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云霞 贵州省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553000
【摘要】小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逐渐获得学习策略,形成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79-01
前言: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对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等进行反思和调整,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自主学习的人。
一、高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为解决小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带来了希望。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互联网上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地膨胀,网络上有大量的对小学生学习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学校教育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有效调控、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会在庞大的信息资源面前束手无策。
学校应该积极构建新型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为小学生建造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在新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其思维和想象力,引导并培养其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1],促使其理解、内化、转化意识的积极建构,从而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教学活动,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和意志控制能力日益增强,其主体性即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也会获得了锻炼、培育和发展。在新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学校必须建立崭新的教育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营造良好学习、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学习由对学习材料的感知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营造能充分调动学生感知兴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同学段的学生感知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学习的引入方式也有差异。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不能主动地选择学习材料,也不能自觉地进行感知学习,但他们对具体形象、新鲜独特的学习材料有好奇感,教师可以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片、模型和生动形象、易操作的学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主动感知和操作的欲望。针对低年级学生富有童真、好奇好问的特点,可以用故事性语言描绘等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中、高年级学生的感知经验较低年级学生丰富,可以脱离具体实物进行抽象感知,特别是言语感知能力极大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引导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不直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而以语言陈述问题或文字[2]、图形呈现问题的引入方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将学生导入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持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具体来说,可以从3个方面提供支持:第一,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愿意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第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角度布置教室空间和配给学习材料,如将3~5个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座位以学习小组形式排列,便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和交流。第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学习契机,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如在学习材料、学习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决定。
三、构建激励机制
设立不同目标要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学业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自己喜爱且努力追求的目标时,他往往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本性。通过制订和施行一套完善的长效的激励评价机制,设立一些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就能够达成的阶段性目标如:荣誉(特别是有进阶性的例如:“学习小能手———学习之星———学习标兵———皇冠学习标兵”[3],或者设置不同层次的学生喜欢的学习用品、玩具、体育用品之类,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相应的奖学积分,学生达到一定的积分学校就颁发上述相应层次的荣誉证书,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奖学积分兑换自己喜欢的奖品。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实现自己阶段目标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四、加强家校合作、沟通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里上学的时间,大部分时间会和自己的家长度过,因此,家长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也成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另一方面,教师有必要为家长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方法,让家长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家长的文化背景、个人情况不同,很多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以至于自己在孩子的学习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由于教育方法不正确,使得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如果能够更多地与家长沟通、合作,双方共同出谋划策,这对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只会有百益而无一害。
结语: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能够准确把握,在从思想层面对数学自主学习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关技能。同时,要通过积极的指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强化,在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自我管理水平,更好的优化自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中微课的运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8(03):81.
[2]宋春梅.试论现代教育形势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42.
[3]周吉锋.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对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18.
论文作者:鞠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小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自主论文; 家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