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教学案例论文_章诗星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案例论文_章诗星

设计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节课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本课我以读为线开展教学:读通,品诗韵;读懂,明诗意;读透,悟诗魂。通过读,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兴趣。

目标设计:

1、通过字正腔圆、有节奏地朗读、流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2、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情。

学习重点:体会词的写作意境学习难点: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情境,导新课

猜猜看:宋代有一位女词人,她是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是谁?(李清照)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渔家傲》来体味她的故事。(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开始好比一幕剧的序曲一样,好的导入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八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强,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易于直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环节二:读通,品诗韵

1、字正腔圆地读,读正字音。

2、有板有眼地读,读出节奏。

3、听范读,明不足。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4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来读一读这首词,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诵读《渔家傲》)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词)

[教师]:非常流畅,但是有一点点紧张,读错了一个“举”字,以及“闻天语”,还有一个字比较关键,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学生]:转(zhuàn)。

[教师]:它是一个多音字,表示旋转的时候,它读转(zhuàn),表示转弯的时候,他读转(zhuǎn),那么在这里读转(zhuàn)。

[教师]:好。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读出节奏的变化?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停顿上的处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教师]:这位同学她不仅仅做了简单的四三节奏的处理,而且还有不一样的重音和停顿,尤其是这两句,我注意到,虽然这两句字数一样,但这位同学根据词义的不同在停顿上做了处理。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闻/天语,起。

[学生]: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师]:诗词就该这样美美地读,将诗词的音韵美读出来。

[教师]:现在来听听范读,看看是范读读的好还是那位同学读的好?

[学生]:范读。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范读读的好?

[学生]:我们对诗意不了解。

[教师]:请[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朗读的设计是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字正腔圆地读,有助于教师进行预习效果的检查及加强指导。有板有眼地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找找规律,进一步促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前两次读时可能部分学生会有点漫不经心,范读的示范可以瞬间点燃学生的兴奋点,为学生营造一本氛围,把学生带进文本认真倾听,争相查找自己的不足:由于诗意不理解,所以语气、语调、语速处理的不好导致不能情真意切的朗读,为后文理解诗意做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学环节三:读懂,明诗意

1、出示写作背景: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2、[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出示(ppt2)

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坐在船上,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迷迷糊糊)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上的仙山上去吧!

[教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展示一下诗意?

[学生]:......

[教师]:此时此刻你头脑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那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你的心情如何?酝酿一下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

[学生]:......

[教师]:朗读时,你在哪些地方做了怎样的调整?

[学生]:......

[教师]:你们相比之前有了一点进步,语调抑扬交错变化。诗言志,歌咏言,请同学们边读边体会作者情感的语句。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诗中有情。如何将诗歌的意境变成一幅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在深情的“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前提是结合背景理解诗意。闭眼浮现画面,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到那种“淡淡的哀愁”的氛围中。

教学环节四:读透,赏诗情

1、出示背景

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皇帝只为能偏安一隅而一味求和,置百姓于不顾。后来金兵入据中原,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2、请大家按照以下句式赏析这首词。 我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赏析角度:抓意向、炼关键字、赏析修辞、析表达方式、描写手法、抒情等方面)

例:我最喜欢“我报路长嗟日暮”这一句,因为词人结合自己的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上下求索的精神隐括入词,只用“路长”“日暮”四个字,就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表达出来。同时词人以一个“报”字与上阕的“问”相呼应,整首词就由上阕的写景转入抒情。

[教师]:知人论世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创词的意图,请同学们借助背景按照以下句式赏析这首词。

[学生]:多人交流。

[教师]:现在我们带着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境界的追求自由朗读这首词。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请一个[学生]来朗读。

[学生]:......

[教师]:你在哪些地方做了怎么样的处理?

[学生]:......

[教师]:这一次较上一次,又做了调整,语气轻重处理不错,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写作背景我选择了与诗歌内容最切近的,让学生从背景回到李清照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感性情感体验,将生活实际与内容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分析诗人的情怀。情感是朗读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朗读是苍白的,而富有激情的朗读则给人享用不尽的美感。再一次让学生自己揣摩语气、语调、语速的处理,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养成纯正的文学素养。

论文作者:章诗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案例论文_章诗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