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馆对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价值与作用论文_崔冠星

论文化馆对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价值与作用论文_崔冠星

广州市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070

[摘 要]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服务部门,对服务社会特殊群体发挥着其有效的援助与帮扶作用。笔者经过走访、调研,归纳了文化馆对社会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价值与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1、文化馆建立的群众文艺团队让外来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感受到温暖与尊严;2、文化馆的服务让智障儿童、贫困少年得到学习艺术和展示的机会,增强自信,体现自我价值;3、当前的社会步入老龄化时代,文化馆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4、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文化馆 特殊群体 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价值 作用

社会特殊群体主要包含老年人、青少年、农民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国家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二五” 时期规划的重点任务要求:倡导文化关怀,加强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各级文化馆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了多种免费公共文化服务,开办各种老年人、贫困儿童艺术培训班;赴养老院办公益性演出;建立外来工、残障人士艺术团,为他们辅导、排演节目;为残障儿童办画展等…做了大量的关怀、扶持和服务工作,为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体现和发挥文化对于增强民众归属感、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笔者经过走访、调研,归纳了文化馆对社会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价值与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文化馆建立的群众文艺团队让外来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感受到温暖与尊严

我国的一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庞大,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巨大贡献。在广州,工作和生活的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能通过参加文化馆组织的群众文艺团队排练和演出,找到归属感,增强了自信心。如萝岗区,外来工数量特别多,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比例是1:1.2,在全广州市占的比例属非常高。有一定规模、档次的企业里外来务工者成为主要力量。这些年轻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打工,他们在这里没有什么根基或者亲情依靠,而且暂时还没有很独立的经济条件,在没有成家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居住在企业或者政府提供的员工楼,相对比较集中,参加文化馆与企业合办的业余文艺团队,像金雁艺术团等,成为他们除了上班、下班时间以外最大的文化娱乐活动。文艺团队起到了“人文关怀中心”的作用,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①他们下班以后的业余时间能够参加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不会给社会增添诸多不安的因素;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他们在这里开心地工作和娱乐,不仅是为了一千几百块的工资,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愿意安心地留下来;③他们因为参加了文艺团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在文化艺术修养方面得到充实和提升,所以,他们乐于参加,投入到艺术活动中,减少了员工沉迷于网吧或者醉酒等不良行为。文艺团队发挥着渗透性的社会作用,因此,文化馆扶持建立这类团队会使社会、企业、外来工本身,都有不同的收获,产生多方共赢的局面。

另一方面,广州越秀区文化馆帮扶成立了一个残疾人轮椅舞蹈团,得到区文化部门在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残障人士在参加团队活动和演出中,发挥自己的“特殊”能量,赢得自信和尊严,群众团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价值。以上两个实例充分说明文化馆建立的群众文艺团队让外来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感受到温暖与尊严,在关怀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中起到了枢纽性作用。

2、文化馆的服务让智障儿童、贫困少年得到学习艺术和展示的机会,增强自信,体现自我价值

在加强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深入实施文化援助帮扶计划方面,文化馆也为智障儿童、贫困少年提供多种长效帮扶性文化服务。早在2004年,广州市文化馆在市内旧城区和重点贫困地区从化鳌头镇分别举办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费艺术培训班,设有美术、舞蹈、语言艺术、声乐四个项目,为彻底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文化馆除免去学费外,还免费提供课本、歌谱、作业本、颜料、画笔、调色板、画架、纸张等学习用具;这个贫困孩子系列培训班至今已坚持开办十一年,文化馆组织了贫困孩子赴广州越秀区少年宫参观交流以及期末汇报演出、举办作品展览、出版画册等艺术活动,为这些贫困少年创造学习机会,这些学员的美术作品及排演的音乐节目曾在省市少儿艺术比赛中获奖 ;另一方面,文化馆连续几年帮助广州残疾人安养院在文化馆展览厅举办智障儿童绘画作品及手工艺品展览义卖活动,为这些孩子们提供自我展示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义卖作品热销,抢购一空,让这些“特殊”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怀。

以上两个事例只是全国各级文化馆长期援助帮扶社会特殊群体的一个缩影。在一般情况下,智障儿童、贫困少年很难享受文化馆提供的普及性公共文化服务,因此,文化馆长期对智障儿童、贫困少年开展免费艺术培训与重点帮扶,是保障各阶层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补充,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文化馆的服务让智障儿童、贫困少年得到学习艺术和展示作品的机会,让这些孩子增强自信,体现自我价值,这也是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其社会服务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3、当前的社会步入老龄化时代,文化馆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目前,社会开始进入老年化时代,老年群体在国家人口数值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高,每个人都会面临退休后的老龄时期。老年人过的是什么生活?社会应该如何关注老年人生活?…等已是社会各界亟需关注的问题。目前,到文化馆参加培训班或文艺团队活动都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参加文艺活动让他们发挥兴趣和余热作用,减少退休后的空虚寂寞感,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开心指数。他们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幸福地生活,感受到美好的中国梦。反过来,这些老年人通过参加文化馆的演出活动又在为社会无形中做出贡献。像他们对政府的一些宣传、教育职能做到言传身教,对社会上的青少年起着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意义。老年人在参加艺术学习或观赏团队的演出活动中,体验到大众文化带来的精神文化享受,为作为团员或只当观众的老人们提供了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老年人群对参与文化馆的活动有期望感。市民文化在大城市有悠久的传统,市民广场除了退休老人和小孩参加娱乐活动之外,各种户外文化活动特别是艺术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街头艺人,包括流行歌手和曲艺爱好者很多,他们秩序良好,不影响城市管理,同时也受到市民的认可与欢迎。大部分退休的老年人群,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感染下,热衷于到文化馆参加舞蹈、合唱等文艺团队的活动,这种状态有利于组织与统筹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是全市群众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尽管大部分老年群众没有专业基础,但他们学习认真,全心投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需要文化馆这个活动平台与兴趣相同的人交流沟通,娱乐身心,展示自我,以慰藉退休后的失落感。因此老年人群的文化需求需要重视,他们对参与文化馆组织的文艺活动有强烈的期望感,这是体现文化馆存在及其社会作用的重要依据。

4、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在社会层面上,文化馆举办的各种群众文艺活动吸纳了大量群众参与,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幸福生活。群众文化的阵地,如果没有像文化馆这样健康、良好的文艺机构普及性地开展活动,这个阵地会被谁去占领?开展什么活动?这有可能产生潜在的隐患,免不了会被不法分子利用,组织一些不良犯罪活动,为非作歹。现在国内的15个邪教组织就是群众团体缺乏正确的引导方向,让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蔓延所致。对于老年人、青少年而言,业余时间参加文化馆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大家的基本文化需求。目前,越来越多人通过参与“公益春风行”、“老年艺术节”等文艺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增强了对生活的满足感,逐步纠正了赌博、打架、吸毒等不良嗜好。中老年人参加文化馆的艺术团队活动,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从身体到心理都变得健康和谐。另一方面,参加业余文艺团队活动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如广州市萝岗区文化馆成立的青少年醒狮队,老师在练习舞狮的过程中,传递出“男儿当自强”的文化精神。许多青少年在参加醒狮训练等各种文化活动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端正了自己的思想言行,带动了很多无心向学的未成年人学会专注,投入到强身健体的活动中。团队经过几年的培养和锻炼,让不少叛逆期的青少年走向正途,改掉喜欢泡吧、沉迷网络游戏等恶习。从客观的层面思考,人不能太空虚,总是需要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做,充实生活。若没有正确指引,有的人可能会误入歧途,做出危害公共安全,危害他人生命的事情。目前,社会上存在不少产生“负能量”的现象,人数及形式都比以前多和复杂。这些人群可能因为内心的不充实或者对社会的理解有偏差,所以带来了各种对社会有危害的不当行为,而社会特殊群体由于自身条件的“弱势”,需要社会各方更多的关怀、保护和重视,创造和给予健康的生存环境,避免发生失去生活信心,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或过激行为,因此,做好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社会安保工程”,也是文化馆“服务于民”其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服务部门,对服务社会特殊群体发挥着其有效的援助与帮扶作用。以文化引领正确的人生观,用艺术感染和关怀弱势群体是文化馆服务社会特殊群体价值取向。在不了解情况的人们眼里,看似可有可无的老年人艺术培训班、残疾人文艺团队、外来工艺术团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发挥着其强大的社会功能,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幸福生活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文化馆对社会特殊群体提供重点服务是提升文化馆综合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文化精神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

本文资料、实例是作者作为广州市文化馆调研组成员赴广州市十二个区文化馆实地调研、访谈所得。

作者简介

崔冠星(1973—),女,现为广州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从事音乐创作、音乐理论和公共文化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崔冠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论文化馆对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价值与作用论文_崔冠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