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禁忌习俗研究论文_程玉婕1 范钰2 胡百灵2 蒋文静2 冯乐2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禁忌习俗研究论文_程玉婕1 范钰2 胡百灵2 蒋文静2 冯乐2

(1.南京工程学院;2.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中西方禁忌语进行研究,通过对浅层禁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大量有说服性的例子来探索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不同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旨在促进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掌握不同文化禁忌语的应对方法及交际技巧,以便有效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冒犯,做到知己知彼,求同存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禁忌语;中西方;文化对比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目益密切。而跨文化交往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禁忌。无视禁忌易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深入了解中西方的禁忌文化有利于加深各个国家及民族相互了解,以避免因“禁忌”产生的交际失误,最终达到中西和谐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Help-information:Identify applicable sponsor/s here(sponsors)

2禁忌与交际失误

2.1 禁忌的定义

禁忌指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英语中的表达为“taboo”,源于波利尼西亚语。

2.2 禁忌的特点

差异性、原始性、约束性是禁忌最重要的特点。国家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也不同,因此禁忌一定程度上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这也是中外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一个原因。其次,禁忌起源于原始文化。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物质水平和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禁忌文化的产生与同一民族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主题——禁忌文化,在认识这一方面,常常含有片面性甚至有一些愚昧性,而且还有一定的神秘和非理性色彩。禁忌起源于原始文化,常常含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令人敬畏。它的约束力和法律比起来可能稍显不够力度,但却好像无形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有时候甚至会人们造成相对恐惧的心理。

2.3 交际失误的成因

2.3.1 语言性因素

语言性因素常常是针对同一国家中的不同民族即语言结构相对比较一样的国家之间来说的。一般包括词汇发音、词语意义和方言这三个方面。

2.3.2 非语言因素

首先,文化背景因素。中西方在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两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中西交际活动中产生的交际失误也会相对比较多。其次,语用因素。语用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是不相同的。还有,心理因素。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进行交际活动时,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也是交际两方要在交际活动中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的原因。

3语言禁忌差异及其造成的交际失误

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在语言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在语言禁忌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宗教禁忌语、称谓语禁忌 、社交禁忌语等方面。

3.1宗教禁忌语

在禁忌文化中,宗教禁忌是其中最为严格的禁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相同或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西方,与神和上帝有关的词汇或宗教色彩浓厚的词语会被看做是相对避讳的词语,《圣经》中规定:“ 不可妄称耶和华上帝的名字;妄称上帝者,耶和华必以他为有罪”。因此很多英语国家会回避直接使用上帝( God)这个称呼,会采取回避手段,用别的发音代替例如:“万王之王” 、“造物主” 等。与之相比,中国的宗教信仰范围比较广泛。在中国,各个宗教的分布不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存在。中国长期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如孔孟中庸之道告诫人们说话适度,提倡谦虚谨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称谓语禁忌

例如,在中国向来有尊祖敬宗的习俗,为表尊敬,晚辈不应直呼长辈或祖先的姓名,而在同龄同辈之间也有很多忌讳,出于尊重,不会直呼对方姓名,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以老师、师傅等称呼别人,表示礼貌和尊敬。而西方在称谓方式上不像汉语有那么多的禁忌,在西方,称谓语的运用相对比较自由,交际双方可以不分年龄直接称呼对方名字或昵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表示地位平等和关系亲密,大多数都直呼其名。

3.3.社交禁忌语

中国人的隐私关系是比较薄弱的,在中国初次见面时,交际双方会在打招呼时询问一下对方个人或家庭的状况来了解对方。而在西方国家,这种方式的问题则会引起交际对象的不满,他们在聊天时会避忌涉及隐私话题。例如:收入、年龄、家庭问题等话题在他们眼里是绝对的隐私话题。所以,在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以称赞对方的服饰或者发型等,切忌涉及个人或家庭的隐私。

4文化禁忌差异及其造成的交际失误

文化禁忌指某个民族或宗教传统文化里禁忌的事物,行动或言语。不同国家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文化禁忌上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例如饮食文化、颜色禁忌、日常礼仪禁忌、宗教禁忌。

4.1.颜色禁忌

颜色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心中有不同的特殊含义。由于中西方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不同,人们会把一种颜色与不同的情感联系起来。在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中,人们对颜色的选择更为慎重。例如,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凡婚礼等重大事件中,几乎都会选择红色,如红色礼服、红鸡蛋等。反之,西方有很多国家认为,红色是危险的标志。而西方人在婚礼上多用白色婚纱,他们认为白色代表着“清白”、“纯洁” 、“干净” 等,所以选用白色代表纯洁的爱情。

4.2.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包含饮食内容和饮食方式两个方面。在饮食内容上,伊斯兰教徒们忌吃猪肉,印度教徒忌吃牛肉,佛教徒忌吃各种肉类。西方饮食文化中,酒是十分讲究的。饭前喝开胃酒,饭中喝佐餐酒,饭后喝鸡尾酒,在庆祝时喝香槟酒。而在中国,人们对饮酒没有那么多讲究。在饮食方式上,西方就餐时不要使刀叉发出声音,在中国则要避免筷子与碗盆接触的声音。

4.3.商务交往禁忌

中西方在进行商务交往禁忌方面也是有一定差异的。中西方商务交往禁忌表现在会谈、衣着、和送礼等方面。

4.3.1会谈方面

西方不同国家的禁忌是不同的。在英国,商务交往过程中不能谈论国家皇室的家事,初次交谈不要高谈阔论。在交谈过程中不能与第三方耳语,这是很不礼貌的表现,会引起不满。在美国,当地人交往时不喜欢过多地握手和言语过于客套。他们的风格是直截了当的,在德国,商务交往时,禁止节外生枝地闲谈,这是他们最不喜欢的。

4.3.2送礼方面

在西方最好不要送带有某公司名字的礼品。与加拿大人交往时,忌送百合花。在德国,除了一般的宗教禁忌外,人们认为玫瑰花过于浪漫,最好避免赠送。

5结束语

俗话说,“入国问禁,入境问讳,入乡问俗 ”。禁忌这样根深蒂固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因此了解和研究中西方禁忌文化及其差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加深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减少各民族间交流与沟通障碍,消除误解与分歧,从而促进世界各民族间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1999,7.

[2]张曲.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成都大学 学报(社科版),2007,4.

[3]陈松.《英汉禁忌语的语用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4]王璐.《浅析中西禁忌习俗》[J].《民营科技》,2008{5}..

论文作者:程玉婕1 范钰2 胡百灵2 蒋文静2 冯乐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禁忌习俗研究论文_程玉婕1 范钰2 胡百灵2 蒋文静2 冯乐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