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产业安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零售企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限制全面开放,不分地点、不分股权、不分经营方式。从此,中国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
三年多来,很多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伊滕洋华堂、万客隆等已在中国“抢滩登陆”。表1数据显示,2005年国际零售三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在中国开设的店铺数量分别比2003年底增长了70%、71%和50%。由于零售业竞争激烈,外资企业要想迅速站稳脚跟,并购是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最便捷途径。因此,外资零售企业扩张方式重点转向并购。现代零售业作为流通产业的龙头带动上游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居于产业链的主导地位[1]。跨国公司进军零售业,势必对我国的产业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外已有大批学者关注外资并购问题,但是大部分研究是对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影响做定性分析,而研究定量分析文献较少[2]。李孟刚(2006)提出了纺织业的产业安全评价模型,并对纺织业的产业安全进行评估。本文以此为基础,从产业安全概念的角度构建零售业的产业安全模型,并着重分析零售业的产业安全状况。
一、产业安全及其评价体系
何维达和李冬梅(2006)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产业安全的不同理解。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产业安全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产业生存力安全和产业发展力安全,其中产业生存力是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发展力则是产业安全的本质特征。产业生存力是对产业安全的静态描述,即产业具有继续生存和安全自保的能力,能维持国家生存、人民正常生活所必需;产业发展力是对产业安全的动态描述,即产业具有保持产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发展的能力,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维护与获得我国经济长久发展的能力。
(一)评价模型
关于产业安全评价理论,国外可以借鉴的成果不多,相反,国内的研究较为丰富。在众多国内学者中,本文认为,李孟刚(2006)在其博士论文中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更为系统、科学,可操作性强。他主要是从产业国内环境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产业控制力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但其指标体系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指标之间有些冲突,指标之间的相关度过高和指标的评价依据不太合理。本文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产业生存力和发展力的零售业产业安全评价模型
(二)赋值方法
赋值是指对构成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根据其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评价值。首先,把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然后按百分制分别给予相应的评价值:90、70、50、30、10[3]。
(三)赋权方法
所谓赋权是指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赋权。首先,给反映同一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赋权。对于同一个一级指标下的所有二级指标,认为其重要性大致相同,因而赋予相同的权重,但同一个一级指标下的所有二级指标权重之和是1[3]。然后,对一级指标赋权。由于对产业生存力安全是产业安全的基础,产业发展力安全是产业安全的核心,因此分别赋予权重为0.4和0.6。
(四)结果计算
首先,用二级指标加权求和分别得出两个一级指标的值,再将两个一级指标的值加权求和得出产业安全度的评价结果。当评价结果的数值,分别落在区间[80,90]、[60,80]、[40,60]、[20,40]和[10,20]上时(产业评价值的取值区间为[10,90]),我们将产业安全界定为很安全、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
二、零售业产业安全指标体系
(一)零售业产业生存力评价体系
产业的金融环境、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是某个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1.产业金融环境评价
(1)资本效率(x[,1])。资本效率是指产业内企业获得资本的难易程度。它可以根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进入股票市场以及高科技企业获得风险资本的难易程度来衡量。国内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和整体的金融评价来反映了中国零售业的资本效率较过去虽有所提高,可在国际上仍然是处于低下水平的状况[3]。因此,资本效率评价为“较差”。
(2)资本成本(x[,2])。该指标衡量产业内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需要付出的代价,它可用短期实际利率来衡量。近两年来,贷款利率不断上调,2007年以来,央行年内六次调息,预计未来还有上调利率的可能。2003年,中国零售业全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3.25%,其中家用电器零售业高达85.38%,贷款利率的上调加大了企业的资本成本[4]。因此,该指标评价为“较差”。
2.产业生产要素评价
(1)劳动力素质和成本(x[,3])。劳动力素质,不仅包括生产技能、文化专业知识,而且还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等。因为产业间工资相对水平的比较决定了优秀人才的去向,较高的工资更能吸引优秀人才。2005年中国零售业职工年付平均工资仅为12132元,比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8364元低34%[5]。较低的工资不利于提高已有职工技术水平,也不利于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制约了整个产业劳动力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最后,该指标评价为“较差”。
(2)关联产业发展状况(x[,4])。由于关联产业具有由上而下的扩散流程,因此,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健全的支持性产业及其发展力对于提高产业安全度是一项重要指标因素。物流运行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596万亿元,同比增长24%,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增幅超过了GDP的增长幅度。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零售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6]。因此零售业关联产业发展状况为“较好”。
3.市场需求和需求增长率(x[,5])
表2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410亿元,是2001年的2.03倍。因此,该指标评价为较好。
4.产业政策评价(x[,6])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投资需求为先导,带动了最终消费需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自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些政策促进了国内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高涨,为零售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1]。评价结果是“较好”。
(二)零售业产业发展力评价体系
本文分别从国内外市场和外贸依存度方面分析我国产业的发展力状况。
1.国内发展力评价
(1)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y[,1])。该指标反映国内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状况,其份额越大,表示它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2004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外资企业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1.5%,内资企业占88.5%。2005年内资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的87.2%,增长26.7%,港澳台商投资和外资投资的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各增长20.8%和33.1%[4]。近年来,内资企业的销售额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国内市场占有率评价结果为“较好”。
(2)产业集中度(y[,2])。所谓产业集中度,是指某一行业所生产的某种产品按产量排序处于前几位(一般为前四位)的几家企业的产量之和与该行业该种产品的总产量之比。2005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总销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左右。而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美国零售百强占美国全部市场的34%,德国前十名零售企业零售额就占其全部市场的84%。我国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市场呈严重分散状态[7]。因此产业集中度评价结果为“较差”。
(3)自有品牌(y[,3])。上世纪90年代,随着零售业连锁经营和国际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自有品牌在欧美的发展日渐成熟。英国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而我国大部分零售企业目前仍以销售制造商的商品为主,自有品牌的发展水平很低。本土零售企业与国外零售商在自有品牌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自有品牌的商品品种少;二是自有品牌商品都是些低价值的日用品;三是其市场占有率低[7]。自有品牌的评价为“很差”。
2.国际发展力评价
(1)销售额(y[,4])。2003年,我国前30家连锁企业销售额共2704.2亿元(其中包含外资连锁企业销售额495亿元),约为麦德龙销售额的1/2,家乐福的1/3,沃尔玛的1/8。该指标评价为“较差”。
(2)资源运营效率(y,5])。从资源运营效率情况看,发达国家零售企业资金周转率最高的每年达到20多次,2003年我国企业500强中的零售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仅为每年2.4次[7]。该指标评价为“较差”。
(3)利润(y[,6])。零售业行业平均毛利率仅在15%左右(其中百货店平均为17%,超市类平均为15%左右,家电连锁的综合毛利率在14%左右),与美国的30%相比,存在较大差距[7]。因此零售业的国际发展力评价为“较差”。
3.对外依存度评价
该指标主要反映国内市场对外资在市场、品牌、股权、经营决策权等方面的依赖程度。
(1)外资市场控制率(y[,7])。该指标反映外资控制企业对该产业国内市场控制程度。外资市场控制率越高,产业发展安全受影响的程度越大。表3数据显示,内资连锁零售集团(企业)占绝对份额,但是扩张速度低于外资连锁零售集团(企业)[4]。零售业的外资市场控制率较低,因此评价结果为“较好”。
(2)外资股权控制率(y[,8])。该指标从股权角度反映外资对国内产业的控制情况。一般来讲,单个企业外资股权份额超过20%即达到对企业的相对控制,超过50%即达到对企业的绝对控制。
2005年6月,荷兰HAL Investments(Asia)B.V公司以2.14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老字号红星眼镜78%的股权;7月,Luxottica Group以1.69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雪亮眼镜[4]。目前,锦江麦德龙公司的合资外方德国麦德龙集团正式持有了锦江麦德龙90%的股权。2006年5月,全美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BestBuy)出资1.8亿元收购中国第四大家电连锁企业江苏五星电器约56%的股权。2006年12月,美国家得宝以7亿人民币收购天津家世界建材超市。2007年2月,沃尔玛已完成对好又多35%的股权收购。
外资一般对控股企业都占有绝对控股权,但是鉴于目前外资企业在国内零售业中所占份额较少,所以评价结果为“一般”。
三、零售业产业安全度估算
鉴于上面对各个指标的分析结果,按照赋值方法,得到相应的指标评价值。二级指标加权求和分别得到相应的一级指标评价值,再将两个一级指标加权求和得到,得到我国零售业的产业安全值为44,评价值落在[40,60]区间内,表明中国零售产业的安全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因而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来维护中国零售产业安全。
针对以上安全估算结论及指标具体状况,我们认为要提高零售业的安全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改善金融环境;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产业集中度,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促进整体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步伐,提升我国的零售产业结构。
标签:零售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