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_张晓红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甘肃兰州 730084)

【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炎琥宁、α-干扰素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炎琥宁)、乙(α-干扰素)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无巨大差异(P>0.05),但甲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差异存在比较价值。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α-干扰素与炎琥宁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炎琥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作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首选药物。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α-干扰素;炎琥宁;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078-02

儿童时期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与感染、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对小儿身体健康形成严重威胁,此外该疾病还具有一定传染性,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很多,传统多应用病毒唑、利巴韦林治疗,但临床疗效并不显著。炎琥宁与α-干扰素是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本文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种药物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进行如下总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有患儿150例。甲组患儿年龄在6个月~10岁之间,平均年龄(6.4±1.8)岁;乙组患儿年龄在6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6.5±1.5)岁。两组患儿在临床基本资料方面无巨大差异(P>0.05)。

1.2 方法

甲组患儿应用炎琥宁(国药准字号:H20046110 生产企业: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1次/d,10mg/(kg·d),实施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d-5d,乙组患儿应用α-干扰素(国药准字号:S19990013/S20030052/S10960023生产企业: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治疗,1次/d,5万U/(kg·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d~5d。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接受治疗后1~3d,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鼻塞、咽充血、流涕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疗效为显效。治疗后1~3d,患儿体温降低但未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疗效为有效;治疗后患儿体温与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加重,疗效为无效。详细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核对,(x-±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接受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在临床疗效方面,甲、乙两组患儿无巨大差异(P>0.05),差异无比较意义。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

甲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乙组患者治疗期间有21例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反应,3例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6.00%。经统计软件分析,在不良反应方面甲组显著低于乙组(P<0.05)。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时临床常见疾病,由于儿童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尚2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成人相对低下,发病率较高。上呼吸道感染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主要涉及喉、气管、眼、肺等器官,尽早接受有效治疗临床意义重大。

现阶段治疗病毒感染尚未有显著效果的特异性药物,以往多应用利巴韦林、病毒唑等药物,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Α-干扰素能有效阻断病毒与病毒核蛋白复制所需酶生成,同时能增加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在抗病毒方面效果显著[1]。本次研究的乙组患者应用α-干扰素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为16.00%,这主要是由于α-干扰素存在短暂的骨髓抑制效果,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发生短暂降低[2],因此用药后患者会出现对应的不良反应。炎琥宁是高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成为为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是从植物穿心莲叶中提取出来的,通过人工半合成,能有效抑制早期炎性渗出,增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能特异性增强肾上腺皮功能、镇静功能,提升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具有抗菌、抗病毒双重效果[3]。本文甲组患者应用炎琥宁治疗,临床疗效为90.67%,且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该结果说明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炎琥宁疗效显著,且不会对患儿各器官、系统造成损伤,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病毒感染是导致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下,感染病毒后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对身体与其他器官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同时病毒感染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丧失,易出现二次感染,故尽早实施科学治疗非常重要。此次研究,应用炎琥宁治疗的甲组患儿与应用α-干扰素治疗的乙组患儿在临床疗效方面无巨大差异(P>0.05),但甲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α-干扰素与炎琥宁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炎琥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作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杜燕.探讨炎琥宁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93-94.

[2]史云会.炎琥宁与α-干扰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8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4,(36):171-172.

[3]孙岩.炎琥宁联合α干扰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93-94.

论文作者:张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_张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