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它是由核心层的企业精神、中间层的企业作风、外围层的企业形象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部分组成的。未来总是从现在起步。我们想通过目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企业文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企业文化自发形成时期。企业文化理论是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由美国人提出,因此在这以前企业文化建设大都具有自发性质。新中国成立前的企业文化,就处于自发形成时期。从30年代起,一些优秀的民族实业家就在自己创办的企业中培植自己的精神和作风。如宋裴卿于1932年创办的天津东亚公司,有厂训、厂歌、厂刊,有《东亚铭》、《东亚精神》,公司生产的“抵羊牌”毛线,在市场上20余年不衰。二是工业文化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企业并不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但是为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巩固公有制,就吸收了当时苏联的经验,形成了不同于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企业共有文化体系,被称为工业文化。工业文化建设在1953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取得了显著成果。工业文化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其特点是全国统一行动,典型引路,运动式推进。这期间,对工业文化影响最大的是“鞍钢宪法”和“大庆精神”。三是企业文化自觉建设时期。1984年湖北二汽创建的二汽精神、二汽信念,是我国引进尝试企业文化的先声。由此激发起我国的企业文化热。可是这一新鲜事物没过多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受到了冷遇。原因是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实质以及它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理解,以致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党的十四大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时,提到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1993年国务院14个部、局、总公司等在云南玉溪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出版了《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这样,企业文化理论的完善,使人们对企业文化逐步形成共识:中国需要抓企业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出现了,如首钢文化、联想集团文化等。

从十四大提出的“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和校园文化”,反映出几年来企业文化已在不断发展。《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等重要法律的施行,逐步完善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也为企业文化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所谓挑战,就是现在面临的、需要人们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它包括:(一)企业自主权缺乏与经营者总体水平不高并存。要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首先必须保证企业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优秀的企业文化还需要优秀的经营者去倡导、塑造和强化。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水平并不高。因此需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企业领导者,既要保证其对生产经营的指挥权,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临督制度”。(二)市场竞争激烈与竞争不公平并存。中国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过惯了依赖政府的太平日子,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对手有的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已陷入严重困境,根本顾不上搞企业文化建设。另外,健康的企业文化应当是正常的商业文化。这种文化只有在法制比较健全,商界实行公平竞争时才能普遍生长。(三)缺乏强有力的主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企业文化尽管可以有一定独立性,但它毕竟根植于一定的主文化土壤之中。我国民族工商业中出现的民生实业公司文化、北京同仁堂药店文化等是根植于传统的民族文化之中;50、60年代出现的鞍钢、大庆为典型的工业文化根植于优良的党风与民风之中。但从目前我国主文化状况看,确实已出现某种危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50、60年代形成的良好风气正在受到严重侵蚀,因而使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变得格外艰巨。

三、现代经济与未来的经济环境

未来的企业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就大多数企业而言,人们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会向什么方向演变?文化说到底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适应方式。未来的环境,尤其是经济环境的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文化的走向。针对中国企业,分析未来的经济环境,就是分析现代经济的特点。中国的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环境,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有四大特点:(一)生态经济。这一特点反映了现代经济的复杂性、有机性和动态性。复杂性表现为产业、行业、企业种类及其发展水平的千差万别。有机性表现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动态性表现为产业结构、行业构成、企业规模的演进变迁,此消彼长。(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企业制度自主化、经济活动竞争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营管理法制化,这也可以概括为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竞争性、分化性。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不会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三)全球一体化经济。这主要表现为,随着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生产要素超国界流动规模日益加大;跨国公司发展迅速;世界经济协调行动日益增多。(四)创新经济。这主要表现为,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企业竞争战略的方针;用于创新的风险投资增长迅速;创新范围扩大,节奏加快。

现代经济的四大特点,决定了未来的经济环境,也决定了今后几十年,企业文化将具有注重效益、重视服务、崇尚创新、以人为本、发扬团体精神等五大趋势,形成效益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和社团文化特色。

四、效益文化趋势

未来的企业文化一大特征是注重效益。从企业到个人均以高效益作为自己主要的价值取向。

所谓效益,就是实际利益与代价之比。效益文化主要表现在(一)企业的目标追求高效益;(二)企业管理更加追求精细化,全面开发各种资源,厉行节约;(三)个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效益主义倾向。因此,效益文化是由市场经济特点决定的。效益好,企业就可以实现生存发展的良性循环。效益不好,企业微利甚至亏损,就可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可见提高效益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能要求。企业员工个人同样关心企业效益,更有一种向高效益企业和部门流动的趋势。

企业以高效益为目标又主要表现在:(一)从增长取向转到利润取向。当前更多的企业在行为目标选择方面把增利润列为第一位,就反映了利润取向的大趋势;(二)从单一经营转向多角经营。市场供求形势变幻莫测,风险与机遇并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加上市场开放化,生产要素流动化,在利润和成长动机驱使下,企业必然要冲破行业界限,向一切有利可图的领域发展,从而使企业经营呈现多角化的趋势,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反映,是“技术人”向“商业人”的转变。而多角化经营已经成为国外商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三)从生产导向转向营销导向。发达国家的经济权力正迅速从制造商向经销商和零售商转移。现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变生产导向为营销导向,企业文化也由生产文化转向营销文化。

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看,管理日益精细化、集约化,这反映了人们价值取向及经营风格的深刻变化。在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中,日益重视科技进步,增加产品的技术和知识的附加价值。随着人们深度开发各种资源,信息意识将成为未来企业最重要的经营意识。重视时间价值,讲究工作效率,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实践。员工的效益主义倾向将日益明显,人们更看重实际利益,跳槽或被“炒鱿鱼”不再是新鲜事。人们也格外注重自身的人力投资,时间观念和信息意识都在不断强化。

五、服务文化趋势

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服务的世纪。重视服务将是未来企业文化的一大特征。

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好的产品意味着好的服务,服务已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谁能为顾客提供良好服务,谁就能占领市场,获取效益,争得生存发展权,这就是由顾客、用户、消费者的意志决定企业的利益。改进服务的预期效益超过其他经营手段,它既无止境,而且投入少,产出多。各厂商新的必争之地是为顾客服务,因为即使你的产品好,如果服务质量差,同样也不易赢得用户,占领市场。服务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牢固树立服务的宗旨和人们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执著追求。

经营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无穷源泉。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员、技术和资金发挥作用。为了使经营健全地发展,必须首先从树立经营理念开始。企业中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只是一部分员工,但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好坏都会影响到对顾客的服务。所以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严密的服务链,这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才有保证。

服务文化最直观的标志就是服务业的欣欣向荣,表现为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想用户所想,顾客满意就是效益,应该成为每个员工的信念。而且具有强烈服务文化的企业,总是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优良业绩,而是不断提出超越自我的新目标。因此,未来企业的优势,靠的是服务方面对用户的高度责任感。

六、创新文化趋势

创新就是创造与革新,是对新事物、新观念的创造与倡导,对旧事物、旧观念的改造与扬弃。具体说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开发出具有新功能(如性能、结构、外观等)的产品,以满足顾客新的需要;技术创新——发明和推广新的生产工艺,从而提高质量,成本下降,效率上升,更加安全;市场创新——开辟新的市场,满足社会潜在需求;组织创新——实行更有效率的组织方法和管理体制;管理创新——提出并采用新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观念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思想并得到贯彻。

创新之所以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并成为现代企业的座右铭,就在于市场经济中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因为,创新能创造巨大效益,而且它既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又是企业经营的大势所趋。创新观念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普遍的意识,在我国,也正日益深入人心。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经贸委从1993年起开展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实力百强评价,当年的百强企业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基本要素、科技投入、决策与管理、项目与成果、技术竞争与转让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等6个方面18个指标进行测算后产生的。统计数据表明百强企业各项反映技术开发实力的指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创新文化的企业,普遍是通过创新保持竞争优势,坚持创新传统,永不满足现状,并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创新活动。我国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已有近50年历史,这是我们深入推广创新文化的有利基础。当然,活跃的创新活动产生于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这就包括舆论环境、政策环境、组织环境和领导环境。具有强烈创新文化的企业总是反复宣传创新的意义,从领导到员工都鼓励尝试,容忍失败。为了鼓励创新,优秀企业通常都制订一系列相应政策和制度,如目标管理制度、推动竞争的政策、支持革新闯将的政策及奖励革新者的政策等。创新需要较大的自主权,需要宽松的组织环境,需要加强沟通,创新文化浓烈的企业总能满足这些要求。在创新文化已确立的企业中,各级领导者大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不仅如此,创新文化所需要的领导环境还包括民主气氛,鼓励人们发表不同意见,欢迎员工对企业现有的产品、技术、营销策略、管理方式提出疑问。同时,创新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形成创新文化的企业都是十分重视这方面的资源投入。

七、人本文化趋势

普遍建立以人为本的信念,并付诸实践,将是未来企业文化的另一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本世纪50、6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个潮流,它主要表现为对人的重视,即“三部理论”。企业的存在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必须把满足用户需要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也必须充分考虑广大职工的需要。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本文化强调,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是平等的劳动者,都是企业的主人。而企业成功的关键也在人,企业活力的根本源泉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管理者,首要职责是培养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潜力,必须明确抓人的工作关键在抓思想。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也就体现在领导品格与人文技能方面。

我们把企业内人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的特色称为企业的文化气氛。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可以从企业的文化气氛中反映出来的。人本管理的文化标志主要有职工关心、热爱自己的企业;干部在做人的工作上舍得下功夫,企业内人际关系融洽;企业凝聚力强,对人才有吸引力;企业职工士气高涨,各类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持久、全面的调动;企业生产经营充满活力,产品和服务受到用户好评等。人本管理的本质是努力帮助人们实现人的价值,这就需要管理者为员工提供机会与条件,并根据员工贡献满足其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要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视人本管理的企业已有的经验是,重视舆论宣传与榜样示范作用,真心实意地尊重和依靠职工,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不断探索激励新思路,强调员工自我教育,发展自主管理。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高,关键在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建立和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将有助于实现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

八、社团文化趋势

未来企业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团文化将得到充分发展。社团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具有非盈利和民间化两种基本的组织特性。通常社团是按资历、籍贯、结业学校等关系组成的。在企业中,社团属于非正式组织。由于企业正式组织在满足人们需求方面的局限性,社团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可避免,一个重视人的企业应当敢于正视这一现实,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和利用,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社团文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个人知识技能的增长,增进社会交往,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从今后的发展来看,个人的兴趣活动及专业活动,要求突破单位范围而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志同道合者,这是社团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由于社团文化涉及的是一个群体,它的面要比个人宽得多,对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情感因素和关系网,任何管理者都忽视不得,而且社团文化包含着的有效互动关系将越来越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从国内外一些重视社团文化的管理者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亲自参加社团等非正式组织活动,可以起到联络上下感情、缓解劳资矛盾、沟通信息、增强企业凝聚力及培养管理人才的作用。情况表明未来企业文化中社团文化是人本文化真正发挥作用后才能正常发展的。

标签:;  ;  ;  ;  ;  ;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