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模式策略分析论文_伍先理

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模式策略分析论文_伍先理

陕西安康岚皋县水利局 陕西安康 725499

摘要:淡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饮水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近几年以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逐步加大,特别是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为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需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农村贫困人口饮水达标这一重点工作任务,建设了一大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这些地区贫困群众的用水困难问题,为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农村供水工程的长期可持续稳定运行,本文首先探究农村供水工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之后就如何行之有效的构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模式展开策略探究,以期促进农村供水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关键词:饮水质量;农村;供水工程;持续运行

一、引言

在径流量充沛、地形落差大的农村地区,供水工程一般采用修建拦水坝、引水管道、粗过滤池、净水处理厂、输水管道等组成,维护成本、维护难度较低,同时具备省电节能等优势,为保障农村供水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从制约农村供水工程持续发展的因素出发,探究保障农村供水系统效能的方向,以此作为供水系统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的改进参考。

二、制约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与参与主体、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成本效益息息相关,评价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系在该四面上的弊端:

(一)供水工程参与主体

供水工程参与主体包括参建单位、经营单位、受益主体、出资人员等,从建设资金上来看,农村供水工程对国家和地方财政依赖程度较大,这就导致农村供水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背景下,运行管理经费很难再得到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运行管理资金匮乏是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系疲敝的重要成因;其次,经营单位中,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精细化管理意识水平较弱是当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的重要成因,也是农村供水工程服务质量不佳的重要因素来源;然后,农村供水工程的受益主体主要是农户,与农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缺乏饮用水、牲畜喂养用水、灌溉用水、废水处理等具体细分,导致无法构建循环用水体系进而健全供水工程管理体系;最后,农村供水工程出资人员由国家及地方财政、农户募捐、社会募捐、个人捐赠等组成,其中国家和地方财政起主要影响,这就导致农户节水意识、循环用水意识等较为淡薄,对供水工程升级改造参与动力弱,限制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效能[1]。

(二)供水工程管理理念

供水工程管理理念包括组织运作精细化、生产活动节约化、供水工程持续化等。从组织运作体系上,受改革动力、资金配置的负面制约,供水工程组织运作体系呈现粗放式管理特征,对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从生产活动节约化来看,部分地区自然资源的丰沛、公有特征导致自然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经营人员工作积极性等因素制约,生产活动效能很难有所增强;从供水工程持续化来看,供水工程持续化包括自然协调、人文协调,由于缺乏合理的水资源存储、循环利用机制,导致夏季、冬季水资源供应量差距较大,农业生产高峰期与其他时间用水量差距普遍较大。

(三)供水工程管理制度

供水工程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及基础设施维护制度、资金分配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水资源分配制度等。首先从设备及基础设施维护制度来看,缺乏明确的爆管应对措施、拦水坝裂缝风险应对措施、过滤质量测检措施等,直接威胁到供水工程生产质量及连续运作能力;从资金分配制度来看,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导致资金分配呈均摊化、粗简化、间断性等,供水工程无法一劳永逸的建设,相关设备、设施甚至只能满足家庭生活需要;从人员管理制度上看,由于缺乏合理的薪酬待遇制度、行为规范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工作能力培训制度,人员工作效能限制农村供水工程的整体发展高度;从水资源分配机制来看,农村供水系统较为单一,家庭用水与生产用水无法有机的联系起来,水资源分配的离散性限制了水资源运用效能。

(四)供水工程成本效益

农村供水工程社会效益强于经济效益,这就从利润方面限制了供水工程升级改造资金来源,供水工程后期管理运行缺乏经济基础支持,导致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费用支出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强化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策略

综合来看,管理模式的改进策略可以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参与主体、成本效益四方面展开改进工作。

(一)参与主体改进手段

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参建单位、经营单位、受益主体、出资人员,在改进供水工程上,应从参建单位方面,加强施工监管,针对用水需求量、建设成本、后期维护成本考量供水工程建设方法,对现有供水基建工程,做好栏水坝监管、管道监管、水流量监管等一系列工作,从经营单位方面,可以由国家、地方出资建设,托付村委会代管,也可由地方国有企业出资、出人,发挥供水工程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动能,若国有企业能力有限,可以鼓励民营企业承包管理农村供水工程,以此整合民间资金,强化农村供水工程基础设施管理;从受益主体方面,农村供水工程可以是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农村居民的社会效益来源,也可以是企业单位经济效益来源,无论哪一种,为有效维护供水工程管理体系效能,承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员、单位,都应从利益可持续化及自觉意识方面,切实维护供水工程管理体系。出资人员方面,应拓宽供水工程资金来源,可以借助财政拨款、农户募捐取得直接收入,在村落交错密集的农村且具备大范围变革驱动力的地方,应以县、镇等为供水覆盖区域,建设规模较大的净水厂,以此节省供水工程建设成本,还可健全农产品加工体系、水资源循环运用体系,扩大供水范围,增加供水经济收入,冲抵供水工程建设、维护成本[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施工设计环节上,一些工程需要考量管网供水压力大、爆管频率高等一系列风险,安装监测设备,维护现有工程时,可以保证栏水坝裂缝、水压下降、蓄水池渗漏、管道物理损坏及时发现,保障供水工程的连续安全运行;借助农户自筹资金与地方财政分摊部分资金的方式,可以为供水工程升级改造及日常运行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同时,托付村委全代管的农村供水工程,农户作为供水工程主要受益人,村委会应当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也可以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爱护供水工程、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内容,要求村民切实遵守相关制度,在管道附近进行农业耕作等施工时,加强对供水管网的保护,以此来规避供水管网被人为损坏、导致停水的风险,保证供水工程的持续稳定运行。同时,培养村民的自觉节水意识、水是商品意识,促使大家切实珍惜水资源,以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管理理念改进手段

确立组织运作精细化管理理念,首先在组织体系中的管理层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制度、岗位、职责、薪酬标准等方面,向组织人员传递精细化管理理念,其次结合奖惩机制、温和管理机制,以奖惩手段,调控员工行为抉择观念,引导员工健全工作行为,借助温和管理机制冲抵工作环境疲敝现状,从情感感化方面,确保员工职责意识、服从意识、职业意识,最后,强化榜样力量,要求管理层以身作则,为员工做好表率,借助优秀员工评选,进一步激发员工服务意识,促使员工服从管理体系,规避工作积极性较差下的工作偏差风险;从生产活动节约化来看,首先,组织宣传活动,向工作人员、用户说明节水的重要性,努力改进管理人员、用水户节水意识。其次,在宣传、学习基础上,强化计量装置的综合运用,设置水费层级,在家庭用水合理范围内,可以少征或不征水费,但在高出某平均值时,应当加大单价费用,促使用户合理用水,对于员工来说,可观测溢流、排污等生产损耗情况,将生产耗损与管道维护人员、净水设备操作人员等的奖金挂钩,让员工高度珍视水资源,出现爆管事故时能及时修补、更换,遏制水资源的空白流失趋势,在输入、消毒、沉淀、过滤等过程中,需要对排污阀口、排水阀口等严格管控,确保自来水质量的同时,减少杂质清除、爆管产生的水资源消耗等。供水工程持续化,农村供水工程自然依赖度大,在天旱、冬季等水量减少的情况下,自然径流量会大幅度下降,考虑到供水工程的持续性,应当注重供水工程四季调节,为保证水流供应的连续性,可强化拦水坝、蓄水池的修建工作,协调上下游居民点,存储夏季径流,预备冬季使用,若在下游用水同样紧张的情况下,应考虑地下水的综合运用,借助此,保证供水工程的四季连续性,此外,农村人文活动对用水量的依赖较大,尤其是在生产用水和家庭用水有机联系起来时,生产用水量会在土地灌溉活动中达到用水高峰,农村淡水养殖经济、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也会进一步加大水资源消耗,鉴于此,水量分配应考量径流量、下游居民、农户用水需求,拟定出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法,以最大化的保障居民饮水需求为前提,强化供水工程与人文活动、自然环境的协调性[3]。

例如,强化组织管理精细化上,以物质奖励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以责任分化确保员工切实担当起主职、主责,以优秀员工的方式,冲抵疲敝的办公氛围,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在强调生产活动节约化上,可以用“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等标语多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在农户进户管道上安装用水计量装置,迫使农户合理用水。要求员工控制好各个阀口,尽量减少过排现象,及时切断爆管处漏水,尽可能的减少水量流失,在强化供水持续性理念上,兴建大容量蓄水池可以定点储备足够水量,方便冬季时作为供水工程的水资源来源,针对农户并网用水申请,经营单位应考量该农户用水总量,如用户用于淡水养殖,一旦批准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时,则不应并网,以尽可能的维护其他农户正常生活用水需求。

(三)管理制度改进手段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设备及基础设施维护制度、资金分配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水资源分配制度。从设备及基础设施维护制度来看,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工程维修养护技术标准,完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编制工程年度维修养护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年度运行管理绩效考评并对考评结果进行运用,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正常发挥。

经营管理人员应对管道、拦水坝、蓄水池、消毒设备、材料等状况展开日常巡逻及定期检修、排查、清点工作,借助此,尽可能的延续设备、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在阀口出现滑丝、裂纹,或是消毒材料受潮变质下,及时采取更换、维护工作,尽可能的确保供水工程运行质量,从资金分配制度来看,商业化管理体系下,以利润冲减工程维护成本、人力维持成本,村民自管、村委代管体系下,应将账面资金绝大部分用于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上,从人员管理制度来看,确定职员行为规范制度、效能激励制度、轮流监管制度,尤其是轮流监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户用水情况轮流开展巡逻工作,及时发现农户不规范的用水行为并加以制止。从水资源分配制度来看,做好生产用水及家庭用水隔离分配、家庭废水及生产用水循环分配工作,以此强化水资源运用效能。

例如,在定期维护中,发现输送管道节点存在脱焊、开裂状况,应及时修补,借助此,有效规避爆管风险。另外,除定期更换过滤池、一体化过滤设备滤料外,在夏季涨水或暴洪季节,还应加密更换滤料,保证用户用水质量。如果供水工程为国家、地方出资建设,村委会或村供水协会代管,供水工程管理单位管辖的账面资金,应大部分用于消毒材料、滤料等材料的购买及管道、蓄水池等设施的维护上。

(四)成本效益改进手段

成本效益是供水工程建设、经营费用支出下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改进活动中,应从社会效益方面,侧重提高生活饮用水供水质量,其次延伸生产用水,以此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保障供水工程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侧重计费装置灵敏可靠度,计费装置可靠度越强,水费回收率就越高。充分运行阶梯水价制度,尽可能的回收水费,冲抵成本费用支出,供水经济效益也会越强,也才能促进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

四、总结

农村供水工程与农村广大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为尽可能的提高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本文从管理模式视角展开分析,认为参与主体、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成本效益是管理模式形成及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鉴于此,本文首先阐明农村供水工程在该四方面存在的弊端,之后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将会步入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肖玉成, 代秀英, 赖巧玉. 重庆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探析[J]. 水利发展研究, 2016, 16(10):48-51.

[2]徐佳.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发展模式问题研究[D]. 2015.

[3]韩民杰. 农村供水工程合理确定供水规模的措施[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9(5).

论文作者:伍先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模式策略分析论文_伍先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