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奎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417
摘要:混凝土在施工中需要做好混凝土工程的阴阳角顺直度、结构垂直度与平整度的控制,消除砼表面的气泡,确保其有着均匀一致的特性。本文将以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意义为着眼点,从收缩力、环境温差、水泥质量三个角度分析混凝土质量要求。明确混凝土施工的五大技术包括配比技术、搅拌技术、浇筑技术、振捣技术、养护技术。最后提出管控质量的思路与方法,结合笔者个人实践经验,分析具体操作思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术,发挥混凝土工程应有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前言:在混凝土技术引入以后,国内建筑行业获得了飞快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稳固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转变了传统建筑思维,在建筑业革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巨大的价值。面对国内经济的转型背景,尤其是城市化脚步的推进,当前人们对建筑的品质提出了多样化要求。为了更好的保障建筑物质量,就需要着眼于实际,参照实际需求调整质量管控思路。施工中有关单位必须把握好质量控制要点,从管理与技术两个角度着眼,完善质量控制体制,提升混凝土最终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进步与发展。
一、混凝土质量管理意义
(一)收缩力裂缝
在两者本质区别作用下,混凝土凝固时水泥与水混合物会出现收缩力问题。混凝土收缩中如果钢筋混凝土强度不足,就会引发裂缝情况[1]。之所以出现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是因为没有正确处理水灰比。此外在使用水泥的过程中,有些时候需要用到不同种类水泥,而该情况会加剧收缩比严重度。一般来说水与水泥含量越高,那么混凝土就会出现越大的收缩情况。混凝土的配制需要用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确认混合水与水泥比例。当然在施工中除了复杂问题外还有许多隐藏要素也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例如水泥质量。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成本,获得更多收益,往往会选择成本较低的水泥,其后果是非常严重且突出的。
(二)环境温差裂缝
在水泥水化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热量。由于混凝土空间占用多,所以存在于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往往无法第一时间排除。混凝土会发散出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与混凝土表面有着强烈的温差对比,此时就会出现温度裂缝。当然除了以上要素外,施工人员没有有效维护,外部环境带来的干扰同样会导致初凝中混凝土含水量直线降低,此时混凝土所占用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一种无法看清的拉力,进而出现裂缝问题。结合资料显示,水泥类型、水泥制备方法与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施工中施工单位没有予以很好的控制,或是建筑物本身有着较大面积,那么混凝土温差裂缝就会频繁出现。
(三)水泥质量裂缝
对混凝土来说,其本身的质量与稳定性是会受到原材料影响的。水泥是混凝土最主要的原材料[2]。水泥如果缺少良好的稳定性,没有均匀加热就会出现裂缝问题。水泥硬化中突然增加的收缩力会对水泥的体积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此时不规则的水泥体积就会引起膨胀裂缝。
二、混凝土技术
(一)配比技术
水泥、水、集料与外加剂共同组成了混凝土,这些材料的比重对于最后的混凝土性能影响十分突出。设定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参照现场实际条件考虑,当然施工成本也是施工需要着重考虑的项目,必须保障施工合理性与经济性。用细致、科学的计算获知最高性价比的配合比。此外假设现场与理论存在冲突,那么拌合混凝土前就需要参照实际情况处理,调整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保障混凝土质量。
(二)搅拌技术
确认配合比以后做拌合作业。拌合中工作人员必须把握好配合比,明确不同材料用量,将误差控制在可控范围。通常来说集料误差为±2%、水为±1%、水泥与外加剂为±1%。此外工作人员还要做好材料投入次序的控制、拌合时长的控制。冬季拌合控制在3分钟以上,其余季节为2分钟左右[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浇筑技术
对混凝土施工来说,浇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浇筑作业质量影响着混凝土最后的品质。施工单位必须意识到浇筑的重要性。浇筑前需要做好模板支设情况的调查,掌握模板钢筋绑扎情况,了解模板与钢筋型号、尺寸。以此为依据调整浇筑方法、浇筑对策。浇筑中尽可能将接缝与接头降至最低,此外还要保障下落度小于2米,以免出现溅落。浇筑应保持连续性与整体性。
(四)振捣技术
在结束浇筑后必须第一时间振捣。振捣技术能够保障混凝土组织足够均匀,有效排除混合料空气,实现混凝土足够紧密。振捣能够让混凝土顺利的在模板中完成填充,应对与解决局部丢失混凝土的问题。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做好振捣度的控制,绝不能出现漏振与过振的情况。在无气泡且下沉变慢以后结束振捣。绝不能因为过渡振捣导致粗集料下沉与浆液流失。
(五)养护技术
结束上述工序后做混凝土养护。养护着眼点为混凝土质量与养护时间。通常情况下在结束混凝土浇筑后在12小时内开始养护。养护中需要喷洒适量的水。对于塑性比较低的混凝土需要在结束浇筑后,用喷雾养护方式。需说明的是不论是用什么养护方式都需要保障养护体现出持续性特性。一般来说养护持续性需要控制在14d以上,时刻保持表面湿润。此外为了解决开裂问题,需要将湿润的麻片与草帘覆盖在混凝土上部。
三、混凝土质量管理
(一)材料质量管理
为了保障混凝土品质,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就需要被放在首要位置。在选购原材料的时候需要严格把关,做好品质控制,选取规模大、资质高的供货单位。另外还要严格质检混凝土原材料,绝不能轻易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当然也要做好混凝土生产环节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如果发现有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将信息报告给上级部门,及时分析与制定应对措施,将问题消灭在源头,保障混凝土品质达标。
(二)配比质量管理
为了使混凝土质量满足工程需要,就必须做好混凝土配比质量的控制工作。在精细化管理中确保材料品质与配比与施工需求相契合,明确各个组成部分。直白的说就是处理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关系,以便保障混凝土各个构件的质量满足使用要求。比如需要做好水比重的控制。假设混凝土出现水量超标,就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大量的孔隙,该现象会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强度。所以必须保障混凝土有足够准确的水量当然外加剂、集料与水泥等部分的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必须做好配合比把控,其对后续的浇筑、拌合与养护来说都有直接的影响。
(三)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做好每一项环节的控制与处理。精细化质控施工环节能够将混凝土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当中,在全方位、动态性管理中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力度。实践中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材料进入现场以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仔细、科学验收。其次拌合混凝土的时候需要指派专人检查拌合情况,保障拌合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最后混凝土养护需要指派专人洒水,保障混凝土湿润。冬季施工需要改变养护对策,从保湿养护变成保温养护,做好保温工作。
结语:混凝土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流程以及施工实际环境确认教主工艺,做好施工环节的控制,这样混凝土工程质量才能够达标。当然为了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也要不断创新混凝土技术,以便更好的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价值。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应结合结构特点与施工方法,做好后续养护。只有从所有角度与流程都做好了施工问题的应对与处理,工程质量才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施工需要做好安全管理、质量管控,其本身的技术性与综合性非常突出。现场管理必须从安全、进度、经济与质量角度出发,打造完整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亚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139.
[2]韩金玲.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J].居舍,2019(11):95.
[3]李文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居舍,2019(11):122.
论文作者:胡志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质量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就会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