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史集街道办事处
摘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经济新常态迫使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城市规划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必要的。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城市规划才能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后半段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多学科的真诚合作。我们应该以快速的技术变革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共同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当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理想的规划精神。无论社会如何变迁,都是城市规划的理想精神在推动着我们前进,为城市更好的发展而奋斗。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新空间;控制要点
1 新常态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特征分析
1.1 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国内城市化建设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发展速度惊人,而且城市发展主力已经从以往的投资驱动力逐渐向财富驱动力转移。从经济层面而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条件下再扩张的难度相对较大,迫切需要升级和转型,可以通过提高内需来发展服务业,从而使城市发展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城市逐渐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而大量发展工业,生态环境必然遭到破坏,发展成本较高,城市特色逐渐消失。
1.2 转型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城市的发展已不再是简单地增加数量,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优化结构以及品质的提升上。从现阶段城市总量上来看,国内城市建设总量非常大,但是公共服务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较之于传统的城市数量增长而言,在国内城市化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更应当提高城市的建设品质,城市化发展应当依赖于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变革。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和转型是必然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一味地崇洋媚外或者千篇一律地发展城市,失去了城市的基调和特色。
2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
2.1 正向看待新常态下的行业转变
2.1.1 科学引导和有力支撑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与拉丁美洲相比。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南亚次大陆,中国的城市化取得巨大成就,不仅相对成功地实现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城市化,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尽管中国城市规划的内涵和功能质量和施工管理的水平是不够的,但与欧洲和美国相比凝固的城市,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灵活的空间都有库存的优化和更新,也有新领域只需完善部分。在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充分发挥战略指导和严格控制规划在城市发展的作用有利于重点解决城市问题,如城市交通、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等,在转换和升级的基础上“弥补不足”。
2.1.2 城市规划对于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的形成至关重要
与欧美工业化背景下的城镇化不同,中国的城镇化与互联网密切相关,“互联互通”在“网络 +”背景下,基于全球经济网络发展的城镇化决定了中国不能也不应该效仿西方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道路必须具有中国特色。面对经济转型、环境问题、改变的升级和网络社会的发展,创新规划理念,完善的规划方法,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继承历史、绿色低碳的概念和生态智慧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提高规划未来的连续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使得中国城镇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从而开创网络时代中国独特的城镇规划道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 新常态是中国城市规划行业重要的历史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城市规划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和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客观上有必要对该行业进行重组,留下最好的保留最差的。然而,规划市场的繁荣使得从业者很难静下心来做事。通过对学科发展的认真研究,新常态带来的转型和多学科的竞争介入,迫使城市规划从业者冷静而理性地思考产业与学科的未来。
2.2 利用新媒体技术规划城市发展新空间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城市规划过程进行动态化管控,从而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化。同时,基于网络平台使更多的人能够切身感受到城市规划建设及其变化的过程,并且能够从中体验城市变革的魅力。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各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传统行业发展以及创新革新的平台。在此过程中,自主人士以及自主产业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并且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模式产生了影响。从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网络、创新以及新媒体已经成为出现频率较多的词语,而且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体验消费以及新媒体为重点内容的经济理念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变革,城市规划应当立足实际,保持与时俱进,基于传承而不断变革,从而为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提供动力。
2.3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的新类型
2.3.1 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对自然灾害有很好的“灵活性”。下雨时,它吸收水,储存水,吸收水,净化水。必要时,它释放并使用储存的水。海绵城市的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结合自然与人工措施,最大限度地积累,渗透和净化雨水在城市地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的城市排水和洪涝灾害预防,以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协调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协调给排水等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3.2 乡域层面
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演变并不能急于求成,农村人口和空间的引导和控制必须尊重其发展规律。对于农村人口与发展要素动态变化的分析,统筹规划引导区域发展十分重要,确定农村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也不容忽视。引导农村空间资源配置的优化空间,引导和控制城市和农村发展,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在区域发展层面,以及在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的分配,促进平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
2.4 主导产业理性化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下,城市为我们提供的只是丰富的日常生活消费品、必需品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等,城市只是作为生产机器而存在。然而,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增长非常稳定,城市不再只是为人们提供生活、生产以及消费和服务需求的冰冷工具,城市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消费理念,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消费机会和空间,现阶段城市在人们意识中的认知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基于此,笔者认为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应当放在主导产业的价值挖掘上。在当前的形势下,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以主导产业为引导,城市发展将更加的全面和深入。整体而言,在当前新常态下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切忌急功近利以及贪功冒进,否则将起到负面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类型、“互联网+”的课题以及存量空间的规划上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规划师要始终保持多元化规划的精神,了解人们的需求,与人们进行沟通,倡导大家一起为推动城市规划的美好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周岚,崔曙平 .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 [J]. 城市规划,2016,40(04):9-14+26.
[2] 卢 丹 妮 . 论 新 常 态 下 城 市 规 划 的 新 空 间 [J]. 决 策 探 索(下),2018(06):81-82.
[3] 周星奇 . 浅谈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 [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3):98.
[4] 张亭灿 . 浅论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 [J]. 建材与装饰,2017(23):89-90.
论文作者:曹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常态论文; 中国论文; 空间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城镇化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