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经典: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论文

回归经典: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论文

回归经典: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李明

在历史的发展中,始终有两类人在不断光耀后世,一类是以亚历山大、凯撒和拿破仑为代表的英雄,他们以盖世奇功使自己传唱千古;一类是以柏拉图、孔子和伏尔泰为代表的智者,他们以睿智的思想关照人类的进步。同为人杰,后者却更显高尚和伟大,而卡尔·马克思无疑是这一群体中不朽的一位。以共性来看,马克思与其生前和身后的思想家一样,充满着对人类自身和未来的深深思考与关怀,并以其宏大精深的思想改变着后世及来者;而从个性而言,真正让后人把马克思这个名字铭记于心,并最终使他彪炳史册的则是他所论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其向往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一生写了许多著作来表达和阐述这些思想,其中被恩格斯称为“一部天才的著作”的就是这篇《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它不仅是一部政治著作、历史著作,更是一部科学著作。因为马克思在文中不仅记录和描绘了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之前,法国政治舞台上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而且通过对这一过程深入且带有讽刺的分析和揭露,发现了“理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历史的钥匙”,即政治社会领域存在的一个规律——阶级斗争的规律。这一规律曾被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理论武器去指导本国的革命实践并且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它对今天的我们理解和分析历史、政治和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怀着极其景仰的心情,我阅读和学习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马克思是深知法国历史的,所以在这部著作中他对法国的历史并未过多提及。但是,法国强大而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正是马克思书写这段历史的最大的背景。路易十四所建立起来的绝对王权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大陆最强大也是最封建的国家,虽然这种封建制度对当时法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也越来越成为法国生产力发展最大的桎梏。而以1789年大革命为开端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激烈、最反复和最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国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的根深蒂固。从二月革命推翻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到建立第二共和国,再到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第二帝国,这段历史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中最为曲折的一段。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从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到正统派和奥尔良派的秩序党,再到波拿巴派之间的政治斗争,表面上是共和制与帝制的争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的斗争。显然,在这次斗争中资产阶级再次处于下风,路易·波拿巴得以复辟帝制,马克思称这是一场“笑剧”,并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了尖锐、深刻的批评。

立足于“道”的特性,切合统治者“不殆”的欲求,从而树立统治者依“道”而行的思维,明确告知统治者只有依“道”而“知止”,对自身的扩张欲或争斗欲加以节制才能够达到或接近“不殆”。 例如: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后来控制国民议会的秩序党,他们面对波拿巴的公然挑衅不仅没有抓住机会坚决地进行反击,反而是害怕人民的革命,害怕失去资产阶级在议会中所占有的地位,其结果则是让波拿巴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最终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在波拿巴解散了巴罗内阁之后,秩序党与波拿巴的矛盾激化,但是1850年3月10日的补选使波拿巴看到了革命的危险,所以他又故技重施,他向议会请罪,并且表示下定决心遵从议会的决定组织内阁。面对波拿巴虚伪的“臣服”,“秩序党未能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它不但没有大胆地抓住这个送到手上的政权,甚至也没有强迫波拿巴恢复在11月1日所解散的内阁;它满足于用自己的宽恕羞辱波拿巴,并使巴罗什先生加入奥普尔内阁”。秩序党满足于这种妥协,不敢大胆地与波拿巴斗争,而波拿巴似乎也看透了秩序党的这种软弱,所以当革命的危机刚刚过去,他就再次向国民议会发起了新的进攻,就这样一步一步,秩序党先是失去了议会制内阁,后是失去了军队总指挥权,接着失去的是议会多数,最后是自身的分裂及议会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覆灭。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资产阶级在面对封建势力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是这一步步的妥协退让才让资产阶级亲手埋葬了自己。秩序党如此,山岳党亦是如此。不过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除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之外,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也还不够强大,占主流的是资产阶级化的大地产和金融贵族,他们本身就脱胎于封建势力,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尤其是在政治动荡时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需要的是稳定,既不需要无产阶级的革命,也不需要自身内部无休止的斗争。正是这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被波拿巴这一政客所利用,他打着“法国首先要求的是安宁”的旗号来实现他的政治野心,实现他“对帝制复辟的拙劣可笑的模仿”。

值得一提的是,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是获得法国农民的极大支持的,这引起了马克思对法国小农阶级及其对法国革命态度的思考。小农阶级是社会发展中具有稳定性、保守性、隔绝性、分散性的阶层和群体,尽管缺乏主动性与组织性,话语权和创造力有限,但在当时的法国,市民力量弱小,农民数量居多,反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小农阶级“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法国小农阶级的境况在二月革命后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依然承受着沉重的债务和赋税,生活悲惨,又加上“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送还他们”。于是,当拿破仑的侄子波拿巴去冒险模仿他的伯父时,这一预言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由此可见,小农对波拿巴的支持是出于一种“拿破仑”观念,而这一观念归根到底是“不发达的、青春年少的小块土地所抱的观念”,是由小农的自给自足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尤其是在小农的教育水平和政治觉悟还未完全提高的情况下,无论是帝制还是共和,能够改善小农生活的就会得到他们的拥护,而在当时法国小农的头脑中,拿破仑的帝制是曾经做到过这一点的。由是观之,支持波拿巴当选总统,乃至让其顺利建立帝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对小农的分析似乎也成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最好的注解——即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图4是微胶囊掺量分别为 0.2%、0.5%、0.8%时,3种微胶囊不同粒径的自修复试样在最大抗压强度的60%预压损伤后,在室温下养护 7 d 的强度修复率。由图4可以看出,微胶囊粒径在100~300 μm 范围内,强度修复率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粒径超过 300 μm 后强度修复率下降,由此可以得出,微胶囊的修复能力存在一定的极限,微胶囊与相似试件的力学性能匹配性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佳值。在施加一定的预压载荷情况下,随着微胶囊掺量以及粒径的增加愈合剂含量增加,更多的愈合剂在毛细作用下渗入基体裂纹中,经过养护愈合剂产生交联聚合固化,抑制裂纹继续扩展,从而增大强度修复率,使得修复效果更明显。

1948年12月10日,路易·波拿巴依靠农民的选票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自此也揭开了他复辟帝制的序幕。波拿巴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和他的秘密组织不断与国民议会和反对他的势力进行斗争。马克思称他是“流氓无产阶级的首领”,因为他把“所有各个阶级中淘汰出来的渣滓、残屑和糟粕看作他自己绝对能够依靠的唯一阶级”,所以他会用下流的手段进行政治斗争,即用虚伪的言辞和善变的面孔欺骗议会,用葡萄酒和腊肠来收买军队,再用军队来威胁和解散议会。而波拿巴之所以能够不断得逞,不仅仅得益于其个人的精明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其伯父拿破仑所赐予的虚幻的光环和资产阶级内部无休止的纷争所给予他的机会。因此,对于路易·波拿巴来说,更多的是时事所给予他的机缘,而并非其个人的雄才大略,所以他成不了英雄,更无法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最后终是逆潮而动,成为一个拙劣的模仿过去的政治小丑。不过仅从政治上的表现去评价波拿巴这个人物毕竟有失偏颇,如果结合他在法国经济上的表现则更加客观一些。在其执政期间,波拿巴鼓励发展工业和交通,不仅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而且法国经济地位也有所提高。由此来看,如果以资本主义发展作为衡量当时历史进步的标准的话,他在经济上的建树多少可以弥补其政治上的遗憾。

与面对封建制度和旧势力资产阶级表现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对无产阶级的痛恨和残酷镇压。无产阶级曾作为资产阶级的同盟军发动了二月革命,但是资产阶级却篡夺了整个胜利果实。面对这种情况,巴黎的无产阶级以六月起义来作为回应,并想把革命继续向前推进。但是此时的无产阶级却似乎已经成为“孤家寡人”,只有它自己在继续战斗,其结果只能是失败。马克思在给予六月起义同情的同时也在反思这次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在他看来,二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对革命形势以及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不足。“当巴黎无产阶级还陶醉于为它开辟的伟大前途并且认真地埋头讨论各种社会问题时,旧的社会力量却在集结,联合,醒悟,并获得了国内群众的意外支持”,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并没有认识到当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暂时解决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就会变得尖锐,而资产阶级却首先意识到了。而无产阶级也没有去发展自己的同盟军,壮大自身的力量,到发动起义之时才发现自己在孤军奋战,其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如此,马克思仍然主张无产阶级要与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对无产阶级中一部分企图与资产阶级达成妥协的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他们“醉心于教条的实验,醉心于成立交换银行和工人团体,换句话说,醉心于这样一种运动,即不去利用旧世界所具有的一切强大的手段来推翻旧世界,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办法,在自身的有限的生存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在马克思看来,这种退而求其次的方式是不能拯救无产阶级并建立新世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之进行坚决的无条件的斗争并推翻它,因此他对六月起义进行了肯定。六月起义中,“无产阶级至少是带着进行过世界历史性的伟大斗争的光荣而失败的;不仅法国,并且整个欧洲都被六月起义的地震所惊动”。它的经验和教训也将会为后来的无产阶级运动和革命提供借鉴。不过极为可笑的是,当资产阶级镇压了六月起义,停止了革命前进的脚步后,它自身也在慢慢地走上死亡之路,而导演这场“黄雀在后”闹剧并使法国历史陷入倒退的主角则是路易·波拿巴。

概念教学不应只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应让学生真正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过程到结果的原则,引领学生进行合情推理演绎,逐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马克思之所以能对当前发生的活的历史有这样卓绝的理解和透彻的观察,主要靠两点:一是深知法国历史;二是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深入研究。在这部著作中,贯穿于整个政变历史过程的正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最有特色的理论——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用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把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大地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等互相对立的阶级和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同立场和利益斗争描绘得活灵活现,他不仅指出法国革命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且指明了未来阶级斗争的结果必然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但马克思也清醒地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要艰巨与曲折得多。无产阶级革命就像“十九世纪的革命,则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被历史一再证明其正确性与真理性——不仅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前,斗争会几经曲折;就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社会主义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是在曲折的斗争中行进。从这点看,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斗争是怀着极大的信心和热情的,他从来没有对无产阶级的斗争的失败感到过绝望,而是把每一次的失败都看成一次经验和教训,看成是无产阶级的逐渐成熟并一步步接近胜利的必经过程。不过马克思从来也没有把无产阶级看作是孤军奋战的,他主张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要善于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而最佳的则是小农,因为他们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军”。当然这也正是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之后分析小农阶级特点的原因,其落脚点就是主张建立工农联盟。而且他的这种思想最经典的实践就是毛泽东把这一思想应用于中国革命并取得了成功。当然,今天的我们也应该看到阶级斗争的理论不是万能的,阶级斗争的理论仍然是有其时代性与实践性的,对它的误读、误解、滥用所造成的伤害也是值得警惕的。

总之,马克思的这篇《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令我获益良多。不仅仅是仔细学习了1848—1851年这段法国革命的历史,更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分析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或许在今天来看,有诸多其他的学说和理论同样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和洞察世界、分析问题,但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却是永不褪色的那一个,它的睿智的光芒具有穿透时空的能力,虽然相隔一百多年,却依然不减其启迪人类心智的魅力。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姜圻

标签:;  ;  ;  ;  ;  ;  ;  

回归经典: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