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时代新篇论文

推进高质量发展 谱写时代新篇

奇海林

多年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西移的机遇,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加快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由贫困到全面小康的成长蝶变,成为西部地区地级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鄂尔多斯模式”。

启东市位于长江入海口,与上海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4%以上,速效氮90 mg/kg,速效磷4.63 mg/kg,速效钾152 mg/kg,pH值7.8-8.2之间,土质以轻壤为主,土层深厚。全市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山药种植的理想之地。山药能单独种植也可与粮、棉、油、菜作物间套夹种,十分符合全市多元多熟制耕作制度,经济效益高,亩产值可达9000元以上。

作为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城市,鄂尔多斯市委、政府根据国家要求及时提出“四大”(大煤田、大煤电、大煤化、大循环)、“六高”(高起点、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效益、高度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突破“资源诅咒”现象,走出了一条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快速崛起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宝贵的鄂尔多斯经验。

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鄂尔多斯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立足资源型地区实际,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由“快不快”向“好不好”转变,谱写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一)精心打造现代能源产业“四个基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鄂尔多斯强市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从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客观上存在着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解决“四多四少”问题的关键在于精心打造现代能源产业的“四个基地”。

词汇是英文的基本要素。由于受到学习者知识储备的影响,口译中常见的错误之一是措词不当,从而使译文表达得不准确。措词在口译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得当的措词会使译者的译文更加准确明了,词汇的选择大大影响了译文的质量。例如:

四是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市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力推进煤炭绿色生产,全面加强矿区综合整治,煤矸石、煤泥、劣质原煤等就地进行最大化循环利用,建设生态矿区,争取实现产煤大市不见煤。全面推进现役煤电机组减排升级与节能改造,严控煤电新建机组准入标准,执行超低排放标准,采用高效节水、节能技术,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集中攻坚煤化工高煤耗、高水耗、高碳排放、高浓盐水处理等技术难点,推进煤化工低碳发展乃至无碳发展。

政府治理制度改革应转变政府职能[5],把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以及加大对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监管等方面,将微观管理或运行权力下放给医院本身,既充分调动医院管理者积极性,发挥管理自主权,又维护医院所有者的利益和资产收益,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公益性要求。

糟糕的事情远没有结束,自从失去雨果,洛丽塔性情大变。有一天,洛丽塔像往常一样表演,可是表演中它突然对着离它最近的小女孩凶悍龇牙。工作人员呵斥着洛丽塔,可根本没起到作用,洛丽塔接着朝小女孩喷水。

二是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市已基本形成煤制油、气、醇、烃、醚等系列现代化工产品1500多万吨的能力,2017年以来,鄂尔多斯市14个企业园区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打造煤电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煤化工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天然气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即全市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逐步实现能源工业经济的绿色循环发展。到2025年,全市将生产绿色清洁环保现代煤化工产品2000万吨以上。

从北至南相互关联的基西米—奥基乔比湖—大沼泽地—佛州海湾生态系统被修建的水利工程割裂成一个大拼盘,原来由自然条件控制的片状水流被改变成由人工水工建筑物控制的、流向西墨西哥湾及向东大西洋海岸的线状渠流,生态条件的改变导致南佛州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显现。一是佛州的“液体心脉”奥基乔比湖受到严重污染。二是大沼泽地国家公园面临植物群落生存环境的改变。三是佛州海湾功能退化。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每年将可用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实施民生改善工程,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建共享水平,改善民生由总量累积向普惠均衡转变,使人民群众最大程度享有转型发展成果。按照明确“两个关键”、聚焦“五大重点”、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做好一个结合、开展专项治理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了贫困旗、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摘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是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今后10年,鄂尔多斯煤炭产量将稳定在7亿吨左右,到2025年,煤炭产量的60%需要通过“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到达全国各地,清洁绿色输出将达到100%; 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的80%将以清洁能源的形式输出到京津冀、呼包等地;3000多万千瓦火电、风电、太阳能电的二分之一将输往沿海城市。

一是新能源方面。从未来发展角度看,鄂尔多斯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可达3200小时,仅荒漠土地上太阳能光伏开发潜力就在1000万千瓦以上,其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风能资源总储量在5000万千瓦以上。要加快能源生产智能化体系建设,推进能源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培育能源大数据的新兴服务业态,打造能源产业发展新动能,建设新型“电源-电网-负荷-储电-输出”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产业链条,形成优质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突破500万千瓦。

三是国家现代能源技术集成基地。现代能源经济以技术为王、品质为王,发展现代能源经济要依靠创新驱动。鄂尔多斯市依托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根据产业路线图,绘制技术路线图。以建设大型、特大型安全高效矿井为重点,普遍实现煤炭开采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积极推广井下采选充一体化、保水开采、残留煤柱回收、较薄煤层综采、煤与瓦斯共采等先进采煤技术。紧盯煤炭地下气化、“一步法”制烯烃、煤基制氢、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电池、石墨烯等先进技术,率先研发示范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把鄂尔多斯建成清洁能源、煤化工、高新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的技术集成基地。

二是新材料方面。依托甲醇、烯烃、乙二醇、高岭土等基础材料量大质优的优势,鄂尔多斯市积极引进了兴洋新材料、伊腾高科、新长江铝业、新奥石墨烯等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1000吨聚苯硫醚、3000吨电子新材料硅烷、3万吨聚乙烯醇特种纤维、4.2万吨高纯铝、10万吨PVC糊树脂的年生产能力。隆通碳纤维、索能碳化硅、新奥石墨烯等一批高端新材料项目正在建设,易高碳纤维、华夏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等项目正在开展。

二是“做好”副中心城市。薛家湾、树林召已具备进一步做好鄂尔多斯市副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市委、政府提出要依托大路、三垧梁两个工业园区,努力将薛家湾、树林召打造成为对接呼包的重要节点。

水价改革是促进节约用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价格的调整通过两种机制来完成:一种是市场机制,一种是行政机制。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我国水业的价格形成机制基本上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模式,即企业申报和政府决定。这种传统的定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的与市场相适应的价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充分借鉴和吸收各国水价形成机制,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以市场为主、行政为辅、消费者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使之成为水务企业竞争机制的基础。

(二)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委、政府提出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将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着力在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上求突破,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增长极。

一是“做优”中心城区。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产业宜业、生活宜游的草原品质城市,全力打造功能完善、内涵丰富的城市核心区,东胜、康巴什、阿勒腾席热镇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按照高标准规划、同步性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原则,实现城区、园区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并逐步扩大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大力推进中心商务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增长极。

(三)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新任务,鄂尔多斯市以提升农牧林业产业化水平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现代农牧林业发展体系,全力建设呼包鄂城市群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积极实施“以种促养”的发展模式,落实“稳羊增牛”发展思路,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等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支持肉羊、肉牛、家禽、瓜果蔬菜、林沙五大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张规模,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牧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规模种养、就地加工、产销衔接、生产生活交叉渗透。支持加工型农牧林业龙头企业向一、三产业拓展,发展集生产、生态、旅游、休闲、科教为一体的农牧林业产业经济。多年来,阿尔巴斯羊绒经能工巧匠之手成为著名品牌“鄂尔多斯”旗下精品品牌“1436”之珍品,代表着顶级的羊绒品质。人们有理由相信,鄂尔多斯草原上盛产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再次刮起新时代的“鄂尔多斯风暴”。

三是“做特”旗府所在地和重点镇。坚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以基础配套、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环境改善为重点,全力推动县域内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特色城镇演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进10个重点镇开发建设水平,使之成为各类服务便捷、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型、商贸流通型、文化旅游型等各具特色、连接城乡、带动农村牧区的重点城镇。

四是“做强”各类园区。鄂尔多斯市现有工业园区18个,要坚持“开发一个、建成一个、收益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重点确保当年在建和续建完工项目,做好供水工程、输电网络、公路、铁路、管道等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的支撑力。引导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作发展,将当前实力较强且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工业园区作为重点,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全市承接外资、提升产业的高档次平台。

五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为主攻目标,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构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建设为鄂尔多斯带来又一次走向世界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坚持把开放作为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新格局。一是积极主动对接各类新政策,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持续深化经贸金融合作,四是着力建设交流合作平台,五是进一步密切人文交流,六是全力做好“保税区”建设。

如今的鄂尔多斯已逐步告别“一煤独大”的煤城历史,特别是在延伸能源资源产业链方面,创造出一系列国家与世界奇迹。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已形成现代煤化工产能1428万吨,在建现代煤化工总规模500万吨以上。2017年,全市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地级区域55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跻身全国三甲;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达356.8亿元,占全自治区比重达到20.9%;固定资产投资达306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77.9亿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559元和16729元。

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鄂尔多斯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扎扎实实、久久为功,也需要立足市场、科技推动,还需要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更需要改革开放、融入大局,跳出鄂尔多斯,深度融入世界。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刘 佳

标签:;  ;  ;  ;  

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时代新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