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第五产业的“日出”_玩具店加盟论文

21世纪第五产业的“日出”_玩具店加盟论文

第五产业21世纪的“朝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阳论文,产业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疑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解放,但其非人性化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情味,寻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热点。

习惯上人们把农业称为第一产业。在农业经济时代,全社会95%的人口从事粮食生产,人们投入主要精力创造生存的基本条件,不可能有复杂的情感需求。产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是将工业从农业中分出,成为第二产业,而工人则成为机器的延伸或附庸,人机的异化必然会使工人的情感变化受到多方限制,很难得到张扬。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要将重心转移到服务、知识等第三产业中来,这时人类的情感渐趋丰富,但只是满足于充满欣赏的主体。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人们又将第三产业中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割开来,脑力劳动所从事的知识信息产业被称为第四产业,这一产业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但由于这一产业明显的虚拟性质,在某些地带,情感的翅膀仍难任意翱翔。于是人们又将第四产业中满足人类心理感觉的服务业分出来,这就是显露世纪曙光的第五产业。

第五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必然结果。它是调节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消费,是集文化娱乐、新闻媒体、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第五产业的崛起将未来的经济和文化合二为一,将成为拉动内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强力催化剂,并成为21世纪光芒四射的“朝阳”。

媒体“钱”景迷人,产业风光无限

现代传媒主要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迅速普及的因特网及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等,传媒的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分配,提供文体娱乐等。传媒产业作为一个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成为上市公司投资热点是不足为奇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产业已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一方面现代传媒高度商业化、激烈的竞争使公共传媒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另一方面,高新技术手段运用更加广泛,传媒业正在成为一个综合最先进科技、最新颖思想、最快捷信息的不断创新的产业。传媒业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和观众群。我国仅电视观众就在10亿人左右,报刊的阅读人群也在4亿以上,这一潜力是国内一般行业所无法企及的。在电视、报刊、杂志、广播四大传媒中,电视媒体的实力最为强劲,它们资产雄厚、规模大、广告业务收入多、技术也最为先进。据统计,在我国,电视广告收入占总广告收入的50%以上。全美国2/3的人认为电视是他们大部分或甚至全部新闻和信息的来源。随着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传媒也开始异军突起,已迅速成长为传媒产业的新贵。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许多传统行业如冶金、纺织、商贸等在经济紧缩的影响下,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已步入微利阶段,更有甚者已陷入了亏损的泥潭,而作为新兴产业的传媒面临着极佳的发展机遇,广告业务及信息服务为传媒业提供着十分可观的行业利润。1991年全国报业广告营业额为9.63亿元,1992年为16.2亿元,1993年为37.7亿元,1994年为50.5亿元,1995年为64.4亿元,1996年为77.7亿元,1997年为97亿元,与1983年的0.75亿元相比,13年间增长了100多倍。与报纸相比,电视作为新兴传媒,其增长更是惊人。据统计,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媒体中,1990年的广告收入分别为6.77亿元、0.87亿元、5.61亿元、0.86亿元,而到1997年,四大媒体广告收入则分别是96.83亿元、5.27亿元、114.44亿元、10.58亿元。其中尤以电视的增长最为迅速,达到53.85%,平均增长率达到43.12%,已大大超过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中国几十年来没有突出过报纸的市场角色,因此,人们普遍没有注意到传媒拥有怎样的一种财源。如果评估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最主要的大报和电视台,相信绝大多数都可以进入当地企业100强。再看看全国一些广告收入超过亿元的报纸,其营业收入和利润,与股市上大多数上市公司相差无几。甚至像《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之类广告收入超过5亿元的超级大户,更是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无法比拟的。

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广告消费额为3178亿美元,而且近年来以6%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明显超过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美国1998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为793亿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而我国1998年的广告收入仅占GNP的0.6%。这说明我国传媒业仍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一些研究者推算,如果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预期目标109172亿元,那么我国的年度广告营业总额就能达到800到1000亿元。以1997年报业广告收入占市场份额35%的比例推算,到2000年我国报业的广告收入是324到360亿元,这一数字是1997年的4.2倍到4.5倍。数字相当诱人。

1980年国际数据集团(IDG)在中国办了第一家中外合资媒体,这是迄今我国有关部门批准的唯一一家中外合资媒体。在外国资金之外,国内媒体有非全民所有制资金背景的报社也至少有10家以上,虽然这些资金不能算投资,仅仅是赞助或债权债务关系。如今在新闻产业化,组建报业集团的背景下,收购、参股、兼并,媒体的资金来源将更加多元化。如果说以上资金的运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那么随着东方明珠、电广实业直接上市,以及成都商报通过收购上市公司间接上市,中国传媒业向资本市场进军,才真正预示着中国传媒业资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在中国,媒体是本世纪的最后一个投资热点。他们普遍认为,媒体作为信息产业是一个具有高回报高利润的产业。有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媒体市场。

影视市场潜力巨大

影视业不仅仅是文化现象,也是经济现象,不仅仅是商业行为,还是产业行为。现在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影视业是下世纪最有潜力的文化娱乐业。

众所周知,美国娱乐业被称为“以版权为基础”的创造业,把娱乐业归为制造业的范畴。1998年,它的电影、电视、录像带、音乐出版总收入是600亿美元,占美国出口第一位,其中120亿元是由影视业所创造的。1998年美国娱乐业第一次超过了农业和飞机制造业,成为美国出口第一行业。

中国影视市场的潜力非常惊人。据悉,按产值计算,中国电影潜在市场至少每年100亿元人民币,但目前实现的年票房收入不足50亿元人民币。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经济发达国家的电影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加大之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影市场的需求无疑也将增强。

有关人士指出,我国影视业尤其动画片方面的制作、发行、促销等,与国外同行相比不乏优势,例如,更熟悉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市场渠道;拥有大批为中国观众所津津乐道的著名导演、作家和作曲家;人才已经“与国际接轨”,即已有不少从美国好莱坞、澳大利亚等电视业最发达地区归来的优秀制作和电影工作者加盟,他们对中国观众消费心理与电影市场格局的认识,无疑比眼下尚觊觎中国市场的“老外们”更透彻,更早地“调整好了状态”。当然,我们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影视业“产——发——放”环节尚未完全按国际运作机制运行;电影制作科技水平虽已达到亚洲一流,但与欧美等国同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1997年,我国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国内票房收入15.6亿元人民币,国外收入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美国平均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为5340万美元,加上平均发行宣传成本2220万美元,实际成本为7560万美元,国内票房收入超过60亿美元,海外收入约为国内收入的1倍以上,加上音像制品和电视播映权的收入也大致如此,加起来约为170亿美元,占全世界电影市场销售总额200亿美元的85%。

鉴于上述市场趋势,国内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已积极行动,强强联手,力争“入世”后影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有消息说,海南罗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美术电影制作厂以及上海罗顿超艺多媒体系统有限公司日前已经签署协议,三方拟出资1000万元(海南罗顿出资55%,上海美影厂出资35%,上海罗顿超艺出资10%)联合摄制一部高科技动画片,预计于2000年圣诞节或2001年暑假推出,并在全国公开征集剧本。这也是海南罗顿进入影视领域投资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上海美影厂是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美术电影制作厂,其80余部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得过200多个奖项,尤其是1999年夏天推出的《宝莲灯》更是不同凡响。我国的儿童有三亿八千万,可以肯定我国动画片生产供不应求。1998年生产了6000分钟的动画片,每天一个电视台播放30分钟还远不够。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生产量还很低。今年的《宝莲灯》、《猫咪小贝》,还有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市场中的表现都很不俗。《宝莲灯》投资1200万,票房收入就达2500万,这对动画片的投资者来讲具有不可估量的吸引力。虽然动画片在我国还未形成一个广阔的市场,但不难想象,中国动画产业的春天正在到来。

玩具市场阳光灿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玩具类支出尽管难以与食品、服装等消费品的数额相提并论,然而也始终保持着一个不断增长的良好势头。据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末,国内玩具的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而我国玩具市场了也将会因为玩具概念的延伸、功能的拓展及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而逐渐从温而不热的季节性、节日性的特定销售态势中走出。但国内玩具市场的潜力有多大,热又在何处呢?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此问题在城乡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12亿人口,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及婴幼儿有3.8亿,其中城市儿童有8000万人,农村儿童有3亿人,这便是玩具的一块大市场,而且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以及人们对玩具功能观念的改变,玩具的消费群体也正在迅速扩大。玩具已经不再是儿童的专利,越来越多的高档、新颖的玩具开始成为成年人的休闲、娱乐用品。调查显示,72%的人认为,我国玩具市场虽然短期消费力不足,但发展空间与潜力巨大。城市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仅35元,而农村儿童人均玩具消费不足10元。城市中成年人玩具人均年消费仅12元,而农村成年人玩具人均年消费基本上为零。这种极低的消费金额反差,恰好反映出我国玩具消费市场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

因为玩具市场尚存巨大潜力,以及城乡之间依然存在消费差距,才使我国玩具市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档次、种类的玩具都会有各自的市场需求,为各类玩具生产厂商都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遇。

许多玩具厂商已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但对于玩具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概念之上,从而忽视了对玩具功能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在市场上有82%的居民认为,在国内玩具市场没有吸引人的新产品,玩具厂商应该在拓展功能范围和方向上多下功夫。但究竟应向哪些方向发展呢?有40%的居民认为玩具还是应该向娱乐业发展。38%的居民认为应该向教育方面多发展,17%的居民认为应该向装饰方面多做文章。由此看来各厂商不仅要对玩具市场的巨大潜力加以重视和关注,要想在未来的玩具市场上能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调整观念、提高水平已迫在眉睫了。

要想成功地开拓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就必须从目前我国儿童玩具占据市场制高点的实际出发,突破传统的简单的玩具概念,代之以各种娱乐型、健身型、益智型的玩具产品的研制开发和营销,以适应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玩具,不仅儿童需要,而中、老年人也需要,玩具是“老少咸宜”的。对青年人来说,需要智力参与和自己动手的复杂的智力玩具及适于摆设的“观赏类”玩具,对他们极具吸引力,则中年人则常常钟情于消遣型、轻度运动型玩具,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们生活负担最重,最需要适度的放松与运动;与成年男性相比,成年女性更喜爱一些拿在手里能把玩、摆在家里能起装饰作用的玩具;对于老年人来说,极具温情的小动物玩具、娃娃玩具,不仅能使老人们积存在心底的怀旧情结得以充分的排解,又能陪伴他们安享晚年。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适合于成年人的玩具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必将成为玩具市场的新热点。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我国玩具生产企业如果能顺应国际玩具业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玩具生产的实际,迅速填补玩具开发的空白,生产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玩具,那么,展现在玩具生产厂家面前的必定是一个灿烂的明天!

旅游向21世纪超级大国迈进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新兴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报告,1996年,全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占全世界GDP的比重为10.7%,全世界的旅游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1.9%,全世界旅游业的资本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11.3%。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费朗加利的预测,当公元2020年全球旅游业版图重新划分之时,法国作为全球最吸引观光客地点的排名将拱手让给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届时将有1.37亿人次去那里参观、访问和游览。

专家认为,中国将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旅游国是有“大国”优势:第一,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风格各异的民俗风情,使中国的旅游呈现多元化,这些是小国无法相比的;第二,中国人口众多,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生力军。近几年,随着人们口袋里钱的增多,旅游已成为我国居民追求的新时尚。据国家旅游局统计,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出游率为92.4%,农村居民为40%。城镇居民出游总花费为1551.8亿元,农村居民出游总花费为560.9亿元。城镇居民出游人均花费为599.8元,农村居民出游人均花费145.7元。其中,1997年中国游客出境游532万人次;第三,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旅游活动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500-800美元阶段,是旅游尤其是国内旅游的迸发期。199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70美元。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23个省人均GDP超过500美元,约1/3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所以,当前正是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时期。

据统计,到1998年,中国的旅游外汇收入已提高到126.02亿美元,是1978年的48倍,我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也由1978年的第41位跃升至第7位。至1998年,我国的旅行社总数已达6222家;全国主要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的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贸服务公司、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直接就业人数有183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海外旅客量持续快速增加的同时,国内旅客量也增加很快。199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9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2397.18亿元人民币;同年我国国内国际旅游总收入达311.2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

1999年至2000年,是人类由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转折期,人们的“千年情结”与“世纪情结”正引发一场跨世纪商战。据说国际千年庆典将是3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且大多都是要搞出大规模、成系列的庆典活动。面对当今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旅游局推出了“2000年神州世纪游”促销方案。

我国的2000年神州世纪游,促销活动的主打产品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我国境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有21个。我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也基本完善。“神州世纪游”,推出的是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的旅游节庆活动和线路精品,为的是使公众对我国的旅游业和旅游资源有更清楚的了解,把“中国的世界遗产”——21世纪这一世界级旅游景点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使之成为中国旅游的一个新的卖点,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总之,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将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地开发出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旅游精品,构成吸引世人的独特魅力,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

让“朝阳”光芒四射

以上几个行业只是第五产业中的分支和组成部分,但颇具代表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第五产业商机无限。发展第五产业,将会创造出全新的消费热点。

应当看到,我国城乡群众在从贫困型到温饱型转化过程中,满足的需要也会产生变化,先是求生存,但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必钭加大比重,其中,精神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大力提高。我国20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五产业作为一种消费向经济渗透,凸出了文化事业发展的产业属性,为文化的大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路。第五产业必将成为一些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当地经济增长格局的影响巨大。

现在看来,前几年蜂拥而上的一些行业从总体上看都陷入困境。最明显的莫过于商业。由于新上马了大量的商厦,导致这一行业的竞争过度,盈利率大幅下降,造成全行业性的亏损。房地产业从总体上看也是如此。许多开发商不要说盈利,能保住不亏就是万幸。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结构大调整的阶段,各个部门需要进行新的组合。你适合哪个行业?哪个行业有利可图?无论是个人和企业都需要进行充分选择。关键是要打破僵化的传统思维模式,开辟新天地,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第五产业的兴起,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的大好契机,这也意味着第五产业对旧有体制的狂轰滥炸行将开始,炸掉的是破旧的围墙,炸出的必将是新的饭碗。21世纪,第五产业的“朝阳”定会光芒四射。

标签:;  ;  ;  ;  

21世纪第五产业的“日出”_玩具店加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