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及其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能力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政策和当前的国际环境,既给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我们有多大的实力来迎接这一挑战,并能够最终战胜自我,以新的姿态登上国际企业的舞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成败。而现代企业制度又是以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素质结构为基础的。
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由于生产相对不足而长期存在的卖方市场正在为买方市场所取代,市场竞争也已经演变成为质量的竞争,劳动组织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产业界,传统的泰勒(Taylor)主义已向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而形成的、以精简化生产(Lean Production)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体系(CIMS )为突出代表的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us)过渡。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日益增多,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价格和质量竞争加剧。这些变化,要求企业在采取保持和增强竞争力的措施时,必须能够对不断快速变化的技术、劳动方式和工作任务做出及时的反应。在商业、管理和其它服务性行业中,各个级别职工的工作任务、职权范围等也均有逐步复杂和扩大的趋势。这种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任务的改变对企业职工的能力要求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求职工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程度安排计划、判断决策、分析复杂系统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和相互合作的品质等。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职工具备上述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素质,即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正确的行为方式、对工作和企业的责任心、遵守纪律的品质和质量意识等,通过职业能力储备来适应未来社会、经济、技术和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为技术发明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和工业化大生产打好基础。
表1:现代企业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对职工提出的能力要求
传统企业 现代企业 现代企业对职员
从业能力的要求
等级发明,
领导层减少,每个人都必须
决策能力,责任心,
决策由中央领导
对一定的行为负责,具有一定 组织领导的能力
机关做出 的权限
分工明确,
常以小组作业方式工作,需合作能力,解决问
任务单一
跨学科、跨工种协作 题的方法能力,灵活
性,自信心
通过采用新技经过不断革新而逐渐发展创性造,工作积极性
术而发生跳跃性
缺陷和错误在缺陷和错误由工作者本人发质量意识,自我批
终了时被发现,浪 现并排除,浪费小评能力
工作时间固定
工作时间灵活
纪律性,责任心
在国外,人们把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所有能力的总和称为职业活动能力或从业能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但实质内容大致相同),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专业能力是指在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如机加工的制图、测量、划线、切削加工等)、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如对机床各种功能的了解、刀具使用)和对劳动材料(如半成品、润滑剂等)的认识。
二、方法能力是指人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三、社会能力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界来说,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的培养目标需要与之相应的教育体制和素质培养教学模式。而作为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骨干力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其办学模式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育的微观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大的缺陷,与职业素质培养要求的差距较大,这首先表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
脱胎于大学教育的学科式课程设置模式虽然有利于为学生奠定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却相对忽视了从事职业工作所需的各种职业活动能力即从业素质的培养,知识和能力犬牙交错、经纬不明,学生常常学了半天,确不知哪个岗位用,使得职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相距甚远;脱胎于我国封建科举教育以灌输知识、培养定向型书生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又大大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这种“述”性教育,已成为发挥创造性的抑制因素。它把人的知识框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把这个知识圈内的知识积累作为培养目标。人的智力与才能的高低,多由这种积累的多少来衡量。学生总想“多学”,教师总想“多讲”,整个教学系统基本上呈韩愈在《师说》中所称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结构。学生跳不出分数的圈子,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扔笔记。知多识少,高分低能,成了学生的普遍特征。有关资料表明,现代管理学对人才测定的要求有一百多项指标,而凭卷面考试只能考出其中三分之一,其余的则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出,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才、社会活动能力等。这些考不出的能力,却正好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
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从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近二十年来,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不同的需求,创造并系统开发出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如模块式培训和国际劳工组织的MES,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德国以全面培养从业能力为目的的引导课文教学法和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项目与应用性培训方案(PETRA)等。虽然,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有各自的成长土壤和适应环境,但是,由于它们建立在职业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
一、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二、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三、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
五、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表2:几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适用范围 教学文件 采用的地
与模式 来源 区
模块式培训
技能培训短期职业培训 国际劳工组部分第三
和MES 企业岗位培训转 织开发的学 世界国家部
岗培训 习材料,英
分欧洲国家
国NVQ.
以能力为全面从业专业更新快的 专门人员开加拿大,
本的教育 能力培养 正规职业教育发的学习材美国
(CBE) 料
引导 全面从业正规职业教育
教师自己开 德国
课文法 能力培养职业继续教育
发
项目与关键能力 同上同上 德国
应用性教培养
学法(PETRA)
此外,这些教学方法与模式还各有特点:
一、模块式培训
所谓模块式培训常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模块式培训(ModuleTraining )”,
另一个是指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技能模块组合(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缩写MES)”。
模块式培训是通过对由若干项学习内容组合成的单位即模块的培训,使受培训者获得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通过几个模块的培训,使其具备从事某个工种的能力的培训方法。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由于模块组合的多样性,使其对各种培训需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既可进行职业基本技能培养,又可进行要求较高的专门化培训;二、由于各个模块均为相对较小、封闭的单元,可以很容易地进行选择或取舍,以适合本地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模块式培训法的缺点是模块组合的任意性过大,学生很难接受到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
就业技能模块组合(MES )是为解决落后地区的就业问题而开发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它的特点是:一、培训组织灵活性大,便于接受;二、培训和岗位技能需求直接联系,容易根据需求修改、调整培训内容;三、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每个模块的内容都以就业为目标,不浪费过多的时间系统学习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四、提供许多现成的学习材料;五、受培训人员较易进入培训状态,培训期限容易灵活掌握。
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 )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要求为依据进行的教育活动。它的特点是:一、以从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职业分析所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科目;二、以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计划,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三、以学生原有的职业经验和能力而不是学历为入学标准。
CBE与MES最大的区别在于,MES 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单纯的技能培训如操作技能培养,严格说来,还没有达到综合从业能力培养的层次;而CBE所指的从业能力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包括知识、工作态度、 职业实践经验和信息反馈等。CBE 的局限性在于对学校组织职业分析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致使很多学校难以实施。
三、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Leittexte-Methode )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所进行的项目教学。通过这一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它的特点是:一、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从书本的抽象描述中刻划出具体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起具体的理论实践对应关系;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经验;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由于引导课文教学法不需要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所以适合各个专业提高阶段的能力培养。缺点是占用时间较多。
四、项目与应用性教学方案
关键能力是国际上对那些与具体职业和专业课程无关的,而对现代生产和社会的顺利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见表三)。项目与应用性教学方案(Projekt-und transferorientierte Ausbildung简称PETRA)是第一个系统培养关键能力的一揽子方案, 是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导向,以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法培训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的方法。虽然该方案施行起来较为复杂,但毕竟使关键能力,包括部分职业道德的培养变得可以具体操作,因此,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表3: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
分类组织与完成信息交流应用科学独立性与
承受
生产、练习与合作 的学习与责任心 力
任务 工作方法
职业制定工作计群体中的学习行为工作责任
心理
教育划完成工作行为合作信息的评心 与生
目标任务检验工人际关系估和处理 理要求
作成绩
单项目标坚定 口头表达学习积极性 可靠性 精力
能力性能力学习方法纪律性 集中
细心 笔头表达识图能力质量意识
耐力
准确 能力形式逻辑安全意识
适应
自我控制 客观性 思维能力自信心 新环
系统工作 合作能力触类旁通决策能力
境的
方式 同情心 的能力 自我批评
能力
最佳工作 顾客至上想象能力能力
方式 环境适应抽象能力评判能力
组织能力 能力系统思维全面处理
灵活性社会责任能力事物的能力
协调能力 感 分析能力
公正创造能力
助人为乐在实践中
光明磊落运用理论
知识的能力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