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论文_李永先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论文_李永先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初级中学 李永先 邮编:543114

摘要: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兴趣、想学”方面做文章,下工夫。基于此,课堂教学实施需要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组合,需要多种教学媒体技术的互补,特别是与科技、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学科,多种媒体技术的应用凸显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 突破难点 综合复习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眼、耳、口等各个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枯涩概念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隐性现象可视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等。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融合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有利于揭示物理现象内部的发展变化,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融合的优势

1.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不强,自控能力和注意力都还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信息技术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手段,它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常常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如再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增强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3.丰富教学的表现手法。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懂得信息,给予学生的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需学习的知识有价值。可采用摄像、剪辑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即为学生提供实验的全过程,又突出了重要的实验现象,展现实验的真实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解“磁场”和“电流的磁场”这两节课时,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条形磁铁、U形磁铁,同各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以及直线电流的磁场的磁感线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的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不便于学生观察,要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时间安排。而利用投影技术,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让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在大屏幕上清楚的观察到各种磁感线的形成和分布情况。

二、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许多现象和过程是教师根本无法在课堂上讲清楚的,这些往往正是教学的重点知识。在适当时机利用教学媒体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动能的机器,是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电源之一。在中学阶段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无疑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不过在这一阶段,真正讲清楚其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不容易。如果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与教师讲解有机结合,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其发电原理正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个重要应用,可以通过教学媒体技术并结合右手定则讲解具体过程。又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分析运动电荷在匀强磁场中的情况时,一般是通过洛伦兹力演示仪展现电荷的旋转径迹,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左手定则判断电荷的受力方向。特别是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只是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特殊位置的电荷受力图,从而定性地描绘出电荷运动的大致轮廓。从效果上看,它仅仅反映出若干个静态的简单组合,在学生的脑海中很难建立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图景。这也正体现出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插播教学媒体技术资料来展现运动电荷在匀强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具体动态过程。由于作了技术上的处理,使屏幕上显示出电荷在磁场中缓慢的运动过程,形成一个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这番教学情景正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些现象和过程往往发生在物体的内部,这就使教师很难讲述清楚,同时使学生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认知障碍。例如,学生已有自由电子是金属导电的微观机制的初步知识。然而这种抽象化的认识往往还不能使学生建立起具体的鲜明的自由电子动态变化的物理图景。在适当时机插播教学媒体技术资料,学生将对金属导电的微观机制的认识会更加具体,更加深刻。

三、利用课件重现和重作实验,为实验的综合复习夯实基础

中考复习中,实验的复习是整体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从八年到九年相隔时间比较长,好多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分组实验的过程、情景学生都已淡忘。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要么全部遗忘,要么将有些类似的实验内容和过程互相混淆。如果就这样进入全面的实验复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也只能是生吞活剥,模棱两可。因此,中考实验的复习,单纯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学生作业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所以复习过程中,对演示实验的现象的重现和分组实验的重作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由于复习时间紧张,对演示实验现象的重现和分组实验的重作,实际上又不可能。这时,运用前面提到的互动性强,仿真性高的模拟分组实验课件和演示实验资源库课件,就可以由老师或学生在课堂内外,利用课件集中讲解、自学或模拟操作实验,这就使学生能既快速又方便的熟悉和掌握以前学过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分组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对进一步的深层次、高难度的实验复习和分析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为老师的实验复习教学和学生自主的实验复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节省了时间,通过相似实验的分类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实验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论文作者:李永先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论文_李永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