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失血性休克的转运与安全论文_陈俊芬

陈俊芬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0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转运与安全。方法 根据我科收治的院前急救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相关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并注重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结果 此组患者经急救与转运治疗后,患者的病情较前好转,其中抢救成功率为99.2%,其余1例患者抢救失败临床死亡。抢救成功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心率、血压以及尿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对于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在转运过程中加强护理,使患者安全的到达医院进行继续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转运安全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36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1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port and safety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hemorrhagic shock in 120 patients were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pre hospital care, nursing summary of pre hospital care,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nursing in transit. Results: the patients of the emergency and transport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better than before, the success rate was 99.2%, and the remaining 1 patients rescue failed clinical death.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urine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compared with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atients before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and tak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pre hospital care,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e hospital care, nursing during the transfer process, can make the patient safety to arrive at the hospital to continue treat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making hemorrhagic shock making transport safety making nursing measures

临床中的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致全身组织器官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细胞缺血缺氧形成多脏器功能衰竭[1]。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多数病情复杂,病情迅速恶化,并发症发病率高,若休克持续时间超过10小时容易继发内脏器官的损伤;有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同时或相继发生严重损害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而多器官功能损害是休克死亡的重要致死原因。 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步骤是及时识别早期征象并采取积极措施是关键。外伤失血性休克的转运与安全,实施的是VIPC抢救流程[2],主要内容:V(ventilation):保持呼吸道通畅;I(infusion):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 P(pulsation): 心泵功能,意识状态;C(controlbleeding):止血。及时连续性的对患者进行评估与救治,有效的实施院前急救措施与转运是救治患者的关键,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伤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共120例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患者7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12岁至88岁之间。

1.2现场急救

1.2.1V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呼吸):患者出现创伤后60min是“黄金60分钟”应遵循“先救生命再治疗”的原则为急救争取时间[4];启动急救抢救程序,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主要救治的先决条件,通气障碍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患者出现深昏迷或者舌后坠时迅速用口咽通气管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必要时紧急心肺复苏,若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则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1.2.2 I(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院前急救护理必须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维持循环系统,遵医嘱迅速给予药物对症治疗进行抢救。对于休克的患者常伴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现大出血时会因为血容量不足,直接影响脑细胞的代谢量,必须立即进行扩充血容量的治疗。液体扩容遵循先快后慢,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先盐后糖的原则,轻中度休克的患者30min内输注液体1200~2000ml,重度休克患者15min内输注2000ml以上液体,其中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为3:1。

1.2.3P(心泵功能,意识状态):通过患者伤情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护士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患者的伤势,严格区分 轻重缓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颅脑损伤的患者主要观察瞳孔及生命体征,注意瞳孔两侧的对比及意识的变化。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1.2.4 C(止血,包扎处理显露):(1)观察患者伤情,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立即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将撕脱离体的保留、妥善处置,备手术用。切记外漏的脏器不能还纳,用无菌器物覆盖后进行包扎固定。(2)颅骨骨折的患者,出现脑脊液耳漏及鼻漏者,切忌冲洗、禁止填塞或局部涂抹药物等,告知患者不要擤鼻涕,让漏液自行流出,保持耳廓的局部清洁,禁止填塞和倒流,以免加重感染;如为开放性颅骨骨折的患者,应给予现场局部包扎,用无菌纱布进行有效的加压止血,包扎完毕用头套给予外固定。针对颅脑损伤并伴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应合理使用颈托等外固定制动加以保护。

1.3转运途中安全护理措施:

院前急救的患者要求医疗护理救治专科性很强,救护措施要迅速有序。通过顺利的现场急救后要安全的将患者快速转运到医院继续治疗。在护送途中护士要在患者的头部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静脉通路通畅,保证治疗的有效进行。带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的病人,头部切勿后仰,防止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脱出,特别注意气管插管的位置,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确保有足够的氧气输送。将患者合理的放置,防止患者躁动或者晃动。对于有鼻漏、耳漏脑脊液的患者,应取患侧卧位,并将头部抬高15°。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转送过程中应将患者头部两侧加以固定,减少头部 晃动和震动,上好护栏,注意车速,防止发生意外,以免加重病情。使患者顺利安全的到达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1.4效果评价:

准确记录患者失血性休克前的生命体征,并与治疗后进行比较。

1.5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此组患者经急救护理干预后抢救成功率为99.2%,其余1例救治无效临床死亡。119例患者的心率、血压(收缩压)、尿量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4讨论

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急救转运过程中护士要有时间性、针对性、预见性。准确运用科学的急救程序,对抢救休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建立一个急救技术娴熟,迅速有效的抢救小组,使抢救工作以及安全转运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转运过程中,有条不紊、迅速、有效并医护密切配合是转运成功的关键。因此护士要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和过硬的护理技术。护士要有时间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建立抢救的快速反应能力。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大多比较复杂,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保持头脑的清醒状态,确保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快,护士应有较强的预见性,及时提醒医生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发展。科学地运用护理的急救程序是提高外伤失血休克患者转运的关键。在转运过程中,掌握患者伤情的轻重缓急,灵活地执行急救程序,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谭浩,何奇元,姚元章等.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9.

[2]胡贵珍.创伤失血性休克87例急救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1 5(8)472.

[3]曾文娟.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报,2002,5(4):128?129.

[4]张翠娟 马素萍 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8 10(7)389.

论文作者:陈俊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外伤失血性休克的转运与安全论文_陈俊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