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伦理崇高”_美学论文

论“伦理崇高”_美学论文

论“伦理崇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崇高论文,伦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崇高,既有美学崇高,又有伦理崇高。但从人们现实的社会实践发展来看,更应该注重研究伦理崇高。因为,伦理崇高是与人的精神意志相联系的最高道德力量的体现。当然,讲伦理崇高不妨先从美学崇高讲起。

一、美学崇高的含义和特征

关于美学崇高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方面,从事物的本质来看,美学崇高所表现出来的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必然与自由、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并造成动荡不安的局面或状态;第二方面,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来看,美学崇高又是指人们追求和谐却又没有达到和谐、事物的发展接近质变却还未实现质变这样一个一定阶段上的美学特征。再从社会美的角度看,崇高表现为矛盾双方的对立和动荡不安。这是因为,先进的阶级要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却又没有完全彻底地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在行动上,还带有较大程度的盲目性;先进的阶级要清除阻碍历史发展的反动势力,却又没有积蓄起足够的战胜敌人的力量;先进阶级坚信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坚信斗争一定会胜利,而现实斗争过程中所实际呈现出来的,却又是一连串的挫折和失败。总之,无论在实践上还是认识上,审美主体还没有达到超越客体的自由。这是从美学崇高作为审美对象来看的。

再从对美学崇高的审美感受来看,反映在人们的内心情感上,就是痛苦中有愉悦,而又痛苦多于愉悦;不自由中有自由,而不自由又多于自由;挫折中有顺利,而挫折又多于顺利;压抑当中有解放,而压抑又多于解放;焦虑当中有希望,而焦虑又多于希望。总之,崇高感就是这样一种混合性的感情,是痛苦与愉悦、挫折与自由、压抑与解放、焦虑与希望等各种心理矛盾的交织。

当然,崇高虽然是以矛盾的对立和斗争为基础,却又不能把崇高与矛盾对立简单地和完全地等同起来,混为一谈。因为,确切地说,美学崇高只是指矛盾斗争的双方“即将达到彼此地位的相互转化而还未曾实现转化”这一特定发展阶段上的特定现象,用形象的话说,就是正处在黎明前的黑夜之中。在这一阶段上,代表进步和正义的势力虽然力量尚不足以推翻反动势力的统治,却因其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而即将胜利;反对势力虽然尚强大,却因已经丧失了历史合理性而已经日薄西山,面临灭顶之灾。也正因为此,互相敌对的双方必然地都要尽出最大努力,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各自的能量,作最后一搏。因而斗争也必定是更急迫更艰苦更充满压抑,牺牲成了大量的和必然的伴随现象。再进一步说,在敌对双方的激烈斗争中,崇高也不是对敌对双方之间的共同性的表征,而是特指进步力量在斗争过程中的艰难和困苦。代表进步和正义的势力距离胜利、自由与和谐只差一步之遥,跨出去了,就能达到,跨不出去,就要失败。现实的前途尚未定局,毛泽东曾说: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种面对最艰难的一步而持守的“再坚持一下”的坚定态度和信念,从美学上看,就是崇高。从社会美角度看,美学崇高对于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二、伦理崇高的含义和特征

对崇高的探讨,最先是从美学上开始的,因此,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研究伦理崇高,就应该先想到近代的美学家。近代美学家博克是从美学上论述崇高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把人类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交往”,一类是“自我保存”。讲“社会交往”,是说人与人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讲“自我保存”,是说每一个人作为肉体存在,是合理的,每个人为了自我保存而做出努力,也是合理的。而当人的自我保存需要和人们的社会交往发生矛盾并受到危害时,个人就会产生痛感。在博克看来,个人的生存需要与社会交往发生矛盾时,在心理上产生的痛感,就是崇高。接下来,康德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角度研究崇高,他指出,在自然界,崇高的对象以其数量的无穷和力量的无限来压迫个体主体,而个体主体却又没有能力从形式上来把握自然对象,从而在对象的压迫面前感到无计可施。这时,个人只有借助伦理的力量,来唤醒人作为群体的意志力,超越感性自我的局限,借助人类的精神意志并在精神意志中压倒和战胜自然对象的威胁,从而在情感上化痛感为快感。这里的崇高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超越个人肉体能力的作为人类意志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意志力量足以可以与威力巨大的自然界相抗衡。

在人与自然分裂对峙的社会背景下,崇高作为一种伦理力量,通过康德进入了人们的社会视野。黑格尔则进一步从康德出发,直接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崇高问题。黑格尔认为,历史上所有开创新世界的英雄们,总是要代表一种新的进步原则,与旧的世界原则相对抗,并试图破坏旧的世界原则,由此导致英雄们的个人死亡。对抗斗争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历史惩罚了英雄们,使个人死亡;二是肯定了英雄们所代表的新原则,实现为历史的进步。黑格尔本人的论述中,当然包含了唯心论和软弱保守的成份,但是,他又通过英雄们的死亡而现实的保存和肯定了英雄们的新原则,则又是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的。应该说,博克、康德谈论崇高,特别是康德谈崇高,虽然有伦理意味,但毕竟更注重对崇高的美学感受。而到了黑格尔,他则把美学崇高直接推向了历史,推向了伦理,把崇高更加道德化了。黑格尔是把崇高从美学直接推向伦理的第一人。因为,他是直接从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中谈论崇高问题的,并将其直接推向了社会伦理实践。

那么,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伦理崇高呢?依笔者之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其一,就观念形态来看,伦理崇高是一定社会善的观念的最高表现。任何社会、任何时代,总要从经济关系的本质中引伸出各自的道德观念。我们社会就有诸如无私、公正、勇敢、进取、敬业、守职等善的观念。无疑,伦理崇高与这些观念是相互联系的,是既蕴含在这些具体的善的观念之中,又超出于具体的善之上的一种更高形式的善,也可以称为“至善”。它是社会或阶级最高道德要求的最集中的概括。其二,从道德实践来看,伦理崇高体现的是道德主体的最高精神力量。崇高作为一种反映社会进步和历史必然的道德理想,尽管有着现实的道德基础和道德生长点,却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轻易地达到或实现崇高。相反地,人们只有树立起坚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付出超乎寻常的道德努力和自我牺牲,才能实现崇高。由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说,所谓伦理崇高,是指道德主体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时,所表现出来的以社会正义原则为导向、以主体最大努力为前提的自我牺牲。

一般地说,伦理崇高具有如下三个具体特征:第一,道德主体的自我牺牲。这里所讲的自我牺牲,包含着自我利益的最大付出,甚至献身。从道德实践上看,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牺牲,就不会有崇高行为。因为,凡崇高,必定会伴有道德主体的这样或那样的牺牲,牺牲越大越悲壮,就越显得崇高。而且,这种牺牲既不是出于被迫,也不是出于冲动;既不是价值的交换,也不是为了一己权利,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利益或为了避免更大牺牲的高尚壮举。第二,超出寻常的道德努力。具有崇高特征的道德主体,在同假恶丑作斗争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精神意志力量和高尚的伦理气节。这也就是说,崇高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在一些时候,道德主体在实践中尽管也做出了某些自我牺牲,并且也确实应该给予褒奖,但却不一定属于崇高。崇高讲自我牺牲,不仅应是最大程度的,而且应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道德努力,是知其难而不畏难,知其死而不怕死,不为非仁非义势力所吓倒,不为困厄逆境所折服的至刚至大的精神和意志。具有崇高人格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够动员起全部的理性、情感、信念和意志,拼搏进取,无畏斗争。第三,代表着社会利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从道德判断上看,伦理崇高的行为主体还必须是代表并体现社会利益至上原则和历史的进步。否则,即使牺牲再多,斗争再艰苦,也谈不上崇高,充其量只能是个人奋斗。很明显,伦理崇高要人们必须超出对个人利益的考虑,全身心地为着他人利益、整体利益和社会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三、伦理崇高的价值表现

伦理崇高的道德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总的来说,主要地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是社会价值。由于伦理崇高的本质表现为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利益的最大尊重和献身,它就不仅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促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和完善,而且容易在人们中间引起感奋和共鸣,扶正压邪,奋发向上,促进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第二,是历史价值。崇高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价值目标,不仅启迪着现在,而且昭示着未来,它是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反映和体现,是一束照耀人们实践征途的巨大火光,因而它具有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强大道德力量,其结果必然是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三,是自我价值。应该承认,追求伦理崇高,是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人们的生命意义的拓展和升华。尽管人们在正义的事业和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中会失去很多的只属于个人的东西,然而,却由此获得了生命的永恒和人格的崇高。

总之,伦理崇高是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个人自我价值完美的统一。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仁人志士都曾经或正在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追求伦理崇高,他们走出的是一条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他们有的见义勇为,在强暴面前不畏生死,奋力抗暴,以鲜血和生命换取人民的安乐;有的在国家受难、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赴汤蹈火,血洒疆场;有的在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恶势力面前,坚持真理、捍卫正义,为真理昭然天下而不惜以身殉道;有的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拼搏进取,以常人难以有的毅力和刻苦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为人民为人类造福。无疑,只有他们才是人类的精英、民族的脊梁。因为,在他们身上,充分地展示了崇高的人格力量。

四、铸造崇高品格,实现自我超越

也许有人会说,崇高太伟大,离自己太遥远了,这并不是凡人所能达到的。的确,伦理崇高作为一种近乎理想化的修养和行为目标,要真正达到,不会是轻而易举的。然而,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在历史和现实中可以被称之为崇高的人们,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作为凡人而存在而生活的。与一般人不同的是这些被称为崇高的人们,之所以被称为崇高,只是在于他勇于追求人生的终极价值,并在追求中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应该承认,能否达到崇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什么人,从事什么职业,而在于你是否真的愿意为此做出最大的努力。

追求崇高的人们,不妨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铸造自己:

首先,加强平时的道德修养。伦理崇高作为道德主体的一种品格,一种形象,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修养和积累的结果。雷锋的形象是崇高的,就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对任何时候出现的私心杂念,他都能及时给予无情的剖析和克服。徐洪刚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盘肠洒血勇斗歹徒,谱写出一曲回肠荡气的人生正义之歌,则是与他平时自觉修炼其无私无畏的精神品格分不开的。所以,人们若要追求崇高,就必须注意加强平日的修养,努力在培养公正、无私、勇敢、进取、敬业等基本品格上下功夫。

其次,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追求终极性的人类发展目标。人生进步,不能没有理想之光的照耀,不能没有对人类进步终极价值的关怀。历史上诸多杰出人物,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尽管不同,但都不是只为个人或小集团服务的,而是把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放在第一位。我们今天就是要树立起为人民、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表人类伟大进步的信念。

再次,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在奔向崇高的人生旅途上,困难、挫折等是无法避免的,能否披荆斩棘,始终勇往直前,在更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个人的意志力。为此,人们应当时时处处地刻苦磨炼自己的意志,有意识地接受各种艰苦环境的锻炼,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

最后,培养勇于牺牲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曾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追求崇高,就更离不开牺牲。追求崇高,必须是无畏的,而只有无私才能无畏。为此,人们应该着意地培养自己的无私无畏的品格,在处理日常的各种利益关系中的矛盾冲突时,要努力做到不计较或少计较眼前利益,不计较或少计较个人得失;要把眼光放远,把眼界抬高,要敢于在人民、国家和民族利益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

标签:;  ;  ;  

论“伦理崇高”_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