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化学学科后进生的方法与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后进生论文,策略论文,化学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学科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而化学学业不良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一、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化学的心理环境。二、对化学学科缺乏内在的认知兴趣。三、学习化学的能力较弱。我们对这类学生进行补课,可以在一定章节范围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但对他们的后继学习无明显帮助,其效果是“治标不治本”。为了对这些学生进行“综合治疗”,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转变化学学科后进生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1 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化学学科后进生由于化学成绩在班内相对落后,所以他们和化学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隔阂,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较远。他们在上课时一方面担心听后不理解,另一方面担心被老师提问回答不出而丢面子。因而这些学生在学习时心理负担很重,注意力难于集中,学习效率很低。我们要想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必须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1.1 一封书信,让他们说出想说的话
化学后进生由于在化学教师面前有一种自卑感,所以平时和化学教师接触少,谈心少。为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更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说出想对老师说的话,可利用“给老师写一封信”的方式。多年的实践表明,后进生在给老师写信时,都非常认真,他们会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种种想法。如学习困难的原因,多次想提高、赶上而又多次失败的苦恼,对老师的期望、要求、意见、建议等。由于不直接面对老师,所以他们在表述时往往很实在、很大胆。
1.2 几次谈话,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
我们收到后进生的信后,要仔细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结合每一位同学平时的表现,去表存真,认真诊断出他们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并着手建立起后进生的教育档案。在此基础上,考虑好跟每一位后进生谈话的策略。然后,在适当的场合分别进行谈话。这里所说的适当的场合是指不在众人面前,如操场边,走廊上,回家途中等。谈话先从该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再逐渐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给他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研究提高方案,最后可用以往学生中从后进到先进的典型事例给他树立榜样,从而让他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
1.3 心理换位,创造他们良好的心境
在后进生眼中,老师往往高不可攀,而在这一高一低的情景下,教学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所以,我们老师平时和后进生在一起时,要增强自己的“学生角色”,要注意“心理换位”。可和他们一起打几场球、唱几首歌。老师在活动中要体验和理解后进生的思想感情,并善于捕捉他们情感上的“兴奋点”,及时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例如体育活动中的拼搏精神,可鼓励他们应用到化学学习中去。而他们在这师生一起活动中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能对老师直抒胸臆、畅吐积怨,从而使师生之间情感相融,心灵相通,后进生也因此而“亲其师、信其道”,逐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 启动内在的动力机制
要使对后进生的教育变被动为主动,还必须启动他们内在的动力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开创这样的局面,可以从激发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入手。他们一旦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就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也就会明显提高。那么,如何激发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2.1 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化学学业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由于反复失败,使这部分学生对学好化学失去了信心。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思路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变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为反复成功的良性循环。具体操作时关键在于把握好教学的速度与难度。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应让后进生的思路能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对后进生的提问应控制好思维的层次,要让他们有话可答;课后作业要让他们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可布置预备题或事先作出提示;测验、考试的试题难度必须适中,让后进生能考及格以上。同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老师对后进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后进生感到自己正在走向成功、取得成功,从而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此外,在他们多次成功后,老师要逐渐设置台阶,让他们尝到探索知识的甜头。如学习了硝酸的氧化性后,可提出下列问题:在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会产生什么沉淀?当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后,成功的积极作用会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促使他们继续争取成功。
2.2 让后进生参与化学教学过程
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后进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地位,因而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活动不积极。为了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设法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如演示实验,我们应尽量让化学后进生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完成,并在他们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以启发他们开展思维活动。对学生实验,教师则更应鼓励后进生大胆实验、仔细观察,并从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又如课堂提问、板演,我们应尽量多让后进生参加,一方面教师可从中把握他们思维的脉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后进生在被提问、板演的过程中会觉得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后进生的主体作用,经常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是十分有效的。
2.3 带后进生进入应用化学的世界
由于化学学科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是最贴近生活,最能联系生产实际的一门学科,所以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这一优势,把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的应用化学世界,让学生在这一世界中受到化学知识的熏陶,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并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这一教学主渠道中,认真贯彻落实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我们要把生活内容、生产过程作为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实实在在的化学知识。例如学习卤素一章时,可联系自来水杀菌消毒、工业制盐酸和漂白粉、纸浆脱色、海水晒盐、食盐加碘、底片感光、玻璃刻花、生理盐水治病、碘酒消毒、人工降雨等知识,使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在化学世界中,时时刻刻都在和化学打交道。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课外活动这一阵地。由于化学课外活动对提高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优先让化学后进生参加。具体操作时,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可以从介绍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入手,通过给橡皮塞打孔、弯制玻璃管等基本操作,逐步推出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等化学基础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接触化学试剂多了,接触化学仪器多了,从而对化学学科更有感情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3 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化学学科后进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往往较弱,主要原因是: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此外,化学基础知识的薄弱及缺陷,也是他们学习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化学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必须做好下列3个方面的工作。
3.1 扫除化学基础知识薄弱这一障碍
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和缺陷给后进生学习新的化学知识带来了严重障碍,所以必须首先加以扫除。具体方法是:一、把有关内容穿插在各节新课前复习。例如,学生如果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一系列概念混淆不清,那么学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这一节内容就非常困难,因此上新课前我们必须先把这些概念复习透彻。二、重点、难点知识可以在上新课前作专题辅导。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时,由于化学后进生在初中时对溶解度、质量分数的计算比较薄弱,所以应集中时间对他们作一次难点辅导。为了了解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我们可采用诊断测验、个别摸底、建立化学知识错误档案等方法。扫除后进生基础知识薄弱这一障碍,为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奠定了知识基础。
3.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化学后进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常常是:课前不预习,课上抄板书,作业找书本,考前背笔记。他们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几个学习环节上往往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我们要对他们讲清每一环节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其次,应指导他们掌握每一环节的操作要点,并通过多次反复的教学活动逐渐加以巩固,并使之成为习惯。例如,听课这一环节,有的后进生笔记抄得非常详细,而不注意听讲、思考;有的后进生从来不记笔记,听课象看电影。对这些不良的习惯,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听课时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听、开动脑筋想,另一方面要记下老师讲课的要点和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又如作业,大多数后进生不是先复习课上所学内容再着手做作业,而是边做作业边翻书。对这一不良习惯,我们应对他们讲清作业的目的意义,并要求他们作业前必须先复习课文,作业后最好反思习题考察的基础知识范围。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要求,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养成,从而其潜在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发挥出来。
3.3 教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后进生的学习方法往往不科学。他们对化学原理、化学概念往往只重视把概念、原理进行机械的背诵,而不重视对概念、原理引出过程、推导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解;他们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孤立地去记忆,而不重视通过比较物质之间的联系、区别从而进行系统的归纳;他们对化学演示实验往往只看见实验中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等现象而不重视对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原理的分析、思考;他们对化学计算题往往注重套公式或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比例计算,而不重视分析题意、提取有关信息、建立化学模型、整体思维求解等解题的基本途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氨气”一节以后,可引导他们对已学过的多种无机气体从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归纳。在学习了“磷酸”后,可要求他们将磷酸与盐酸、次氯酸、硫酸、硝酸从挥发性、酸性、氧化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老师多次的指导,在学习中就会自觉地进行这样的归纳,从而将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又例如,在化学计算题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况,明确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仔细读几遍,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第二,提取必要的信息,并画出框图,建立一系列的化学模型。第三,分析有关资料和数据,找出内在的联系。第四,分步求解或整体求解得出结论并自我检查。学生在教师多次反复地、有目的地指导下,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逐渐形成,从而其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转变化学学科后进生我们可以从沟通师生感情,减轻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入手,通过培养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动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同时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标本兼治”,化学学科后进生就会逐渐得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