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象征在颐和园中的应用_植物论文

植物的象征手法在颐和园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园中论文,手法论文,象征论文,颐和论文,植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41020.1321.001.html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14)04-0076-05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因能改善环境、又令人赏心悦目而成为园林要素之一;同时,园林植物还是表达造园者思想和意志的重要载体,并能创造园林意境,提升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在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中,就大量运用了植物的象征手法表达造园者的思想寄托,同时,其园林植物景观也充分展示了古典皇家园林气质和地域特色。颐和园中的植物象征手法的运用已成典范。因此对颐和园中的植物象征手法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当代园林植物造景水平,并对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物的象征意义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理解,象征是一个表象由于其某种性质或特征使人体悟到另一个更高更隐蔽的事物,成为另一事物存在的表征。[1]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植物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古人用“君子比德”将植物拟人化,即从山水花木的欣赏中可以体会到某种人格美。[2]如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表示历经磨难仍忠贞不渝的友谊和不畏艰苦环境的坚贞节操。梅、兰、竹、菊为“四君子”,以植物来比德、言志。松柏苍劲古雅、常绿延年,象征保持本真、坚强不屈、永葆青春,常被比拟君子、英雄,寄崇高敬仰之情;梅花生性耐寒,暗香清幽,极富神韵,象征执着、坚韧、自尊、高洁的气节,历来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竹子的空心象征谦虚,其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竹节毕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竹子还是春天的象征,寓意春常在;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至洁、至美、至善的品格。牡丹雍容华贵,是荣誉、富贵和长寿的化身;菊花清雅傲霜、生命力强,与荷花并称为花中君子;因“橘”与“吉”谐音而被寓意吉祥;人们常用“杏林春燕”来形容科举高中;柏树、柿树、橘树寓意“百事大吉”等等。

      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使得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要素更富生机。实际上这也与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哲学观,喜中和、爱雅静的审美意趣,向真向善的道德准则以及盼吉望祥的美好祈愿等是密不可分的。[3]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多元的精神内涵,提高了园林品位。

      二、植物的象征手法在颐和园中的运用

      清初陈淏子所著《花镜》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两个原则,一是尊重花木生长习性,适地栽植,二是兼顾季相,巧于配置,达到四时有不谢之花,方不愧名园。乾隆在诗中曾写“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即是对颐和园植物造景的生动描绘。依据功能颐和园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区及风景游览区。各区均有植物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政治活动区

      由仁寿殿建筑群及庭院组成。仁寿殿宏伟华丽,是园区的政治核心,仁寿殿内庭院栽种的植物以高大粗壮、枝叶繁茂、冠盖群木、古老寿长的松、柏、楸、槐为主,行列栽种,方正规整,建筑主次明晰,植物亦排列有序,充分体现皇家园林的威仪雍容。同时,寄予“天人合一”和“君子比德”等的传统思想,松柏象征君王坚韧不拔的品格,寓意皇权长盛不衰、万古长存(见图1)。

      

      图1 仁寿殿建筑群植物配置

      (二)生活居住区

      以乐寿堂为中心,是一组由多间游廊连接的三座大型四合院。其建筑等级、空间位置都高于玉澜堂和宜芸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乐寿堂寝宫院落典雅舒适,植物规则式种植,左右分立,与乐寿堂建筑搭配,在安逸舒适的生活氛围下不失皇室的权威和地位的高贵。院中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玉兰纯洁高贵,寓意吉祥如意;海棠娇媚,象征富贵吉祥;牡丹多姿多态,华贵雍容,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寓意富贵吉祥、繁荣兴旺。(见图2)

      

      图2 乐寿堂殿前庭院植物配置

      (三)风景游览区

      主要集中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周围。万寿山前山轴线建筑群雄伟壮丽,植物以常绿的松柏为基调树种,夹杂一些落叶的槐、桑、楸、栾、丁香、连翘、金银木等,在突出建筑气势的同时为整座园林增添了生机和灵气。万寿山后山后湖亭轩分置,林茂竹青,古松参天,碧水萦回,植物种植主要模拟针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有松、柏、榆、桑、柳、小叶杨、国槐、刺槐、丁香、金银木、榆叶梅、迎春、连翘等,形成了朴素、自然山林的风格。昆明湖碧波涟漪,湖岸的亭、桥和堤形成了景色秀丽的风景线,湖中岛沿岸植柳、碧桃,寓意春之美景,西湖荷花遍植,西北水岸广种桑树,水面丛植芦苇,呈现一派天然的田园风光。颐和园风景游览区植物的种类繁多,形式随机而成,使整个园林色彩纷呈。

      1.排云殿建筑群

      排云殿专为慈禧万寿庆典所建,殿名源于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的情景。排云殿为重檐正脊歇山顶,饰黄色琉璃瓦。从屋顶的形式、色彩、材质看,排云殿意在突出皇家建筑至高无上、雄伟壮丽的魄力和华贵典雅的风范。

      万寿山前山广植柏树,使得山体形成郁郁葱葱的墨绿色基调,排云殿建筑群内也以柏树为主,种植形式有规整行植和对植。柏与中轴线上红垣、黄瓦、金碧装饰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能衬托出前山建筑恢宏的皇家气派。柏树被誉为“百木之长”。《庄子》中引仲尼的话赞松柏:“受命于地,为松柏独也,在冬夏常青。”造园者希望运用此树种表达江山永固的思想,同时,表达自己对高尚人格理想的追求(见图3,4)。

      

      图3 排云殿二宫门以南建筑群及植物布置

      

      图4 排云殿二宫门以北建筑群及植物布置

      2.佛香阁及后山

      佛香阁是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体量最大的建筑,八角攒尖宝顶寓意四面八方,翘角强烈地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气息。[4]佛香阁屋面的檐头和屋脊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其他地方覆盖黄色琉璃瓦,使建筑显得雄伟壮丽。须弥灵境建筑群体量庞大,布局严整,华丽璀璨,金顶红垣白墙,鎏金彩画装饰,极尽富丽堂皇。建筑群依山就势融入后山中。

      后山遍植古松,呈满山苍翠、威严肃穆的壮观景色。古松苍劲挺拔,与佛寺建筑的金顶红垣白墙、鎏金彩画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增加了景深,丰富了画面层次,营造一种雄伟壮丽的视觉景观。古松坚韧、庄重的性格与寺庙建筑的结合烘托出佛国净土的肃穆闲逸的气氛,彰显皇家至高无上的荣耀与地位,也反映出造园者的帝王魄力和气概。

      3.苏州街

      苏州街的建筑形式富于变化,多彩多姿。廊、亭、露、阁等建筑组合形成了苏州街园林景观的主体,并通过店铺合理的安排和招幌的巧妙搭配形成千百条商业街的缩影。苏州街除了栽植一些松柏之外,间种了毛白杨、刺槐、栾树等乔木,还有宿根花卉,营造出苏州街四季如画的景色。尤其在两岸以富有江南风情的竹子做背景,竹的“挺拔凌霜雪,清瘦伴寒风,淡泊拒蜂蝶,高洁干云霄”表现了造园者追求静谧和谐和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此外在植物的选取和栽植的方式上,造园者运用人工造景手段实现自然之姿,把“天巧”与“人工”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融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景观,这也充分体现了统治者渴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4.知春亭

      知春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彩绘木构方亭。凭栏可眺园景。亭畔柳桃间植,春景殊胜,春讯先知,见柳而知春,传“知春”二字源于“春江水暖鸭先知”。乾隆《知春亭》:“璇龠循环运四时,东皇一气百昌怡,春来有象由无象,亭付无知为有知。”[5]

      柳芽吐绿,象征春天和生命。“知春”涵盖了建筑的精神追求,乾隆《新正养心殿》:“一心出治源,四序春为首。春者生物心,养之在仁厚。”诗中借“春”来暗示儒家思想的传承之道——仁,乾隆多处建造与春有关的建筑,借春提醒自己以实心、施仁政。所以“知春”起了点染主体、强化意境的作用。

      西堤上有六桥,造型各异,柳桥和练桥之间有景明楼,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堤上柳桃与建筑在形与色上形成丰富的视觉变化。

      柳桃间植,柳枝柳叶纤细狭长柔软,柳色随季节而变,从鹅黄到翠绿渐转黄绿、黄;桃花是春的使者和象征,据载,唐长安人在每年三月三日桃花盛开的日子里,成群结队寻游踏青,发簪红桃、白李之花,于花树下纵跳《赤白桃李花》之舞。[6]古人多以“春催桃李”、“桃李满树春似锦”等来赞美大好春色。杜甫《柳边》“只道梅花发,谁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描写柳迎寒先发的姿态,赞美柳不畏严寒的品质。

      乾隆诗云:“千重云树绿方吐,一带红霞桃欲燃”、“出绿柳荫知岸远,入红莲路荡舟轻”、“花将放蕊明思雨,柳已舒条暗蕊烟”、“山桃报道烂如霞”。可见乾隆对柳桃的喜爱与赞美。乾隆赞美象征春天的柳桃,同时对“春”也有独到的理解,这与他深受汉文化儒学熏陶有很大关系,儒学大师朱熹对《文言》作了解释:“只如四时,春为仁,有个生意。”意思是春夏秋冬体现了天的四德,春体现为仁,生气是从春天开始出现的。乾隆深受其影响,把仁化为己心,曾有“四序春为首,一心长体仁”的诗句,也体现了乾隆借“春”的这个万物萌生的季节来响应内心欲施仁政的愿望。此外,雍正曾赐予乾隆“长春居士”号,教诲其要“体仁”。“长春”影响了乾隆的一生,反映了乾隆推行仁政的理想。造园者将造景与抒情相结合,以表达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感叹以及渴望推行仁政来治国安邦的美好愿望。

      6.南湖岛

      岛上树木茂密葱郁,植有大量的侧柏、松柏,少量白皮松、国槐,沿堤岸植有垂柳。据月波楼楹联“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可知楼前小径洒满竹荫,鉴远堂楹联“竹坞移琴穿径远,松亭觅句过桥迟”可推测鉴远堂在竹丛围合之下。[7]岛上主建筑涵虚堂前方两侧均种有高大的侧柏和槐树。广润灵雨祠前有庭院,院内规则地种植了大量侧柏和少量白皮松,种植形式井然有序,树木高大繁茂,遮天蔽日。

      远眺南湖岛飘忽渺茫、似世外仙境,仿建源于早期的“海上三仙山的传说”。南湖岛因此也叫“蓬莱岛”。造园者希望通过南湖岛来表达他对生命永恒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渴求。岛上的青松翠柏象征王国与皇权的万古长青、永恒不衰。(见图5,6)

      

      图5 南湖岛植物配置简图

      

      图6 南湖岛整体风貌

      作为中国保存最好的古典皇家园林典范,颐和园的植物景观代表了我国传统的植物造景的最高水平。对颐和园的植物象征手法加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皇家园林,也为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植物的象征意义是景观设计中无声的语言,它沟通了人与景观的情感联系。在现代植物造景中,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和配置结构创造出具有不同情感和象征意义的景观空间,城市高校附近一般运用碧桃、紫叶李等,寓意“桃李满天下”。部分路边植有绿篱、修建形式则以方、圆为主,象征“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严谨的教风和学风[8]。在城市公园中,植物象征手法的合理运用也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因素。植物的象征意义在国树、国花、城市市树、市花上得到了运用[9]。

      植物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中的植物配置都可以寄托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怀。但由于人们对植物文化把握不足,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中国现代的景观建设中更多注重整体规划形态、硬质景观的造型,而忽略了植物的文化价值取向及人文精神的融入,因此,加强对我国传统植物文化的研究,学习和运用优秀的古典园林文化精髓,提升民族景观品质,形成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景观,是中国园林的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标签:;  ;  ;  ;  ;  ;  ;  ;  

植物象征在颐和园中的应用_植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