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干预论文_温志强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干预论文_温志强

(邯郸市第四医院 河北邯郸 056200)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创伤及化放疗的毒副反应,造成心理压力,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问题;干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332-02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 在我国许多城市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二位[1]。在乳腺癌的诊治过程中,作为女性特征的乳房,其丧失会造成巨大心理冲击。例如:身体缺陷、疾病本身、家庭角色、社会问题等。患者在自我形象、心理等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2]。围手术期大致分为:确诊前期、手术准备期、手术期、放化疗期。本文对各期心理问题的产生、特点、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1.确诊前期

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医院就诊并详细检查的阶段。这期间患者出现轻度焦虑、怀疑、否认及抑郁等心理问题。大多数病人都存在焦虑、怀疑、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不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心理。

确诊前期干预:

(1)保护性心理干预:不急于纠正患者的否认心理,以减缓由疾病诊断信息带来突然的打击,这样有利于患者作好身心两方面的应变准备。

(2)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肿物很小,为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会很好,可以与既往患者比较,提示经积极配合治疗后预后很好。

2.手术准备期

随着检查的深入到基本确诊、准备手术的阶段。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怀疑逐渐加重,表现为逐渐加重的焦虑、怀疑、抑郁等心理问题。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感到严重心理压力,身心蒙受着莫名的痛苦,普遍存在着我得了什么病?是否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我该怎么办?手术能成功吗?不手术行吗?患者心理反应与学历、年龄、疾病分期、疾病症状重呈正相关。这时患者表现为不厌其烦地向医护人员打听有关病情信息、夜不能眠、食欲不振、多疑、寡言。患者在这种纠结的心理状态下,战战兢兢。随着诊断基本明确(有充分临床影像等检查证据),患者则表现出明显恐惧、无助、孤独、害怕死亡的心理状态。但同时又很希望是误诊。再得到更加肯定或肯定性结论(病理诊断)后绝大多数患者出现重度抑郁,甚至是绝望。自费患者还会出现担心治疗经费会让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或筹措的资金不够用而使治疗半途而废的心理负担。经过几天短暂、痛苦的心理纠结后,患者从确诊时的恐惧、无助、孤独、心理矛盾重重、心神不安、焦虑、绝望情绪中逐渐摆脱出来。在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解释、劝导、安慰及鼓励下,患者的情绪逐渐趋于稳定。开始认真思考自己面对病情,往往会主动开始询问治疗选择,治疗效果、治疗副作用,手术后放化疗反应,逐渐配合治疗。

手术准备期干预:

(1)主动进行保护性心理干预。使患者了解乳腺癌的相关知识,了解乳腺癌治疗是综合治疗,系统治疗,总体上5年、10年生存率满意。保乳或改良根治手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减轻病人恐慌和焦虑,松驰其紧张的情绪,去除焦虑,帮助病人重新树立起信念。

(2)积极的心理暗示干预:说明肿瘤为早期,治疗效果好;积极鼓励,介绍以往病例,大大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平等、相互、充分的交流干预:术前应与患者良好地沟通,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 建立在平等、相互、充分、保护隐私的交流,会使患者充满信任感及满足感。

(4)营造良好的手术氛围干预:医护人员举止镇定、态度和蔼、言语体贴温柔,会增加病人的信任和安全感。

(5)家属协作干预:对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告知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孤独、焦虑自卑心理。

3.手术期

从进行手术到手术相关治疗结束的阶段。手术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手术会引起严重心理应激反应。手术期间出现的精神障碍、担心手术费用、术后效果、手术意外,术后疼痛、乳房缺失的心理影响、术后肢体活动障碍、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是造成此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1)焦虑、恐惧:对自身疾病的恶性程度,浸润范围感到心中无数,害怕肿瘤已转移、扩散,手术不能彻底清除,手术失败等。

(2)抑郁、瞻望:患者因术后丧失或部分丧失乳腺和生活受到影响,术后恢复是否顺利,而出现抑郁、苦闷。常表现为睡眠差、对言语及治疗变动非常敏感、主诉多[3]。

手术期干预

手术的费用、手术结果,术后疼痛、乳房缺失、肢体活动障碍,以及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是造成此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乳房缺失患者术后会发生自我概念的改变、有强烈的不确定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有忧郁、悲哀,从而导致自我概念降低。这种不确定感可影响其机体康复和术后情绪,降低应对能力,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影响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运用以心理支持为基础,将应激处理、健康教育与应对技巧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方法[4,5],使患者了解乳腺癌的相关知识,了解自己疾病发展,产生控制感,可减轻恐慌和焦虑,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4.放化疗期

放化疗是癌症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化疗分为术前、术后化疗;放疗有术中、术后放疗。它们可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1)对化、放疗信心不足:由于对化、放疗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担心身体恢复不过来,承受不了化、放疗的毒副反应,特别是一些道听途说、夸大副作用的不良信息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对不良反应恐惧和焦虑: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会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疲乏不舒适感等[3]。放疗会对肺脏、皮肤造成损伤,病人会有咳嗽、皮损。这些会使患者在治疗同时产生恐惧和焦虑、放弃的心理。

放化疗期干预:

(1)耐心介绍化、放疗的重要性和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介绍既往病例,树立患者坚定的治疗信心。

(2)对化、放疗的毒副反应,治疗时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案,努力控制放化疗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焦虑。

(3)增加患者之间的良性信息交流,大大减少患者的孤独和无助感,促进相互鼓励,坚定信念。

(4)放化疗期间对患者饮食、用药、复诊进行详细指导,可减轻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信心。

(5)严格制定术后随访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应该终生随访,目的在于观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防患对侧乳腺癌。手术后2年内每3月随访一次,2~5年以后每6月随访一次,5年以上每年随访一次。

【参考文献】

[1]沈镇宙,陆劲松.乳腺癌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8,(5)388-391.11.

[2]蔡雁.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05-108.

[3]贺红英.根治术78级现状态分析与护理[J].中国谈杂志,2006,10,20,4011.

[4] Fobair,Chery1 Koopman,and Sue Dimiceli,et al.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Pat for Lesbian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J].PsychoOncology,2006,11(5):427438.

[5]于洪鸾,潘芳,江虹,等.结构式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等应激 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

论文作者:温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干预论文_温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