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聪明的老师论文_周勇

做个聪明的老师论文_周勇

不知不觉已经当教师三十多年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过很多的快乐,也有过付出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烦闷,可更多的是改变策略后获得成功的小窃喜。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乡村工作,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似乎上课也不那么用心,教学效果也不好,这迫使我想办法改变我几乎千篇一律的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一、做个“懒惰”的老师

从教以来,我一直非常勤恳,学生作业总是自己全批全改,课上自己也讲得非常卖力。后来有一天,因为临时有事,不能亲自批改作业,就请了几位同学帮忙批改。之后,我遇到一位家长,他告诉我那天回家发现孩子特兴奋,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师请她帮批改作业了,这让她觉得自己好优秀,可以帮老师的忙了。

这件事让我受到很大启发,从此以后,我经常挑选一些孩子(多半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上的学生,因为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且上升空间大)帮我批改一些简单的作业或是试卷的计算题,课堂上也常请一些成绩比较优秀,表达能力又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讲题。这样改变以后,学生们为了获得帮老师的机会,课堂参与度高多了,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我也从中明白了,老师“懒惰”一点,学生才能更“勤快”一点,在学生变“勤快”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做个“有趣”的老师

记得教学乘法交换律时,学生老是忘记小括号,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25×19×8,部分学生写成19×125×8=19×1000=19000,强调了好多次,要在125×8这里打上小括号,可学生总是记不住或是不重视。再一次呈现这样的作业时,我问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你们用了哪条定律?”学生齐声回答:“乘法结合律”。我接着说:“不错,是结合律。你在哪听说过结合这个词?”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人说到了在婚礼上听到过。见时机已到,我说:“两人年轻人要结合成一家人了,那他们得有自己的小家。在这个算式里,两个数结合了,家在哪儿呢?”学生们笑了,笑完后抢着说“小括号,小括号”。

从此以后,遇到这类题不打括号的情况就几乎没有了。

课后,还听到他们给其它班的同学讲,我们数学老师好搞笑哦,不过,这样上课有趣,我喜欢。

三、做个“有故事”的老师

记得孩子们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好多学生已经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了,第一单元的准备课对他们来说更是简单,所以上课热情不是很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我想着变变方法,当教学《比多少》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将所授内容编成了三只小猪修房子的故事,边讲故事边呈现要用的木头、砖块,然后让孩子们比多少,并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又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慢慢地,全班学生都和我一起讲起了故事,讲了一会儿,我喝了口水,夸张的说“哎呀,累死我了!现在我接着讲完。”学生们喊起来“讲不完的”。我抓住时机问到:“办什么讲不完?”学生说:“因为重复的。”我顺势说到这个故事在不断的重复,也可以说在不断的循环,其实小数中也有这样的数,从小数点后面的某一位起,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就是循环小数。至此,通过故事,学生已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四、做“动手动脚”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的器官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所以课堂上我还尽量让学生动起来。如:一年级教学数的分与合,在练习时,我就让学生用拍手(老师拍几下,学生拍几下组成一个数)、跺脚(先观察老师跺了几下,然后自己跺几下组成一个数)、猜数(我手上一共有9支粉笔,看,我的右手有3支,你猜我的左手有几支粉笔?)等方式记数的分与合,学生很感兴趣,记忆效果也很好。

五、做个“会表演”的老师

如《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我们的学生知道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后引起的数的大小变化,但在遇到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时,总是不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了一些数字卡片种小数点卡片,先让全班同学按教师指令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步、两步、三步……然后请几位同学手执卡片上台排队站好,请手执小数点的同学按要求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台下同学可以用移动脚步来判断对错。经过这样的直观训练后,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法。

又如《田忌赛马》,如果教师用常规的讲授法教学田忌以弱胜强的策略,学生理解起来超级困难,所以教学时我制作了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头饰各2张,然后请了2个同学分别扮演齐王和田忌,又请6个同学分别扮演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当齐王出上等马时,田忌出下等马迎战,输一局;当齐王出中等马时,田忌出上等马迎战,赢一局;当齐王出下等马时,田忌出中等马,又赢一局;最终,田忌以三局两胜获胜。这样,学生通过表演,轻松理解了田忌“以弱胜强”的策略,这里的表演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通过学习、充电,让自己成为一名聪明的老师,才能创设出学生喜欢的课堂,为了这个目标,我将继续努力!

论文作者:周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做个聪明的老师论文_周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