由非投资性增长较多引起,也可由闲置建设增长较多引起,亦或两种可能都存在。而低增长则是指国民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增长,是一个速度的概念。在现实经济中,并不排除低质量增长是增长率较高的可能性。当然,现实之中也存在增长率较低的低质量增长。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态看,也许在较长的时期内,会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难以达到较高的质量系数。但这些国家同时可能会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要强调的是,就经济学研究讲,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实现低质量增长并非是毫无意义的。

在低质量增长中,有良性增长、不良增长以及良性与不良增长并存等不同表现。实现低质量增长的意义首先在于实现其良性增长。这种增长的空间表现在,由于宏观和微观的运行得到有效调整,原有的闲置生产能力转变成为创造新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生产能力。比如,原先有50%的生产能力闲置,经济调整后,生产能力的闲置率下降到了20%,这样就在没有投资的条件下实现了较大幅度的经济增长。原先生产能力闲置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市场疲软超前建设,管理不善,等等,都可能引致,但不论原因如何,能够降低闲置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而这是良性增长。存在一定的生产能力闲置是实现良性的低质量增长的逻辑前提,这也就是说,质量系数低而又是良性增长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若不具备必要逻辑前提条件,在主观方面作任何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现实经济中,这种条件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因而,对于这些国家,在不能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情况下,是应该自觉而有效地追求这种可能做到的良性增长的。

在特定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几乎所有的经济秩序都处于重建状态,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形成尖锐矛盾,这时,很难指望理性地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这不仅是由于建设资金短缺,更是因为经济运行长久地处于失序及调整状态对于新形成的生产能力为市场接受总是可能存在或长或短的滞后期,因而,这主张使投资性增长的质量业绩突出,并使之不得不经过滞后期转化为非投资性的良性增长,即由未被市场接受的新形成的生产能力经过一段时间转化为被市场接受的原有的闲置生产能力。可以这样讲,与其说这是国家投资管理能力有欠缺的问题,不如说是体制的转轨需要造成的磨擦性障碍。因而,从这种代价中,我们应该看到,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实现低质量的良性增长是有助于推进改革方面的体制转轨的。

社会需要稳定,在体制转轨时期,虽然各方面都处于变动之中,但社会的稳定仍是压倒一切的。低质量的良性增长实现的意义也体现在有益于社会稳定上。相比高质量的增长,走低质量的良性增长之路,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或者说,是一种次优选择。但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十分理智的选择,因为实现这种选择能够有效避免经济衰退,保持社会稳定。这是以一定的代价即效率的损失换取的经济稳定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是经济尚处于落于阶段及社会管理水平还较低的国家的理智行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以低质量的良性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从效率讲不理想,但对于社会稳定讲是可取的。

当然,一般讲,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必须避免不良增长,由于高质量增长实际上不为不良增长留有空间,因而避免不良增长主要是对低质量增长的要求。但是,低质量的良性增长的实现前提又是存在闲置生产能力,而闲置生产能力必定是不良的投资性增长造成的,所以,对于不得不现实地选择质量增长的国家,真正要避免的或者说能够避免的只是非投资性增长中的不良增长,即必须有效避免泡沫增长和过度增长,而对于投资性增长中存在的闲置建设增长不能不采取容忍和克制的态度,不能一概排斥。因此,在能够比较理智地把握并作出这种选择的国家,低质量的增长是一方面表现出投资性增长中存在相当比例的不良增长,另一方面表现出在非投资性增长中基本实现良性增长和避免不良增长。这种矛盾状态的存在无疑反映了经济发展及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的特点,而其意义也就在于这表现为必要的经济成长性。

标签:;  ;  ;  ;  ;  ;  ;  ;  ;  ;  

国民经济增长质量的系数分析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