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本科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与研究论文

四川省本科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与研究

尹怀骏,袁晓辉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雅安)

摘 要: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作为新兴专业,一直在实践中探索中谋求发展,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通过抽样调查,横向对比四川省4所本科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四川省本科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采访并收集各高校的优秀经验与办学特色。探索完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设置的方法和途径,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1998年正式列入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多次在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之中,名单的公布为各高校敲响了警钟,并加强了各高校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管理,引导各大高校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自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事业如火如荼,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口号,举国上下掀起了体育事业的新浪潮,国家需要适应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摸清时代需求,与时俱进的改变,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高校的学分制教学模式也是进一步凸显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课程设置的改革变化势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就业。

一 研究对象

选取四川省本科院校中,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抑郁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社团活动,偏爱选修心理类课程。高校可成立心理沙龙,使抑郁的学生获得心理辅导和心理安慰。

二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分析法

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等大量信息资源和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对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研读、分析、总结等。为后期的论文撰写奠定坚实、丰富的理论基础。

(二) 访谈法

通过走访四川省内各大高校,收集各大高校课程设置相关信息,采访该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并与相关课程设置老师进行交流,为论文的撰写和论点提供更全面的见解。

如表2所示,通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课程经计对比,学科理论课程相同课程有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导论。其余课程在不同方面影响下,差异较大。因此也暴露了很多问题:(1)学生自身缺乏对该专业的认识度;(2)理论课程冗长,对课程缺乏兴趣,(3)常常难以区分社体、体教之间的差异(4)对大学考核感到不公平。(5)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不够重视[1]

(三) 数据统计法

各高校通识课程相似性极高。例如:中特、毛概、思修、大学英语等等。但也有其特色存在。例如:西南民族大学的通识课程中增添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通识课程中增添有中医学基础。

EOC组PDCD4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腹水情况、月经情况、转移情况、原发灶部位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

2.在物防上,针对不法分子交通和通讯工具日益现代化的实际,各油区巡逻队也要配备巡逻车、各种先进器具等。同时,对重点油井的井口加盖铁皮房;还要对部分油井的套管安装密码防盗闸门和“三键式”防盗套管闸门。对变压器、节能箱、电机等易被盗的设施采取“全包式”加焊防盗栏、防盗锁、固定螺丝焊死等措施;对电缆线、单井管线等实行深埋80cm;对集输泵站、库房及其它要害部位进行重点巡逻,使被盗系数减少到零。

通过表1中通识课程对比综合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通识课程较多而四川农业大学通识课程比例最少,在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计算机等方面,不少学校通过课程之外的其他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不是安排在通识课程之中,例如:SYB创业培训、计算机等级过级。或是在实践课程或选修课程来弥补该课程的缺失。相对来说学生的自主选择方面得到了加强。

著作权法为戏仿设置权利例外规则,是基于创作的基本规律;而为商标戏仿设置权利例外规则就不仅如此。这一点主要是由著作权合理使用与商标合理使用规则的差异所导致。如前所述,广义的商标戏仿包含对商标的符号性戏仿,但该种戏仿一般属于对商标符号的描述性使用,并未真正使用商标的指示功能。也就是说,著作权法上的合理使用必须以构成作品性使用为前提,而对商标符号的合理使用则并未涉及商标性使用。至于狭义的戏仿行为,则建立在他人商标性使用被戏仿商标的基础上,其是否侵权则需要进一步考虑是否有具有导致混淆或淡化的可能性,该种正向的侵权认定逻辑亦不同于著作权法对于戏仿的权利例外设计,下文将进一步阐述。

(四)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参考文献、收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家采访的课程设置相关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并归纳总结。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三大球、三小球是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课程重复率很高,各大高校受场地、器材、师资和陈旧观念束缚的影响,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重复率较高。[1]

表1 四川省4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通识课程统计表

(一) 通识课程对比结果与分析

运用EXCEL相关的电脑软件,将整理有效的资料、数据进行相应的录入、经计、归纳和分析,将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一般经计处理,数据核对准确无误后用于文章中。

《西行漫记》的可贵之处,在于书籍本身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1]5。初稿 《西行漫记》除了有关 “西安事变”和 “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韦尔斯的笔记材料以外,都是斯诺在苏区亲自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斯诺本身 “从没有加入过任何政党”,作为一个 “局外人”,他从西方人的视角去解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既不会对共产党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宣传与吹嘘,也不会对国民党进行恶意的诋毁和抹杀,观点比较客观公正。

(二) 学科理论课程对比结果与分析

各高校之间理论课程迥异,虽然有相同的理论课程,但由于高校对课程的安排在时间顺序、学时学分的不同,相同课程在不同的学校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理论课程和体教专业相似性极强,再加上课程冗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知识产权法在西藏地区有待进一步普及,尤其是网络版权保护意识在广大网民心中仍然淡薄。部分小规模微商或淘宝店主文化程度较低,对知识产权法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网络版权保护意识淡漠,对自己的侵权行为不以为然,对被侵权现象也没有察觉。

(三) 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对比结果与分析

通过查阅对比四川省内4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各大高校均以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一定体育基础技能为目标。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这与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要求吻合。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各大高校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更新并不一致。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间的主要课程都可以细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学科基础专业课程、推荐选修课、公共选修和实践课程等。

受地域与高校办学特色,不少高校也开设了一些极具特色的课程,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设有保健推拿学,西南民族大学设有射弩、门球、蹴球、珍珠球、摔跤等,见表3。

表2 四川省4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课程统计表

表3 四川省4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专业课程统计表

表4 四川省4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专业课程统计表

(四) 学科推选(任选、限选)课程对比结果与分析

高校间推选(任选、限选)差异最大,推选(任选、限选)是指学校设有并推荐学生修习该课程,学生在学分制前提下,根据自身特长与喜好自主选择。充分展现了高校对大学生自主选择与个人需求的重视。

通过表4对比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推选课程最多,反映了该校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广;在受学校办学理念影响下,西南民族大学在民族体育项目占据优势。各高校相同理论项目或专业项目极大的重复出现在推选课程之中。例如:体育史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必修,又是成都体育学院的推选,再如专业课程舞蹈类、操类课程等等。学生表示在体育专项上,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学生也有不同的擅长,而推选的设置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折中选择。

各大高校受高校自身办学理念影响,在专业课比重、特色推选、任选课程以及实践考核环节存在一定差异。结合高校、学生、用人单位综合反馈分析,目前高校重视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改革,加强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革新频率提高。在受到地域、师资力量、社会环境影响下,该专业与学生需求反馈仍有差距。社会对该专业认识度不高,用人单位也对该专业认可度较低。

四 优化措施

1.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为着眼点。[2]明确培养目标,突出特色、各大高校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合理配置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比例、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监督,注重多样化的实践考核方式等优化方案[3]

2.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引入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有效的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4]。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5]

3.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引进新欣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来契合新时期高素质、高水平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6]

4.增强高校间学术交流,加强高校间教师、学生的交流,相互借鉴。互相引进优秀办学经验,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 李家发.四川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比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6):83-84.

[2] 黄思敏,刘刚.论转型发展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J].肇庆学院学报,2017:(2)75-79.

[3] 李广学,赵嘉宜.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 (5):132-133.

[4] 李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30):174-175.

[5] 于超.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 ,2017 (8):103.

[6] 陈艳,张兴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优化措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112-115.

本文引用格式: 尹怀骏,等.四川省本科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与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6(45):117-11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5.04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农业大学校级科研兴趣计划项目(201849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尹怀骏,男,新疆人,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士。

通讯作者: 袁晓辉,男,河北省,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体育学。

标签:;  ;  ;  ;  ;  

四川省本科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与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