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措施及体会论文_杨荣素

60例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措施及体会论文_杨荣素

杨荣素(云南省腾冲县中医医院 云南 腾冲 6791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04-02【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措施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血原因,采用针对性的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并做好护理配合工作。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宫缩乏力32例(53.3%)、胎盘因素15例(25.0%)、软产道损伤8例(13.3%)、凝血功能障碍2例(3.3%)、其他因素3例(5.0%)。患者出血量平均(584.0±43.5)ml,抢救时间平均(3.2±0.6)h,抢救成功生还58例(96.7%),失败死亡2例(3.3%)。结论:产妇产后出血病情危急,且影响因素较多。分析出血原因并及时开展抢救工作,加强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产后出血抢救措施护理方法效果产后出血属于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一般出现在产后2小时以内,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该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只有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加强护理操作,才能够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了抢救和护理措施的应用,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依据《妇产科学》,均满足产后出血的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这些产妇年龄处于21—36岁阶段内,平均(28.4±1.5)岁.初产妇44例,占比73.3%。经产妇16例,占比26.7%。分娩方式:阴道顺产36例(60.0%),剖宫产24例(40.0%)。1.2抢救措施1.2.1止血 为了防止发生休克,需要抽取血液化验,找到出血原因,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宫缩乏力患者,注射宫缩素并按摩子宫;胎盘剥离不完整患者,排空膀胱后对胎盘进行徒手剥离,或者行清宫术。软产道裂伤轻度患者采取缝合止血,重度患者则需要修复组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如有必要,实施子宫切除术。1.2.2补充血容量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液,出血严重患者可在大血管静脉进行穿刺。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依此调节输注速度。对于快速输液患者,要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防止发生肺水肿。另外,准确记录失血量、血液颜色等,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要寻求相关科室帮助,加强护理操作。1.3护理措施1.3.1吸氧护理 产妇分娩后2小时属于出血高发期,要求密切关注全身状况,检查阴道出血量、颜色、性状。患者出血抢救治疗后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通畅,可以给予氧气支持,采用面罩吸氧或者气管插管。吸氧过程中要观察血氧饱和度指标,关注唇部、指甲的颜色。1.3.2心理护理 患者在分娩疼痛和出血的影响下,会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做好抢救配合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安慰和鼓励消除负面心理影响,通过语言、动作等给予支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抢救工作顺利开展[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能够减轻心理负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另外,护理人员要增强自身心理素质,能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1.3.3预防感染 产妇产后出血会降低身体免疫力,抢救工作中存在侵入性操作,容易带来机体损伤,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为此,要合理选用抗生素,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和血常规指标,加强消毒清洁操作[4]。抢救完成后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房,调整适宜温湿度,定时通风。加强饮食指导,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膳食方案,增加维生素、蛋白质、热量的摄入,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分析总结患者的出血原因。(2)观察患者的出血抢救效果,记录出血量和抢救时间。2结果2.1出血原因分析 60例患者中,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宫缩乏力32例,占比53.3%;胎盘因素15例,占比25.0%;软产道损伤8例,占比13.3%;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比3.3%;其他因素3例,占比5.0%。2.2抢救效果 60例患者出血量在500—1200ml之间,平均(584.0±43.5) ml;抢救时间在1—7h不等,平均(3.2±0.6)h。抢救成功生还58例,占比96.7%;抢救失败死亡2例,占比3.3%。3讨论产妇在分娩后的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在500ml以上即为产后出血,容易引起休克、贫血、血管内凝血等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对症处理会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5]。在我国,产后出血是近年来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实践表明,导致出血的原因较多,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宫缩乏力是主要因素,占比53.3%。

其次依次为胎盘因素(25.0%)、软产道损伤(13.3%)、凝血功能障碍(3.3%)、其他(5.0%)。

明确出血原因、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加强护理配合,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预后效果。其中抢救措施主要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防止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护理配合从吸氧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三个方面开展,其中吸氧护理的目的在于维持正常的呼吸。心理护理能够减轻不良心理影响,同时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为抢救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预防感染则为了增强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有利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抢救成功58例,占比96.7%,和孙君玲的研究结果相近[6]。

综上,产妇产后出血病情危急,且影响因素较多。分析出血原因并及时开展抢救工作,加强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1]李晶.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抢救护理配合体会[J].安徽医学,2014,08(9): 1297.1299.[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01): 211.220.[3]刘丽.67例早期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0,35(17): 3462.3463.[4]于贵华,托景堂.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 2012,27(16):1524.1525.[5]李晓凤.产后出血的抢救措施及抢救时机[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4(2):271.271.[6]孙君玲.46例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措施及体会[J].健康必读,2012, 11(3):311.312.

论文作者:杨荣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  ;  ;  ;  ;  ;  ;  ;  

60例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措施及体会论文_杨荣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