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_徐小英,叶素娟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_徐小英,叶素娟

徐小英 叶素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全麻患者入麻醉复苏室(PACU)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3173例术后入麻醉复苏室的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35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1.25%。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苏醒期躁动,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1.45%和24.92%,心理应激占14.85%,气管导管刺激占13.16%,低温占3.08%,高碳酸血症占1.68%。结论 护理人员应注意了解和掌握躁动发生的原因、相关知识,给予有效的药物处理,同时做好相关的护理,减少躁动带来的危害及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全麻苏醒期。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期 躁动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36-03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also called emergence delirium,EA)为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全麻手术患者入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s care uint,PACU)后护理工作中常常碰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如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肢体无意识动作,谵妄思维等,若处理不当,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现在对2013年2~5月在我院实施全麻手术的3173例患者术后苏醒期的观察,分析躁动发生的原因,总结相关的护理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5月在我院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3173例,其中男性1955例,女性1218例,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或喉罩,术后带气管导管入PACU的患者1856例,其余为拔管后送入PACU。

1.2 方法

观察各种不良刺激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1.3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

轻度躁动:在强烈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躁动即停止;中度躁动:无刺激情况下即发生躁动,但无需制动;重度躁动:不自主运动,需药物或物理方法制动[1]。

2.结果

35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1.25%。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苏醒期躁动,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1.45%和24.92%,心理应激占14.85%,气管导管刺激占13.16%,低温占3.08%,高碳酸血症占1.68%。

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心理应激低温高碳酸血症其他因素

躁动例数14889475311633

躁动发生率(%)41.4524.9213.1614.853.081.680.84

3.讨论

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最常见的原因[2]。如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低温等均可引起苏醒期躁动。躁动对患者本身及术后需特殊体位的手术会造成很大的危险,因此也需要较多的医护人员处理。严重的躁动会造成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各种引流管,导尿管等,伤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患者躁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循环系统负荷增加,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诱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术后要求患者特殊体位的手术,如神经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等,一旦患者躁动处理不当,会对手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对患者造成危害。

3.1 疼痛导致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患者意识尚未彻底清醒,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均可引起躁动,手术切口疼痛刺激,表现为叫喊,呻吟,狂躁,蜷缩或者扭动身体。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危害性极大,也受到重视,盲目的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来控制躁动,反而因呼吸抑制,极易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1.1 护理措施

合理适当的镇痛、镇静 由于疼痛是术后患者躁动的主要原因,轻度躁动患者可采取放松疗法,安置舒适体位,嘱其做深呼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度躁动患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无痛、安静,因此,在处理此类患者时,止痛剂的给予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时,应先控制疼痛,再给予镇静药物,只有在疼痛缓解到一定程度后,镇静药物才能彻底发挥作用。根据病情需要及时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静脉持续镇痛或者单次镇痛,给药后注意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疼痛评分。在良好镇痛镇静作用的同时,防止苏醒延迟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达到一个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从而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3.2 导尿管刺激导致苏醒期躁动

由于导尿管刺激产生躁动的患者多表现为不安,主诉尿急难忍,拉扯尿管,尝试坐起来。主要由于导尿管刺激尿道引起,实际上患者膀胱并不充盈,尿液引流通畅。

3.2.1 护理措施

护士应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尿液的性状,颜色,量,膀胱充盈程度等,排除外源性原因后,向患者解释这种症状是导尿管刺激产生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做好术前宣教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虽然也躁动不安,但病人多能安静,配合。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能解决苏醒期躁动,则可以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考虑拔除导尿管,以减轻或消除导尿管刺激症状。

3.3 气管导管刺激导致苏醒期躁动

麻醉后患者口腔或鼻腔内放置气管导管,与术前舒适度相差较大,不耐受导管刺激,以及呼吸形态的改变导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

3.3.1 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协助医生拔除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带有气管导管的躁动患者,不符合拔管指征的,遵医嘱静脉注射异丙酚或芬太尼,继续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防止躁动导致气管导管滑脱造成窒息。符合拔管指征的清醒患者,应与患者解释,取得其配合,协助医生吸痰,动作轻柔,敏捷,减少吸痰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必要时清除胃内容物,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3.4 心理应激引起苏醒期躁动

3.4.1 护理措施

做好术前心理干预 重视术前宣教,预防躁动发生。术前访视工作要耐心细致,语言亲切和蔼,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生活习惯、文化修养、社会及家庭背景等,尤其是乳腺、生殖系统等与情感关系密切的部位进行手术的患者,应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和全麻的过程以及全麻苏醒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量消除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不解及恐惧,对小儿患者应和家长进行沟通,嘱其对患儿进行耐心的解释⑶。部分患者由于过度紧张,手术和麻醉前心理压力大,对于该类患者在手术麻醉前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告知患者麻醉恢复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些不适,如疼痛,气管插管,导尿管等,这些不适都是正常的,暂时的。如果配合医护人员,将会很快好转,从而使患者认识预防躁动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有效地配合手术和麻醉,从而减少患者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3.5 低温引起苏醒期躁动

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术中大面积地暴露手术视野,大量冲洗液的冲洗,大量静脉输液等导致患者术后苏醒期低温,寒战,进而诱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3.5.1 护理措施

做好保暖工作,监测体温,给予低温患者使用暖风机加温,静脉输液的液体加温后再使用,调节室温等。使用暖风机的过程中注意监测的患者体温,更换吹风部位,防止局部烫伤,复温后及时关闭暖风机,防止复温过度,反而加重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3.6 高碳酸血症引起苏醒期躁动

呼吸机参数调节不合理,特殊手术,如腹腔镜手术时向体内注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手术结束时并未完全排出体外。麻醉过程中药物的残留,如肌松药的残留,使得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在过早拔除气管导管后,出现咳嗽无力,舌根后坠,呼吸道不全梗阻等症状;如阿片类药物的残留,使患者出现呼吸抑制,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苏醒期躁动。

3.6.1 护理措施

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一般情况下潮气量调节为按每公斤体重7~8ml,呼吸频率每分钟10~12次,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结果出现后再微调呼吸机参数。若发现患者出现二氧化碳储留,遵医嘱使用拮抗剂,托下颌开通气道,放置口咽通气道,加压面罩给氧。一旦发生苏醒期躁动,必须明确诱因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在给予镇痛镇静药效果不佳时,必须排除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尤其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大于等于60mmHg,必须从根本上改善通气功能,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3.7 其他因素引起苏醒期躁动

术后体位的改变,约束方式不当常诱发苏醒期躁动。尤其是肥胖及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患者,由于术前习惯半卧位较舒适,当置于平卧位且四肢受约束带固定,活动受限时常导致躁动,试图挣脱约束带的固定,从床上坐起。

3.7.1 护理措施

入PACU后麻醉清醒前,患者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通畅,严密监护。重度躁动患者应在骨隆突处衬以衬垫安置约束带适当约束,上肢不可过度外展,四肢适当约束,防止坠床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使用约束带时肢体置于功能位,注意观察四肢血液循环情况,确保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甚至坏死,必要时给予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时撤除约束带,取半卧位,以保证患者安全舒适。

4.小结

麻醉苏醒期躁动是短暂又常见的,这种现象也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同时严重的躁动会造成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导尿管等各种导管。患者躁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发生心律失常,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作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全麻术后躁动所带来的危害,在思想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注意了解和掌握躁动发生的原因、相关知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在围手术期尽量使患者舒适、放松,减少躁动的诱因,根据患者躁动程度及时准确判断,一旦发生苏醒期躁动,做到不慌不乱,反应迅速,分清主次,给予有效的药物处理,同时做好相关的护理,减少躁动带来的危害及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全麻苏醒期。

参考文献

[1]姜文强.硬膜外超前镇痛对术后躁动的影响〔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0,4(5):375-377

[2]旷满秀,郭曲练.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和处理.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4):108-109

[3]谭明韬,徐美燕,焦莲萍.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34

论文作者:徐小英,叶素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_徐小英,叶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