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服务创新论文

重庆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服务创新论文

重庆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市论文,技术创新论文,中介服务论文,体系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4)01-0063-04

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是在我国技术创新工程中,为实现我国技术创新战略而建立起来的中介服务组织,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于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 技术创新概念及其理论

1.1 技术创新的涵义。熊彼特1912年提出以创新为核心概念的理论,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1]国内外学者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2]

1.2 技术创新特性。1)创造性。这是技术创新最基本的特点。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运用于生产实践等等都是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充满技术创新活动的每一环节。2)系统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由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过程,整个过程从抽象到具体,一环扣一环,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风险性。在研究开发、生产试验、推广应用一系列活动中,其技术创新活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1.3 技术创新理论的内涵。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企业所启动和实践,以市场开拓为目标,以新技术引入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等环节,实现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它是由个体能力和群体能力所构成,体现在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人力、物力、资金、机制等创新资源作保证,然而,在企业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研究开发能力有限、创新人才匮乏等情况下,企业需要利用和借助“外生”资源——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注入外部创新活力。2)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产生了对中介服务的需求动力。由于企业经营战略多元化,其产业结构逐渐由单产业结构向多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型向技、工、贸一体化转变,因而对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提出了要求,也就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中介等产生了需求。3)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资源的集成。创新活动过程始终伴随着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由于企业通常无法控制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所有资源,因而需要利用和通过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所集成的各种社会资源为其提供综合性服务。

2 我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现状

我市大多数中介服务机构是在重庆直辖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料表明(注:《重庆市科技中介机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报告第12页。):截止2001年底,全市有独立中介服务机构约820家,其中:企业性质800家,事业性质20家;从业人员6 000人;2000年实现总收入2亿元,上交税金约300万元。

2.1 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是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并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科技部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市拥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5家,其中综合类12家,行业类3家;从业人员116人。

2.2 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技术信息、咨询的中介服务机构成效显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咨询公司、情报信息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是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技术信息、咨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我市技术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机构大多数始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较早,因此已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市共有科技情报所15个,其中:市属机构4个,区市县属机构11个,综合性情报机构13个,行业情报机构2个(注:重庆市科学技术要览(2000-2001年)。)。自我市信息、咨询机构成立以来,为企业开晨信息检索、科技查新、专利申请、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等信息服务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3 为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要素提供服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正逐步发展。技术市场、科技条件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是为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要素提供服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我市技术交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1988~1998年共组织各种技术交流交易会8次,成交额达到165 432万元;举办国内技术培训、技术推广、转让咨询、经贸洽谈、研讨、讲座、出国考察等活动236次,创收198.4万元。市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1994年成立以来,已为近300项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评估怍价,评估值近30亿元人民币。

3 我市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认识上存在着不足和误区。1)对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认识。由于我市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起步较晚,其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企业以及社会对中介机构还缺乏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中介机构在中小企业以及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认识更为不足。有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甚至有人还认为是“二道贩子”。2)把减少政府办事程序等同于技术创新中介服务。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正逐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由于我市目前国有性质的中介服务机构相当一部分由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建立,有的还承担起了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因此部分人片面地认为政府又在增加了一些中间环节,甚至认为是设置障碍,有悖于国家政策。

3.2 机构规模小,发展不平衡。我市中介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人员少、投资小、资源少的状况。除西南信息中心、重庆市科技信息中心、重庆市高技术创业中心及其他少数中介服务机构外,其他中介服务机构规模则相当小,其注册资金在30万元以下、人员在20人以下的占绝大多数,其基础设施、服务资源较差,自身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既不能正常开展业务,更无法实现国家科技部提出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目标。

同时,受观念、技术水平、资金、人才和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第一,我市中介服务机构已达820家,但总的来说,主城区好于郊区,政府部门组建的中介服务机构好于民营中介服务机构。第二,综合类机构多,专业性机构少。第三,不同领域的中介服务机构也具有不平衡性。一般来说,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较快,而为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要素提供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较慢。

3.3 公共信息基础薄弱,信息流通不畅。技术及技术相关的信息我市区域性信息网络还未形成,信息资源分布在各个部门,难以共享,加之中介服务机构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使中介服务机构更多地依赖社会关系和非正规渠道去获取信息,导致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获取信息的非常规性又进一步导致了各中介服务机构间的不公平竞争。因此,公共信息渠道不畅、售息供应不足已成为我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一大障碍。

3.4 体制和机制的制约。目前,我市中介服务机构,有的是事业性质,有的是企业性质;有的是依托某机构建立,有的是独立产生;有的是由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创办,有的则属民营组织。因而存在着性质不同,所有制不同,国有性质占主导地位,非独立机构占多数的特点。1)事业性质的中介服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企业的经营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由此造成服务方式多变,进而产生服务效果的差异。2)随着市场的发展,国有性质的中介服务机构体制上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国有性质中的中介服务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沿袭了计划经济模式,存在着:市场意识淡薄,怕担风险,缺乏竞争;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差;服务内容单一,系统服务能力不足;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政府色彩较浓,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是由于国有性质中介服务机构的经费、场地等一般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加上一定行政职能的赋予,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有的甚至出现了行业垄断现象,导致不公平竞争,客观上也压抑了民营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三是两极分化严重。政府创办的中介服务机构由于能够得到支持和扶持,因而是越来越好,而其他则越来越差。3)运行机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市相当部分中介服务机构还没有建立起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特别是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还跳不出“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框框。在用人机制方面表现为: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论资排辈;提拔人才随意性很大,凭关系。在分配机制方面表现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互相攀比;赏罚不明、奖惩不分,等等。

3.5 中介服务能力较弱,范围较窄,水平较低。一是专业性人才缺乏,服务能力较弱。我市相当部分科技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未参加部级举办的高层次专业培训,故知识背景单一,专业能力差,经验不足,特别是熟悉科技中介服务业务的跨学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二是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较窄。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将其业务仅仅定位在开展一般性的信息咨询业务或低层次的服务业务上,没有特色,专业化水平低,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三是资源匮缺,服务手段较差。目前,我市很多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采集能力很有限,信息的采集——整理——发布体系还未形成;既未建立专家资源数据库,也未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同时,服务手段落后,在具体服务中表现出“软”性服务较多、“硬”性服务较少;易开展的活动多,特色性活动少;基础性活动多,专业性活动少。四是多数中介服务机构还没有创出自己的品牌和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3.6 有利于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环境未形成。1)中介服务机构地位不明确。我市多数事业性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原则上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事实上这些机构的非盈利性未得到真正体现。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中介服务机构还存在着部门垄断、机构重叠、业务交叉、结构不合理、相互间不配套不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2)技术商品有效供给不足,中介难度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个人的发明成果,由于缺乏中试环节,大多数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离生产应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成果成熟度低,需求方接收困难,中介难度大。3)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市场秩序不规范。目前,除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外,我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健全,如政策扶持方面,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如税收减免等;在行业管理方面,除咨询、评估、技术市场等领域有行业管理措施外,其它领域少见有类似制度实施。

4 我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4.1 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以专有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紧密联系,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撑服务,特别是在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应把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到发展市场经济、发展重庆经济,培育市场体系的高度来认识。同时加强领导,把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扶持、激励、规范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推进我市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第一,我市中介服务体系应根据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综合类中介服务机构;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建立和发展一批行业类中介服务机构;围绕促进我市科技与金融结合,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转变政府职能,培育要素市场等方面,建立和发展一批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第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办一批示范性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行业示范、区域示范,并带动其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使之形成我市开放协作、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中介服务体系。第三,打破信息封闭和信息分散的不利局面,充分整合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信息研究分析机构的信息资源,在政府的指导下,搭建起我市区域性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起重庆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信息网络系统,使该系统与各个中介服务机构互连互通,实现资源共享。

4.2 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中介服务能力和水平。1)构建中介服务业务体系,中介服务机构应根据企业的客观现状,坚持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广泛开展咨询,技术、信息、人才和技术中介、培训服务,以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等,使之形成多形式、全方位的业务体系。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当前,企业最迫切、最急需的服务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对相关信息的需求;二是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三是对技术和高科技项目的需求;四是对资金的需求。中介服务机构应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第一,通过“重庆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网络系统”以及其它信息渠道,建立起“采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定期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机制,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第二,通过建立专家数据库和其他各类人才数据库,以及人才培训等,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服务;第三,通过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项目数据库等,为成果供需双方提供“项目配对”、“项目嫁接”服务;第四,通过帮助中小企业申报国家计划项目(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引入其它组织投资等,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3)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因中小企业分属不同的行业,故其运行和管理模式存在着不同。中介服务机构应以企业需求为中心,针对企业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

4.3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1)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一是建立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明确培训目标,突出培训重点,制定培训计划;二是建立上岗培训制,即凡未参加相关培训的人员,原则上不允许上岗;三是把岗位与从业人员所取得的资格(资质)结合起来,推行持证上岗制;四是加大对人才培训的投入力度,从制度上、资金上保证我市中介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2)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中介人才。应注重人才结构,包括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注重人才队伍的稳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有效改善我市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结构。3)建立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证,颁发信誉等级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并长期、持续、严格地进行下去。4)加强从业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建设的同时,注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4.4 加强管理,建立行业自律制度。1)加强指导和管理。政府应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注重对不同类型的中介服务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机构、技术市场等进行分类指导,制定我市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规范其行为,并实行行业准入制度,通过制定相关标准、资质认定条件,采取年检、抽查等措施,实现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有效管理。2)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应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其行为。其一,行业协会应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制定和实施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违规惩诫、资质认证、信誉评估等行业管理制度。其二,组织本行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共同维护,形成重合同、守信用、诚信经营的行业风尚,使行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其三,通过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规范化、服务本地化、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化活动,强化行业自律、建立良好的信誉体系。

4.5 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良好环境。1)政策环境。政府应把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将科技创新计划、先进技术推广等一些具体工作,委托给有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去实施,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咨询”制度和评估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制定优先扶持和重点支持计划,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对规模较大、功能较强、有带动性的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公益性机构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以培育出一批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评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等,通过优先扶持和重点支持计划,树立典型,形成一个“点”,再通过这个“点”,影响一面,带动一片。2)法律环境。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环境建设,逐步明确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理顺政府与中介服务机构的相互关系,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完善、市场竞争平等的良好法律法规环境。3)市场环境。在当前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中介服务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通过其一定的政府行为来引导、推动、促进中小企业对中介服务的需求。其一,树立品牌和示范,增强中小企业对中介服务机构的了解。其二,设置专门的基金或实施专门的计划为中小企业使用中介服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通过减免税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使用中介服务。

标签:;  ;  ;  ;  ;  ;  ;  

重庆市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服务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