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理论的农村公共文化创新服务研究论文

基于钻石理论的农村公共文化创新服务研究

苗秀杰,沈笑宇

(辽宁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 公共文化服务是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而构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难点在农村。农村是我国未来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要着重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用钻石理论模型,通过系统的理论和思维架构,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提出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钻石理论;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是最薄弱的环节(彭益民,2010)[1],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具有逆向性特征,农民的需求表达严重不足,造成了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失衡(孙浩、朱宜放,2012)[2]。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况和需求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潘娟,2014)[3]。毛雁冰和龙新亚(2018)[4]利用2000—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主要因素,李欣茹(2015)[5]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政府一元供给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视,人们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李少惠和王苗(2010)[6]根据治理理论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三种模式;吴慧(2013)[7]以文化惠农工程为契机,以政府为主体提出了几点思考。胡洪彬(2012)[8]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有效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与策略创新。李杨(2013)[9]以结合具体地区,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研究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以上研究为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AL104,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智能温度控制器(TY-300A,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数显电动搅拌器(RW 20 D S25型,德国IKA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变频高速搅拌机(GJD-B12K,青岛百瑞达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但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基本上是站在政府供给的层面,缺少多层次、立体性的研究,难以满足农村实践发展的需要。本研究以钻石模型理论作为切入点,目的是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汪记从最初的个体经营,到如今成为一家集生猪屠宰、鲜肉加工、销售、冷链运输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其发展历程见证了食品行业的变革与升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到精。这一路走来,历经多少艰辛,又挥洒了多少汗水,只有汪宗星体会最深。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钻石理论模型的阐释

(一)钻石理论概述

首先,要重视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和网络建设,将建设农村公共文化的重心放在每一个村落当中,展示出其所代表的文化形象,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吸引农民进行文化参与和体验。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扶持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图1 钻石理论模型

(二)钻石理论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

把钻石理论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应用到公共文化领域,具有全新的价值。以往我国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视角基本上是从公共文化服务具有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为出发点,以政府供给为主要研究重点,出现了供求矛盾突出,供给效能低下等问题。以钻石理论框架为指导,引入产业优势聚集的思维模式,通过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各种要素,评估如何创造并转化这些力量,可以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钻石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11]。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于产业竞争,因此本文在运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时,进行了适当调整,提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互关联的四个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要素”“政府的发展战略、政府行为”,通过这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环境体系。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标权重:一般性生产要素、高级专业性生产要素和内生性公共文化需求占比最高,其次为有效的需求表达渠道、健全的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和完善的公共文化组织体系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因此,依据其权重,通过分析薄弱环节,对不同地区实施相应的政策,能够使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更适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

平衡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97.62%,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89.29%;平衡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8.12±8.12)分,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5.12±7.56)分;平衡针灸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8.81%,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0.48%。本次实验数据说明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并提高治疗满意度。

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电路如图2所示,输入端直流电压为24 V~36 V,5节锂电池串联后正负极两端电动势最高为24 V。充电电流为1 A~2 A,步进0.05 A,输出功率最大值约为48 W。锂电池放电时,30 Ω电阻作为锂电池放电负载,电路采用同步整流,两个MOSFET管交替导通。

4.政府的发展战略、政府行为。区别于传统钻石理论,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是主体,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一个地区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取决于当地政府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农村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措施与实施情况、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和工作机制、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关注度、政府对文化产业财政拨款占总收入的比重、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公众参与制度、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综上所述,钻石体系的每个要素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效率。生产要素是公共文化服务最根本的保障条件,需求条件是促成生产要素有效服务的前提,相关产业与支持性要素能够影响各种公共文化服务生产要素的结构和形成的比重。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文化战略和政策使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化和高级化。因此,整个钻石理论模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方面这些要素能够反映农村公共文化的状态,同时通过评估如何创造并转化这些力量,使之成为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基石。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探究与评价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将问题分解为多级层次结构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其原理是在某一准则之下,对两两元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和判断,以构造判断矩阵,利用判断矩阵计算体系中各决策指标权重,用权重与其各自对应指标的数值相乘的结果进行排序与评价[12]

(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标

本文利用钻石模型,参考专家的建议,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要素、政府的发展战略与行为四个准则层出发,提取出13 个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具体指标(见表1),目的是找出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并通过分析其影响程度,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

(二)构建各准则层判断矩阵

本文采用模拟数据。假设邀请3 位专家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打分。把3 位专家的打分加和求取平均分,得出相应判断矩阵(见表3)。

表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标

表2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重要程度赋值

该阶段主要是针对同一层次中的元素,对每个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利用专家意见法,对判断矩阵中各元素重要性按照1~9 比例标度,进行重要性程度赋值(见表2)。

品牌理念设计是确定品牌的目的、意图、存在的意义、肩负的责任,制定品牌目标,设计品牌口号,并将品牌文化融入到品牌价值观和品牌精神中。制定品牌理念就是要清晰品牌的存在价值和使命,明确要做什么、如何做,在品牌价值观的指导下,发挥品牌精神,实现品牌目标。

表3 准则层C 之间的两两判断矩阵

(三)计算指标权重

求出所有判断矩阵的权重(见表4~表8),最后计算出组合权重(见表9)。即计算出每层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作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可以用来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并用判断矩阵的平均一致性指标RI,来得到随机一致性比率CR通常要求CR<0.1,此时可以认定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

智和智拓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颜东从宏观、原材料等多方面对肥料行业近期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据他介绍,尿素后势企稳,或有阶段性上涨;磷铵涨势已起;钾肥需结合国际大合同结果,呈上涨趋势。他表示,整体而言,化肥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安全、环保持续高压,能源和原料市场高位运行,复合肥的成本压力因此在不断扩大,拥有原料和品质优势的生产企业将会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表4 判断矩阵c

表5 判断矩阵c1

表6 判断矩阵c2

表7 判断矩阵c3

表8 判断矩阵c4

表9 组合权重

1.生产要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要素,是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关的生产力表现。既包括当地自然的文化资源,如当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项目、文化工作队伍、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也包括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的资本投入和基础设施,如乡村文化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数量与质量。这些一般性生产要素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基本的环境条件。但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要素,不仅包括这些一般性生产要素,也需要高级的、专业性的生产要素。高级的、专业性的生产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生产力的提高,具有更直接的效果。如公共文化人才保障、农村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是文化创造力、资源转换能力的重要源泉。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应对措施

(一)提升公共文化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

1.重视一般性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持续投资一般性生产要素是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条件,是高级和专业性生产要素的基础。

1990年,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在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时,直接从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入手,通过研究生产要素和需求要素,以及支持和相关性产业变化对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的动态整合、相互联系,突破了以往关于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其所构成的模型就是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Dia-monds Theory Mode1)[10],如图1 所示。

其次,文化资源软实力的作用不容忽视。我国农村有很多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丰富文化资源,但是这些宝贵的传统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要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不断挖掘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传统节日、庙会等活动发展特色农村文化。

3.相关产业与支持性要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以政府为主体提供的生产要素外,更需要相关产业和支持性要素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创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产业与支持性要素环境包括:通讯设施是否完善、互联网等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电网普及率及其价格、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当地教育水平及各种民间非政府公共文化组织等。

2.需求条件。需求条件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农民对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因素是决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直接的条件,其中影响因素是最直接的条件。影响农村公共文化需求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地文化习俗、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受教育情况等。只有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需求结构进行细分,了解农民真正的文化需求,才能调整政府的注意方向和优先发展顺序。与此同时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也刺激着政府不断改进、不断开发服务新领域,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2.发挥高级、专业性文化生产要素的作用。真正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优势是由高级、专业性、具有创造和提升动力的生产要素创造的。乡村专业文化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发展和运营的中坚。通过建立完善的文化人才体系,组建由专业技术人员、业余文化队伍和文化管理人员组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合理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提高其管理能力以及组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创造业绩的良好制度。

3.创新生产要素的供给方式。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传统以政府输入为主的供给模式形成了供给决策的逆向特征,造成了有限文化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创新生产要素的供给方式,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各类主体的协同作用。完善政府文化采购机制,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政府通过合理的审批和监管,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更有效地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二)强化农村公共文化需求的引领作用

根据波特对需求内生性的分析,农民不仅仅是文化服务的“被动消费者”和“受教育者”,他们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1.重视农民内生性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农民的消费主体地位,满足农民需求是政府追求高质量和优质服务的力量来源。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需求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政府除了提供基本的文化、娱乐和大众教育等公共文化需求,更要重视农民对文化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化,探究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特征,将农民的文化服务诉求与政府文化发展规划与文化建设形成有机结合,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机制。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来对待学生,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学生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根本无法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而在网络时代,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本知识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

2.建立畅通有效的需求表达渠道。畅通有效的需求表达,需要培养农民主动的意识和能力,更需要良好的机制保障。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村民自治活动,创造条件让农民参与文化事务的管理,实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机制和真实反映农民意愿的“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相结合,政府在发挥引领规范作用的同时,建立一个能真实表达农民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SEM仪:型号Zeiss Ultra 5,在涂层样品表面喷碳后,直接用SEM仪对涂层表面进行观察和能谱分析;在涂层样品热镶后,打磨出涂层截面并喷碳,然后用SEM仪对涂层截面进行观察和能谱分析.

3.引导农民对文化需求的偏好。需求具有可诱导性,可以通过对农民文化需求能力的培养改变需求的数量和需求方向,引导农民利用公共文化资源,通过提供健康、丰富、实用的文化服务产品,吸引农民积极参与摈弃不良文化习俗的影响,积极培育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文化自组织等,在满足部分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又能促成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

(三)健全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体系

各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第一,要对农村公共文化具有总体规划和部署,包括对农村文化的支持与推广力度、通过设立专门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并纳入年度的预算等。第二,建立健全文化政策法规,形成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文化管理、文化法规、文化权益等公共文化法律框架,形成文化影响力。第三,组织体系是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增设编制岗位,吸引更多的专业文化工作者投身于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保证岗位职责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以农村居民实际文化需求满足程度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避免以片面的统计数字掩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效。

(四)重视并利用好相关、支持性要素产业的发展

积极促进相关产业和支持性要素的使用能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发展。通过开发农村第三产业,立足于文化生态的高度加强传统手工艺保护,保护由手艺人、手工技艺、手工艺品、手工艺价值理念等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对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文化富民,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互联网产业,积极开发线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程度低,致使农村宝贵的网络信息资源闲置问题,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在满足农民需求同时也是反映需求的有效通道。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挥社会组织力量,主要包括艺术类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文化机构、各类专业的农业互联网站和以通讯网络为依托的农业信息服务公司等,在开展农村教育和文化活动、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指导家政教育等方面,提供多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基层农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同时鼓励支持农民自办文化项目,积极发展农村民间文化团体。

【参考文献】

[1]彭益民.文化需求: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J].湖湘论坛,2010,134(5):120-124.

[2]孙浩,朱宜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农民需求表达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27(6):9-12.

[3]潘娟.基于农民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毛雁冰,龙新亚.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J].图书馆论坛,2018(4):77-83.

[5]李欣茹.政府一元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视角[J].商,2015(21):72.

[6]李少惠,王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模式构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44-48.

[7]吴惠.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探索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4):1,7.

[8]胡洪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现实困境与策略创新——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社(社会科学版),2012(2):69-73,82.

[9]李杨.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以湖北省鄂州市H 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7-120.

[11]夏国锋,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体研究述评[J].理论与改革,2011(1):156-160.

[12]朱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1999(5):123-126.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768(2019)08-0049-06

【收稿日期】 2019-06-19

【作者简介】 苗秀杰(1964-),女,黑龙江宁安人,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公共管理;沈笑宇(1994-),女,辽宁北宁人,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张友谊 校对:李成淇)

标签:;  ;  ;  ;  

基于钻石理论的农村公共文化创新服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