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东北”“西南”“南”的神话内涵论文

·人文视野·文学·语言

《周易》中“东北”“西南”“南”的神话内涵

樊高峰,谢金良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摘要: 《周易》中的“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包含有神话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称其为神话空间观念。在神话空间观念里面,“南”为阳明之方;“东北”“西南”分别为阳方、阴方。那么,当“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出现在《周易》经传中时,必然也蕴含着此种神话情感和神话认同,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的卦爻辞有着丰富的神话内涵。只有通过深入探寻“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的神话内涵,才能进一步更为全面地解释与之相关的一些悬而未决的易学问题。

关键词: 《周易》;“东北”;“西南”;神话空间观念

一般意义上而言,远古空间观念作为“一种审美化的空间认知模式。它把人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认知与主观经验结合,从而使自然人文化,使人居世界的外部环境成为审美和文化价值的载体。”[1](p42)此种表述就恰好指出了这种空间观念的审美内涵和神话内涵。《周易》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正如闫德亮所言:“《周易》源于神话,又主动反映神话,即用哲学来解释神话。”[2](p106)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神话(神话观念)有它更为恰当的内涵,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突破自然界的限制。对人间现实、常识逻辑的冲破是其神圣化的标志。”[3](p208)重要的是,《周易》中对空间观念的建构也包含着对空间秩序的想象和神圣化,这种对空间秩序的想象和神圣化即是对空间秩序的主观认知和神性表述,从而也建立了一种想象的和谐。

实际上,从《周易》之门户的《乾》《坤》二卦开始,就能找到很多诸如此类的空间观念。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周易》中的“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观念。黄寿祺、张善文先生在《周易译注》中解释《坤》卦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时说“这两句旧解颇歧。”[4](p96)其实不仅是“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这两句旧解颇岐”,《蹇》《解》二卦中“利西南”“不利东北”等也很是让人费解。在《周易》中关于“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观念的表述有多处,这里先把《周易》中直接讲到“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观念的句段,按照在通行本《周易》经传① 此次统计主要依据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个别标点有改动。限于篇幅,此次统计的《易传》部分只涉及《彖传》《说卦传》。 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梳理出来,再具体讨论。

1.东北、西南:

我们必须把优美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肢体语言是在无声中表达极为丰富的、微妙的感情世界,是一种非词语性的人类社会交际工具,肢体语言的表现应当简练鲜明、自然适度。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表现的核心,是心灵的屏幕,我们要通过富于变化的眼神目光、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协调统一,加之精彩的口语表达,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

《坤》:……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在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与负反馈信号相加之前,进行位数扩展防止累加造成的数据溢出,由32位扩展到59位,同时做数据正负号区分处理,以便后续内部程序进行有符号运算,然后进行累加运算,经过2N增益后输出,则该数字滤波环路的传递函数为:

《解·彖》:……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彖》:……“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坤·彖》:……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领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在“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下,许多金融机构已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有融资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金融服务,由此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也扩大了金融机构的业务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信用风险和用户欺诈等问题。在海量的个人信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效率高、成本低、准确率高、适应性强”的信用评估模型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2.南:

《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此处也将与空间方位之紧密相关的《说卦传》中的“帝出乎震”一节一并录于此,以供对照分析:

《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GDP总量 (gdp)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指标;另外,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city)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village)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最后,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比值处理,用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用gap表示。

另外,《蹇》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其中的“西南”为阴方,“东北”为阳方。《序卦传》曰:“蹇者,难也。”据“《正义》:西南,顺(引者案,顺,阮刻作险,据《校勘记》改)位,平易之方;东北,险位,阻碍之所。”[4](p442)结合对《解》卦卦辞的解释,即《序卦传》曰:“解者,缓也。”《正义》:“解者,险难解释,物情舒缓。”[8](p196)《王注》:“西南,众也;解难济险,利施于众。”[4](p451)也就是说,“西南,象征‘众庶’之地。此言舒缓险难,利在于施于众庶,使群情共获舒缓,故曰‘利西南’。”[4](p451)由此来看,“西南,顺位”和“西南,众也”都是由“西南”为阴方延伸而来。因此《蹇》卦《彖传》才说:“‘蹇,利西南’往得众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也就是说,处《蹇》《解》之时利于行于“西南”阴方之“静”而得众,不宜行“东北”阳方之“动”而犯难。所以《解》卦《彖传》曰:“‘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如此便能得出令人更为信服的关于互为覆卦的《蹇》《解》两卦的卦义。总之,“东北”为阳方,“西南”为阴方,是理解《蹇》《解》两卦卦义的重要切入口。

这里首先需要对神话空间观念作一简单解说,以便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其内涵,此处所谓的神话空间观念是相对于数理空间观念而言的。数理空间是一种确定的度量空间,是物理性的。在这一空间意识中不允许有任何情感内容,它仅仅是位置的标记。用卡西尔的话来说就是,数理空间相对于神话空间来说完成了“位置与内容的分离”,这里的“内容”指的是附着在空间位置上的“神话情感价值”,相反,神话空间是位置和内容的统一。神话空间是在神话思维① 神话思维也可以称之为神话意识。神话思维认为:首先,接触的事物不管被理解为空间或时间上的邻近性,还是相似性(无论相距多远),或是同类或同种的成员——从根本上说已不具有多样性了:它们已获得实体性的统一;其次,部分不仅表征整体,而且实际上就是整体;第三,感性外观的任何相似性都足以把它出现于其中的实体归入单一的、神话的“类”(genus),而且每一项领悟的相似性都是本质之同一性的直接表现。见(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二章。另外,神话思维是人类古老的思维方式,神话则是神话思维的具体外在呈现形态。 阶段通过直观感觉形成的,它与数理的逻辑空间意识背道而驰。神话空间首先赋予空间以实在的内容,神话空间不会仅仅只是空洞的位置标记,正如卡西尔所说,在神话空间观念里“‘这里’和‘那里’不是单纯的这里和那里,”[5](p96)它的“每一位置和每一方向,实际上都被赋予某种特征——而这特征总是可以回溯到基本的神话特征,即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分野。”[5](p96)另外,神话空间观念并非抽象的符号标记,相反,它是一种具象关联,即每一种神话空间观念的出现都伴随着某一事物的神秘对应,从而建立一种神圣的想象秩序。如:“气属北,火属南,土归东,水归西;北是冬天的故乡,南是夏天的家园,秋季居于东,春季住于西。”[5](p98)又如中国神话中,东方上帝是太皞,而辅佐他的即是木神句芒,掌管春天;南方上帝是炎帝,辅佐他的是火神祝融,掌管夏天;西方上帝是少昊,辅佐他的是金神蓐收,掌管秋天;北方上帝是颛顼,辅佐他的是水神玄冥,掌管冬天。[6](p86)此均是其例证。

这件事在文坛一时传为佳话,至今也为人称赞。一赞茅盾的直言,二赞阳翰笙的雅量。不过在我看来,阳翰笙面对批评的风度尤值得称道。

“把孩子带向球场”的意义可以从排球“海南现象”中得到佐证。笔者曾对2018年河南省十三届运动会学生组排球比赛暨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第十六届排球比赛进行调查,发现男子甲组(普通大学生组)共有22支队伍、248名运动员,其中,海南籍运动员41人,占外省籍球员数量的51.5%。访谈发现,海南学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排球参与者,其重要原因并不是学校排球开展得好,更不是排球师资力量雄厚或者排球教师教学方法先进,而是他们的家人给他们买了一个排球作为玩具,并把他们带到了球场上。笔者认为,足球运动要想蓬勃开展,道理亦然。

对于“东北”“西南”的解释,金景芳和吕绍纲先生在《周易全解》中认为:“《周易》《坤》卦卦辞说‘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蹇》卦卦辞说:‘利西南,不利东北。’《解》卦卦辞说:‘利西南’。‘西南’‘东北’,在《周易》里找不到说明,”[7](p701)只有在《说卦传》“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一节能找到说明,这种说法颇有道理(见后论)。黄寿祺、张善文先生在《周易译注》中解释《坤》卦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时引“尚先生取《十二辟卦图》(见书首《读易要例》)为说,指出《坤》居西北亥位,阴气逆行,沿西南方向前行遇‘阳’渐盛,若沿东北方向前行则失‘阳’渐尽;而‘阴得阳为朋’,故西南行‘得朋’,东北行‘丧朋’(《尚氏学》)。”[4](p22)另外,他们列举了王肃、王弼的注解以备参考:“王肃曰:‘西南阴类,故得朋;东北阳类,故丧朋。’”[4](p22)王肃主同性为朋,“王弼亦主‘同性为朋’说。”[4](p22)此处尚先生的解释的确有可取之处,但利用成熟的卦气观念恐难解释卦辞原义,故其解释似乎还是不能令人信服。而二王的“西南阴类”“东北阳类”“同性为朋”的解说明显较为符合先秦易学观念的原初意涵,金景芳、吕绍纲先生也认为“同性为朋”。有鉴于此,关于《周易》到底认为“同性为朋”还是“异性为朋”有必要先来澄清一下。

3.西方模式:日落处,秋,白色,昏,昧谷。

一、“东北”“南”为阳方,“西南”为阴方

金景芳、吕绍纲两位先生在《周易全解》中对“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解释是有可取之处的。他们首先对“西南”“东北”这两个空间方位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们引《礼记·乡饮酒义》说:“四面之坐象四时也。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也,此天地之仁气也。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主人接人以厚德者也,故坐于东南,而坐僎于东北,以辅主人也。”[7](p48)最后他们继承了程、朱的观点认为:西南代表阴方,东北代表阳方,似乎是一种同《周易》《坤》卦“西南”“东北”同出于一种古老的认识,是一种古老的观念。[7](p48)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解释为什么西南代表阴方,东北代表阳方,其中的古老的观念具体又是什么。最后他们进一步解释了“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内涵,兹录于此:“‘西南得朋’与‘东北丧朋’同样有利。朋是朋类。得朋丧朋是与上文‘得主’相照应的。作为坤来说,其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得到乾健作己之主。得到乾健作己之主就吉,失掉乾健之主则凶。坤顺怎样方可得主呢?‘东北丧朋’。东方是阳方,代表乾,就坤对乾的态度说,应当忠诚不贰;欲忠诚不贰,根本问题是‘丧朋’,即引类相先而不为阿党。‘西南得朋’,西南是阴方,代表坤,就坤对乾效劳的方式来说,应当竭尽全力;欲竭尽全力,根本问题是‘得朋’。丧朋得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坤对乾既然要顺,要得到乾为己之主,就要一方面不结私党而效忠于乾,一方面联合众力而效忠于乾。‘安贞吉’,坤能够安然稳定、忠贞不贰地顺于乾,故吉。”[7](p48-49)此说将坤卦的阴柔之性和乾卦阳刚之性结合起来理解《坤》卦的卦爻辞含义,也应合了《坤·彖》所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之义,可谓颇有用心,也有一定道理。但这明显还是《易传》的思路,以此解释思路似乎还是不能理解“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本义,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然将问题复杂化。

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90%)和测试集(10%)。使用Jieba分词工具把中文句子转换为词序列。过滤掉总频率少于4 的词汇,保留的词汇能覆盖文档中98.4% 的词汇,所有未出现在保留词汇表中的词用一个特殊符号“UNK”代替。把词语、实体和属性的向量维度设为200。第一阶段中的CNN 滤波器窗口大小和滤波器个数分别为[17-19]和100;RNN的隐层大小为600。第二阶段中,使用双向GRU进行问句编码,并用单向GRU进行解码,编码和解码RNN 的隐层大小都为600。所有模型都使用TensorFlow工具实现。使用Adam[20]更新参数的梯度(初始学习率为0.1)。

那么,如何理解“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内涵呢?其实只要理解了“同性为朋”,“西南”为阴方,“东北”为阳位,问题就变得较为简单。《坤》卦卦辞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对照《坤》卦《彖传》:“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马其昶曰:“君子有‘安贞’之吉,所以应地德也”[4](p98)来看,“西南得朋”乃为坤遇“西南”之阴则“得朋”,遇“东北”之阳而“丧朋”,但不论是否“东北丧朋”,只要“安贞”就能“吉”,而对《坤》来说“安贞”就是安顺守正。换言之,“安贞吉——这是归结‘得朋’、‘丧朋’之义,说明‘坤’德以安顺守正为吉。”[4](p96)

开宗明义地说,之所以关于“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的“旧解颇岐”或者使人费解,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解释清楚“西南”“东北”“南”等空间方位的原初内涵,或者说没有解释清楚它们作为神话空间观念的潜在结构意义。可以肯定的是,源于卜筮的《周易》中反复出现的卦爻辞一定有它特殊的意涵,而《周易》中反复出现的具备神秘感的表示空间方位的语词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解释其相关卦爻辞时更不能简单化处理。

而《明夷》九三爻辞曰:“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黄寿祺、张善文先生在解释“明夷”时说,“案,《序卦传》‘夷者,伤也。’此卦为日入地中之象,犹光明损伤。”[4](p412)其中解释“明夷于南狩”时又说:“南,《正义》‘文明之所’,指“九三处离之上,‘离’之后天方位象征属南。”[4](p417)虽然黄、张两位先生在解释卦爻辞时善于立足于象征,但从文化原型的角度来说,“南”为“文明之所”,离与“南”空间方位对应的深层文化原型就是太阳创世观念形成的神话空间方位观念。如此看来诸如此类的解释还是很难绕过其空间方位的神话内涵。《升》卦卦辞又有“南征吉”。其中“南,象征‘光明’,《说卦传》谓‘离’为‘南方之卦’,并云‘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即取‘南’为‘明’之义。”[4](p512)而《王注》也直接说“南为阳明之方,故云‘南征吉’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意思是说,人间“圣人”(即帝王=小太阳或太阳之子)与天上的“太阳”处在神话认同的层面,则可“向明而治”。因为在神话宇宙观念中太阳处在正南方即“太阳运行于天顶之际”[9](p25)则是光明的极点。在易学神话空间方位模式(见后文)中它就跟朱色、羲叔、昆吾等对应,也是与阴方即黑暗的北方相对立的“阳明之方”对应。它的神格则是南方之神羲叔。而“用弗莱的术语来解释,这叫作神话原型朝向历史化方向的‘置换变形’,其直接结果是,宇宙间的太阳置换成了人间的小太阳,神变形为人,”[9](p233)或者说人被神话。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南,《正义》‘文明之所’,指“九三处离之上,‘离’于方位象征属南”“南为阳明之方”中的神话意味再明显不过了。通过以上分析看来,“南”的神话空间方位观念较为明晰,上述已做了简要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此类推,重点讨论一下“西南阴类,东北阳类”中的古老的、原始的神话内涵。

二、“东北”“西南”空间方位的神话内涵

实际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对《说卦传》中的“天地定位”“帝出乎震”两节中基本空间方位的分析,来阐明《周易》卦辞中的“东北”“西南”等空间方位的神话内涵。也就是说,《周易》中“西南”作为阴方,“东北”作为阳方的这种古老的文化观念可以在《说卦传》的“天地定位”“帝出乎震”两节中找到解释其真正内涵的线索。

无独有偶,金景芳和吕绍纲先生在《周易全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显然和《尧典》的‘平秩东作’有联系。”[7](p701)这一联系说明了《说卦传》中的“东方”空间方位的神话内涵。据《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金景芳和吕绍纲先生只提到了“平秩东作”,其实还有“平秩南为”“平秩西成”。另外还有“宅嵎夷,曰暘谷”“宅南交”“宅西,曰昧谷”“宅朔方,曰幽都”。而叶舒宪先生结合《左传》《后汉书》《山海经》《汉书》等典籍中的神话记载,通过对《尚书·尧典》四方位的分析,最终得出了如下“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的时空坐标”[9](p18)

1.东方模式:日出处,春,青色,晨,旸(汤)谷。

不仅如此,神话空间观念中的“万事万物都又是以某种方式分布在各种基本点之中。每一个点都有特殊的颜色,要素、季节、黄道标志、人类身体的特定器官,一种特定的基本情绪,等等,它们与每个点都有特殊的从属关系;借助于这种与空间中某个确定位置的共同关系,一些最具有异质性的要素似乎也彼此发生接触。”[5](p99)这就是说,这种神话空间观念“都有自己特殊的实在和意义,都有一种内在的神话生命,”[5](p111)而这种神话生命就构成了神话空间观念的基质。在以上对神话空间观念介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讨论《周易》中“东北”“西南”“南”等神话空间观念的相关问题。

2.南方模式:日中处,夏,朱色,午,昆吾。

湖北民族学院已经批准开发一套由科技处主导,人事、财务、教务等部门协同的科研管理系统。系统初期研发拟投入资金50万,现已经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开发模块已以初步形成,在项目申报、成果管理等模块中已经详细的规划了知识产权管理的系列子模块。本系统预计2018年年底进入运行测试阶段。

朋,甲骨文作 象形字,像两串钱币之形,本义为钱币单位。如《损》卦六五爻辞“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中的“朋”就是用本义。而《广雅》曰:“朋,比也;朋,类也。”另外,《诗·小雅·常棣》曰:“每有良朋。”《论语·学而》曰:“有朋自远方来。”《兑》卦《象传》曰:“君子以朋友讲习。”《周易正义》又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8](p276)再如《解》卦九四爻辞曰:“解而拇,朋至斯孚。”《康熙字典》曰:“《易·坤卦》‘西南得朋’。注:与坤同道者也。”等等。以上各例中,“朋”均指同类,即“同性为朋”,另外《易》有“各从其类”“各正性命”“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等说法。如此看来,王肃、王弼、金景芳和吕绍纲对“同性为朋”的解释可能符合《周易》中“朋”的基本含义。可惜的是,金景芳、吕绍纲先生对“‘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是什么意思”的解释仍然有牵强之处(见下文)。

4.北方模式:日隐处,冬,黑色,夜,幽都。

如果结合《说卦传》和参照先天八卦方位图(图一)、后天八卦方位图(图二)对以上“原型模式”改进的话,就会得出姑且称之为易学神话空间方位模式以供参照:

1.东方:日出处,阳方,晨,春,震,青色,羲仲,旸谷,平秩东作,元。

对于非法集资犯罪涉案财物的处置,应将主导权归于法院,由法院委托“防非组”成立资产清算组对涉案财物进行清算,法院根据《破产法》规定的债权人会议制度、撤销权制度、分配顺序等制度对清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监督。遵循这样的处置程序,能够收到实体法和程序法相匹配、过程价值和结果价值被兼顾的实效。

2.南方:日中处,阳方,午,夏,离,朱色,羲叔,昆吾,平秩南为,亨。

3.西方:日落处,阴方,昏,秋,兑,白色,和仲,昧谷,平秩西成,利。

4.北方:日隐处,阴方,夜,冬,坎,黑色,和叔,幽都,平秩北藏,贞。

通过这一易学神话空间方位模式,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在以太阳升起、落下为参照而形成的空间方位中,至少四正空间方位都有自己相应的神话生命和神格对应。再结合先天① 刘正教授认为先天八卦方位可以根据《易经》卦爻辞推演而来,其中就提到了“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他最后得出结论并认为“后天八卦方位和《周易》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结论不准确。可惜的是,他也没有继续讨论其中的神话意涵。详见刘正:《周易发生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113页。另外,吕绍纲、金景芳认为后天八卦方位跟《连山》易关系紧密,也可做参考,详见《周易全解》,第669页。 、后天八卦方位图和《礼记·乡饮酒义》:“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也,此天地之仁气也”之语,方可得出乾、兑、离、震四卦处在阳方,坤、艮、坎、巽处在阴方。这恰恰是以太阳创世和太阳崇拜而形成的神话宇宙观赋予先天八卦的神话生命。如果再回到“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上来,不难发现“东北”“南”两方位属于阳方;西南属于阴方。而“蹇者,难也”,也就是说处《蹇》之时,宜于居顺位,而非居“东北”阳方之险位。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首先《周易》认为“同性为朋”,又因为“西南”的神话认同为阴方,“东北”的神话认同为阳方,而阴方又与“顺”对应,阳方由与“动”对应,但是处《蹇》之时,宜静不宜动,故遇“西南”则“利”,遇“东北”则“不利”,则“险”。又据先天方位中的西南为巽、为顺位,东北为震、为躁、为险位,故曰“利西南,不利东北”是也。同理“解者,缓也。”《正义》曰:“解者,险难解释,物情舒缓。”[8](p196)故处《解》卦之时,宜静不宜动,“利施于众”,休养生息是也。换言之,则是利于“西南”阴方之静而不利于“东北”阳方之躁动。据此得知,古老的文化观念指的就是这种神话空间宇宙观赋予它们的神话生命,也就是说“东北”“南”两方位与“天地温厚之气”“互渗”而为阳方,而“西南”则跟“天地严凝之气”“互渗”而为阴方。换句话说,当“自然力被人格化了,最初的神便产生了,”[10](p220)而这些自然力的人格化(即神话)恰恰是古人为了建构一种想象的和谐,从而通过神话联想赋予了自然界以神话生命。

2.注重战略实践与组织机构创新相匹配。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时代、新的竞争,过时的经验和技术是不够的,核心就是要创新。企业战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必然会引发变革。企业进行战略变革,组织机构根据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特别是技术创新活动,学习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提升组织学习能力,最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机遇。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战略及组织机构三者是相互影响的,需要由组织机构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等实践将战略落实到位,匹配企业战略的创新,提高战略变革的附加值。

图一

图二

另外,还需要注意,先天八卦图相传为伏羲氏所创,无论此说是否准确,“其渊源亦甚古,”[4](p55)因此其中保留了更为原始的神话宇宙观念,即《说卦传》所谓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这种古老的神话观念认为,先有天地,即“天地定位”,然后再有万物,即“八卦相错”,同时认为离为日,自东方出,为春,为阳。进而言之,“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11](p29)而据《周易》对天、地神话空间的至上崇拜可初步推测出所谓的先天方位应该属于周人方位。而且从后天八卦的特性则更多地能看出其功能意义,即认为东为春,为震,为阳,也就是“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云云。无论后天八卦的方位系统是否真由先天方位变异而来,它们在本源上都属于一套太阳创世所形成的原始神话宇宙观系统。因此,我们以先天八卦方位为主,参照后天八卦方位大致可以判断出,“南”“东北”为阳方,“西南”为阴方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沿袭了古老的八卦神话空间方位观念。

三、结语

总而言之,神话体系往往通过创建许多神话认同来“打破了真实的世界,为我们建立起另外一种和谐。”[3](p162)相对照而言,由于“东方由于同春天相认同,在空间意义之外又有了生命、诞生、发生等多种原型价值。”[9](p66)因此《说卦传》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尚书大传》曰:“东方者,动方也,物之动也。……春,出物也,物之出,故谓东方春也。”[12](p1)而“西南”为阴方,所以“西南”与阴性、顺、静、卑、庶众等相认同且与之为朋。而由于“东北”为阳方,所以“东北”与阳、刚、动等的相认同且与之为朋。而阴方与阳方等观念的文化原型则是太阳创世的神话宇宙观念。换句话说,这些方位“每一个都负载着特定的神话情感价值,”[5](p96)而且这些方位被赋予的某种神圣特征“总是可以回溯到基本的神话特征,及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分野。”[5](p96)另外,由于在太阳神的创世观念中太阳处正南方是古人认为最光明之时,也是最为神圣之时。从而在神话联想下,赋予其神圣的内涵,因此“南为阳明之方”的神话意涵更是显而易见。总之,在神话思维的影响下,以太阳神创世观念形成的“西南”“东北”“南”等空间方位在源于卜筮的《周易》中的相关表述中无意识地遗留了一种内在神话生命,即“东北”“南”属阳方而“西南”则属阴方,从而形成了它在卦爻辞中的固定而特殊的内涵。正因为这些空间方位的特殊内涵,才有了“东北”“西南”“南”在特定的卦爻辞中反复出现。当然,针对“东北”“西南”“南”相关内容的具体释义,本文更倾向于《正义》的解释,不过也对《正义》的释义进行了修正。另外,《正义》在释义时只说其然而不说其所以然,因此,本文在对《正义》的释义进行修正的同时也弥补了《正义》的这一缺陷。总体来说,本文通过对“东北”“西南”“南”的神话空间意涵的挖掘,不只是弥补了《正义》释义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了“东北”“西南”“南”等空间方位观念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法.中国美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闫德亮.《周易》与神话关系论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

[3][美]艾兰.龟之谜: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宇宙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5][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8](唐)孔颖达,等.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总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2]尚书大传[M].郑玄注,王闿运补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中图分类号: I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77(2019)08-0140-06

作者简介: 樊高峰(1984—),男,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谢金良(1971—),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和之美:《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史论”(2014BWY008)。

责任编辑 邓 年

标签:;  ;  ;  ;  ;  

《周易》中“东北”“西南”“南”的神话内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