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M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IRM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IRM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事业论文,IR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稿

编者按:(本文为入选“’96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同名论文详稿)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nent—IRM )是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的信息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强调信息资源的战略性地位,倡导资源共享,并以系统的、综合的方法对信息资源实施整体的管理。它的产生,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 社会信息化

1.1 社会信息化的内涵

社会信息化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指信息的生产、传播、利用等信息活动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1]

一般来说,社会信息化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生产工具信息化,这是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二是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这是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三是社会生活信息化,这是借助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2]有的学者则认为,社会信息化是指企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即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实现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以参予市场竞争;产业信息化,即各产业内部自身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不同产业的各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全社会信息化,包括一、二、三产业的信息化,即形成全社会的信息系统。[3] 上述这两种观点的侧重点虽有所差异,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全面地揭示社会信息化逐层渗透的发展进程。

1.2 社会信息化的产物—IRM

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伴随着人们信息观念的日益更新,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衰,以及信息经济的崛起与壮大,孕育了IRM的形成与发展。

1.2.1 信息观念的更新

信息激增(Information Explosion)是20 世纪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几乎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早在60年代,美国科学家普赖斯(D.J.Price)在其《巴比伦以来的科学》(Science since Babylon)、《小科学、大科学》(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 两篇文章中, 对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科研成果、科技文献、 科学家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文献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每隔15年翻一番。[4]

如今,30多年过去了,信息翻番的周期日益缩短。据统计,本世纪40年代以来所产生和累积的信息量,超过了在这之前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信息量之和。[5]加之广播、电视、邮政、 电讯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传递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传播着大量信息。这股信息激增的浪潮,尽管给人类带来了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改变,但却潜藏着急待消除的隐患。正如《大趋势》(Magetrends: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 )的作者奈斯比特(J.Naisbitt)所说:“没有控制和没有组织的信息不再是一种资源,它倒反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6]显然, 未经整理的信息,还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污染,致使信息吸收率下降。就连科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近30年来,信息吸收率也一直为10%左右,形成了信息生产与消费的“剪刀差”现象。[7]据专家们估计, 在实际中存在着毫无用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不少于50%,在个别领域甚至达到了80%[8],可见当今世界信息污染是极为严重的。在这种形势下,人们的信息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认识到信息必须加以有效管理才能成为财富。

1.2.2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衰

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推广与应用。计算机自投入市场以来,在美国各组织中的使用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微机,以每年约33%的速度递增。[9] 并预计在这方面的投资将逐年提高。到2000年,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40%。[10]在英国,据调查,90年代约有80%的计划部门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而50%的部门配备计算机网络,其中16%实行联机信息处理。[11]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使组织机构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引发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应用及推广。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mation System—MIS )是以系统思想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是由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Processing System—TPS)发展而来的。MIS 不仅为企业战略目标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也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和战术性决策服务。MIS 包含信息、用户、计算机、模型等主要要素。由于它采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为组织机构,尤其是企业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地收集、处理信息的手段。因此,MIS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MIS在70年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各组织机构纷纷建立各种MIS系统,包括人事、营销、财务、生产等等, 以期解决由于组织机构规模日益庞大、复杂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然而,在实践中,MIS 并未产生预期效果,出现了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如信息冗余的控制、信息污染的抑制、信息技术管理的强化等。上述问题的解决,直接导致了IRM的产生。

1.2.3 信息经济的崛起与壮大

信息经济被称为“社会信息化的经济”。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发达国家现代经济的日益“软化”,其主要标志是信息经济的兴起。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克·卢普(F.Machlup)开始研究信息经济学。在70年代,波拉特(M.U.Porat)在美国商务部的赞助下,对美国的信息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信息经济的测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衡量社会信息化水平提供了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据波拉特的测算,1967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6%与信息活动有关,大约半数劳动力与信息职业有关,就业收入的53%来自信息职业收入。波拉特的测算结果,向人们展示了信息经济的客观存在,突破了局限于定性研究的局面。此后,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信息经济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信息作为经济资源和商品观念得以确立并深入人心。从而,人们开始探讨如何在决策和高层管理中发挥信息的作用,研究在每一个机构中加强对信息的组织和利用。这一切,催化了信息管理向一个崭新的阶段—IRM迈进。

2 IRM思想

2.1 IRM的含义

1979年诺兰(R.Nolan)和迪波尔德(J.Diebold )率先提出了IRM的概念,拉开IRM研究的序幕。[12]在研究的过程中, 由于学者们研究视角的不同、认识的差异,对IRM定义的表述出现了歧义。概括起来, 大致有下列几种代表性观点:

2.1.1 强调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如怀特(M.S.White )认为:IRM是有效地确定、获取、综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信息需求的过程。[13]

2.1.2 强调IRM属于资源管理,把资源管理的概念扩展应用到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管理上。如霍顿主张,IRM是对一个机构的信息内容、人员及支持工具(信息、设备、资金等)的管理。[14]

2.1.3 强调IRM是多种信息管理方法的集合运用。如伍德(C.Wood)提出,IRM是信息管理中几种有效方法的集合,它将一般管理、 资源控制、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馆管理以及各种政策制定和规划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他对IRM的理解具有代表性。[15]

2.1.4 强调信息管理对象的多样性。 如美国政府管理与预算局从政府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IRM涉及政府信息的有关规定、预算、 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这一术语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与信息相关的各种资源,如人员、设备、技术等。[16]

2.1.5 着眼于企业的信息管理。如马德克(W.O.Maedke)指出,IRM 是企业中管理各种相互关系的技术群以使信息资源获得最大利用的艺术和科学。[17]再如,奥利里和威廉姆认为,IRM 是这样一种概念,即信息必须被视为企业的资源并得到相应的管理。这就意味着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各类系统和人员的良好管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整个企业。对那些零散和重迭的信息进行合并,并置于高级信息经理的控制之下。[18]

2.1.6 着眼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杰叶克(A.W.Zijkert)认为,IRM就是运用信息来实现战略目标。[19]

上述各种观点虽然存在着分歧,但并非矛盾对立,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信息化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揭示了IRM的实质:

①信息资源是一种共享性资源。

IRM强调共享性,认为信息资源是整个组织机构的财富, 而不仅是生产部门独家所有,任何需要它的组织机构成员都有使用权。

②信息资源必须加以全面、系统的管理。

当今时代,信息已成为组织机构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规划,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据调查,80%组织机构领导人员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20]

IRM既包括对信息内容的管理,也包括对相关设备、技术、 人员及信息系统的管理。只有将这些要素组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

由此观之,在社会信息化大环境中孕育的IRM思想, 表明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认识进入了崭新的层次。

2.2 IRM内容与特征

2.2.1 内容

从适应域的角度,IRM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其内容也有所不同。

宏观层次的IRM 是指由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信息管理部门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诸多手段加以实施,以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21]宏观层次的IRM通过政策、法规、管理条例、投资方向、发展纲要、系统规划和标准化来指导、组织、协调和促进信息事业的发展和各类信息活动的开展。

微观层次的IRM是指基层组织机构所实施的IRM。主要对其机构内部及与之相关的外部信息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组织和管理。这种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组织机构的信息要求,保证组织机构信息流的畅通,以利于领导决策,提高组织机构的竞争能力。它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处理各种数据。数据处理是微观层次IRM的基本工作,主要处理组织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

(2)数据管理。建立数据库,由数据管理人员实施管理, 将数据提供给组织的各部门使用。

(3)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各种信息系统是实施IRM 的基础及实现IRM的重要手段,因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加以改进和更新是IRM的主要工作之一。

(4)建立并完善通讯网络。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实现网络化, 以提供高效的数据流,是整合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关键。

(5)办公自动化。 文书处理工作自动化不仅能有效地完成文字处理而且使经过提炼和浓缩的信息迅速传递到所需的部门。

(6)终端用户计算。 这里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主要工作由用户来完成。组织机构适当地控制数据库的使用,以加强对某些数据的保密。同时,终端用户处理的结果将经过通讯网络传递到需要这些信息的任何部门。

(7)信息中心。许多组织机构都设有信息中心。目前, 人们虽然对其活动内容和建立的目的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信息中心主要是帮助终端用户建立和完善他们的计算系统。

实践证明,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IRM,设置首席信息官(ChiefInformation Officer—CIO)是组织机构实施IRM的有效措施。据80 年代中期对美国500家大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已有40 %的大公司设置了CIO职位,[22]这一现象一方面表明IRM得以逐步推广;另一方面也表明一种新的信息职业已经产生,CIO成为新型信息人才的代表。

2.2.2 IRM的特征

IRM具有如下特征:

(1)综合性

IRM的综合性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从管理的内容来看, 信息资源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从管理的方法来看,IRM将一般管理、 资源控制、计算机系统管理以及各种政策制定和规划方法集于一身,综合使用。

(2)系统性

IRM是对包括信息、人员、设备、 资金等诸多要素在内的信息大系统的管理。西方多数学者对信息资源的理解,倾向于认为它是信息及其相关要素的总和,这无疑是将信息资源管理与系统理论联系起来。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信息资源管理将各种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强调彼此兼顾,统筹规划,发挥整体效益。

(3)技术性

IRM是以组织的信息化为前提的。 由于信息的激增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借助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摆脱繁重的信息处理活动,从而带来了信息技术在横向领域的拓展,以及纵向的层次升级,产生了大量高层次信息系统,将人们置身于四通八达的技术网络中,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形成了复杂的人文环境,同时,也孕育了IRM 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可见,IRM从一产生起便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联。

(4)两重性

IRM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又是一种实用的信息管理模式。这正是IRM之所以很快受到一些大型企业组织青睐的原因之一。

3 IRM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IRM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管理思想,它虽然产生于政府、 企业部门的信息活动,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1 提供了新颖的管理思想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图书馆事业也随之发展。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已不仅仅是纸张文献的集合,电子出版物的推出带来了图书馆藏书成份的变革,这些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邮件网络、图书馆电子目录等。[23]电子出版物信息存贮量极大,易于保存和获取,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加深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而,电子出版物的收藏,甚至于电子图书馆逐渐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图书馆内部管理网络化、馆际网络化及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网络互联成为图书馆界努力的方向。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建成了国家级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

在我国,这方面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将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在全国和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习,获取最新信息。由此可见,现代的图书馆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信息联合体,它不仅供人们寻求知识,提高修养,同时,也因它拥有丰富的商业信息,而成为为全社会服务的信息机构。因而,如何管理这一新型的信息机构,使之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将影响图书馆的组织与管理,计算机中心日益与图书馆融合,二者将开发出一个完整的信息环境。在融合的进程中,图书馆无论是管理方式、信息管理技术、用户服务方式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图书馆面临着管理的全面变革。 IRM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思想。

IRM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实施除了微观IRM的主要内容之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决策

图书馆领导的决策是多方面的。由于图书馆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图书馆的高层领导有相应的决策思想,汲取IRM思想的精华, 高度重视信息的战略地位,不遗余力地推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社会,以使图书馆的发展规划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2)政策的制定

通过政策实施管理,是IRM的重要方面。 信息政策是一个组织机构对其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各项方针策略的总和,是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协调自身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管理也应通过制定信息政策,实行规范化管理。它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包括:①明确用户信息需求;②数据的搜集、产生、所有权、可获得性、完整性和可靠性;③信息处理设备、软件的获取、维护、使用等;④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服务;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用户在资源管理的各方面所承担的责任。

(3)人员的管理

IRM重视处于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 注重通过多种手段,如改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工作的枯燥和单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宽松的组织环境,同时注入信息文化的内容,加深工作人员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

(4)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方面。确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由于这项工作比较复杂,涉足者极少,造成图书馆信息利用率低。因而,IRM强调重视用户的信息需求以防止信息冗余、 信息污染的思想对图书馆管理有重要意义。同时,用户的信息心理也是重要的方面,如获取信息的方式、时间等各不相同,与他们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5)文献资源管理

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源泉,它不仅包括印刷型文献,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电子出版物,这种收藏格局的变化要求新型的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以使信息更快、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体现它的战略意义。

由此可见,IRM思想终将逐步渗透到图书馆管理的各个方面, 改变图书馆管理滞后的现状,使现代图书馆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总汇和集散地。

3.2 开辟了图书馆学教育的新领域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已日益引人瞩目,培养新型的信息人才成为各国信息教育改革的核心,IRM 的兴起无疑为这种变革提供了全新的领域。

1887年,美国的梅·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首创图书馆管理学院,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有关目录学、版本学、阅读指导、资料整理的知识与方法,教学内容偏重于图书馆的业务工作。[24]1918年,美国另一位图书馆学家西·威廉森建议开展高等图书馆学教育,培养图书馆高级人才,开展图书馆学理论研究。[25]他的建议得到了广泛的赞同。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60年代,美国出现了图书馆学教育热,70年代演化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热,增加了“自动化与数据处理”、“系统分析”等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英国也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变化,定期修改教学大纲,引进新知识。日本也于1979年在筑波建立了图书馆情报大学。80年代,由于美国不少图书情报院系没有认识到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再加之图书馆人才需求接近饱和,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的现象,导致了10多所图书馆学院先后停止招生,其中,包括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服务学院、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研究生院。然而,也有一些院系,根据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增设了新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已制定了IRM教学大纲。IRM的引入,使图书馆学教育重获生机。在我国,酝酿已久的教育改革也于90年代初拉开帷幕。

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随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15所院校相应系先后易名为“信息管理系”或相关系名,并纷纷增设新的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南开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则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系”。这种改革,立足于社会信息化,培养既具有图书馆学、信息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技术,又能适应各类信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新型信息人才的培养,无疑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为我国图书馆学、信息学教育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IRM根植于社会信息化的肥沃土壤, 并影响着社会各信息机构的发展。尤其对图书馆事业,IRM为之提供了新型的管理思想, 促使其更加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对图书馆学教育,IRM 展示了全新的视角,成为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标签:;  ;  ;  ;  ;  ;  ;  ;  ;  

IRM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