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观视角下我国线上影子教育的治理路径探究论文

教育生态观视角下我国线上影子教育的治理路径探究论文

教育生态观视角下我国线上影子教育的治理路径探究

焦玉婷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上海 200062)

摘 要: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线上影子教育的蓬勃发展,采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其发展,可以揭示其产生的内在逻辑,即线上影子教育是教育市场供需双方相互博弈的结果。从传统的线下办班扩张到线上的课外补习,这一方面解决了校外培训机构在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但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给各参与主体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生态观以整体系统性和动态开放性为原则,要求各主体协同参与,共同治理线上影子教育,促进教育生态良序发展,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线上影子教育;教育生态观;教育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生态观视角下的线上影子教育

专门的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因其理念适用范围广,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首次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使其开始应用到教育领域。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教授劳伦斯·克雷明最早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论述。教育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的观点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学科,促进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环境,提高教育的效益〔1〕。教育生态观强调对教育现象进行生态分析,是一种注重整体和谐、动态开放、追求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式。运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分析我国线上影子教育的现状,探究治理路径,能够为线上影子教育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影子教育的补充性教育功能。

“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又叫作“私人补习(private tutoring)”,1992年史蒂文森和贝克在研究日本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中发现此现象并提出此概念〔2〕。马克·贝磊在对教育补习作了系统化研究分析〔3〕之后对“影子教育”进行了描述性阐述:发生在正规学习教育之外,旨在提高学生学业表现的一系列教育活动〔4〕。影子教育因主流教育的存在而存在,其规模和状态也随主流教育系统变化而改变;因影子教育特征的不显著,社会公众的注意力难以关注到它〔5〕

要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就要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通过其外在表现发现其心理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特殊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形成了特殊而柔弱的心理。通过对大量单亲家庭子女的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处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以下几种问题特征表现比较突出:

在国内,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催生了一些小规模的私人辅导班。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第三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和通讯技术的制约,这些辅导班只是零散存在,主要提供成人教育和语言艺术类的培训,不具有规模化的影响力。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五条指出“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影子教育存在的合法性,针对中小学生的课外补习迅速扩张。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作为民办非学历教育的课外补习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线上影子教育的概念界定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能够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6〕。“互联网+”对教育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教育内容的融合和组织管理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为教育的建构与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在形塑主流教育的同时也深深改变了以面对面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影子教育。影子教育从线下急剧扩张到线上,一方面缓解了传统线下影子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又催生和加剧了新的社会教育问题。

其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虚假宣传。线上校外培训机构采取的主要是网络宣传和电话销售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通过网站建设、网页广告投放、搜索排名微信获客等方式迅速扩大市场影响和抢占市场份额。线上校外培训机构的电话销售顾问既受到绩效工资制的激励又受到订单保底制的压迫,致使电话销售人员容易夸大事实、包装产品、设计话术,甚至虚假宣传。当课外补习转到线上进行,家长选择补习机构更看中的是师资水平的高低,电话销售顾问对名师的包装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除此之外,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制造社会的教育焦虑氛围,运用各种层出不穷的价格活动和销售策略,从消费心理和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突围,取得了商业性层面的进展。

二、线上影子教育的现状

(一)供给侧:线上影子教育的市场乱象

线上影子教育的消费者——家长们之间的竞争在市场营销策略的鼓动下不断增加补习支出,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教育焦虑迅速升级为社会教育焦虑,引发新一轮抢夺优质教育资源的大战,线上校外培训机构趁机提价,教育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几家主要的线上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显示,小学到高中学段平均收费从每小时100-350元不等,每次购买课时在40-100小时不等。为了减轻家长一次性支付上万元课时费的消费心理障碍,还推出各类分期付款、团购拼单等付费方式。总体上来看,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影子教育占教育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同样呈增长趋势。

中国最早介绍引入“影子教育”概念的学者彭湃认为:它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7〕。与“影子教育”内涵相当的表述还有“教育补习”“课外补习”“课外辅导”等,目前关于“影子教育”的概念界定虽然具体表述略有差异,但是基本内涵大体已达成共识。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本研究将“线上影子教育”界定如下:一是就学科而言,由于补习目的不同,本研究主要聚焦对主流学校所授学术学科的补习,如语文、数学和物理等,该类补习主要指需要通过考试方式进行评定,被明确地应用于教育系统内部对学生进行选拔的过程〔8〕,与非学术学科相对;二是就学段而言,由于补习的规模在不同教育阶段具有差异性,本研究主要考虑基础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三是就补习提供者而言,由于公益性组织机构和单个人提供的补习服务具有特殊性〔9〕,本文主要考察营利性的教育机构提供的补习服务;四是就实现形式而言,区别于传统的线下补习形式,本研究主要关注在互联网条件下从招生、教学、管理都采用线上方式的补习形式。

对上述线上影子教育供需双方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生态观视角来审视,以揭示线上影子教育多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教育生态观所具有的整体系统性和动态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进一步理解线上影子教育的内在产生逻辑,为实施有效的教育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其二是盲目扩张忽视教学和管理质量。线上影子教育市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由于缺少必要的规范,各种良莠不齐的教育机构挤入在线教育市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2.01亿,较2017年底增加了4605万,年增长率为29.7%。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1560.2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2692.6亿元。2018年初以来,一系列强有力的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但是其中缺乏专门针对线上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举措。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校外培训机构盲目扩张,一方面致使现有师资难以满足需求,超负荷完成教学任务造成职业倦怠,降低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培训机构降低招聘教师标准,师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由于缺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配置,市场扩张之后积累的庞大客户群体的后期管理服务质量急速下降,降低了学生和家长的课外补习体验,甚至引发消费纠纷。这些市场乱象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由于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兴办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谋求企业发展的营利性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二)需求侧:家长、学生与主流学校教育的困境

线上影子教育的实质是将教育服务商品化,即教育服务成为一种明码标价的商品在教育市场上进行销售。校外培训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忽略行业自律,加之政府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缺乏对课外补习市场的有效监督,导致了影子教育市场面临在线形式爆发出新的问题。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四因素三水平,即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主要元素的正交因素水平表列于表3,正交试验结果列于表4.

线上影子教育还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学校教育。其一是改变了传统教学形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学生和辅导教师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通过视频会话和屏幕共享开展教学活动。其二是改变了师生关系,不同于主流学校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带来的疏离感,影子教育背后潜藏的是消费者与教育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市场化关系,集中体现在教育服务提供者主动寻求师生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其三是改变了课程设置,线上影子教育多采取小班化教学或一对一教学,可以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用个性化教学取代标准化教学。其四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学校教育中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公共教育资源。因为参与了课外补习,学生在主观意愿上对学校教学内容产生懈怠,同时学校教师认为学生会在课外补习中得到辅导,因而会刻意减少教学内容。

这场“教育竞备赛”使得学生们深受其害。他们一方面失去了应有的休息时间,这是由于学生们仅有的课外时间与可以灵活安排上课时间的线上影子教育实现了无缝衔接,加重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特别是其中一些“抢跑”学生,他们早已通过课外补习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因而他们容易在学校的日常学习中失去学习热情,反而大大降低了该类学生的学习效率,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对课外补习的依赖。另一方面,学生们和在线辅导教师的情感互动失去传统线下面对面教学的真实感,教学过程变成了程序化的知识输入,强化了应试教育的思维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家庭收入的总体增加,再加上传统儒家文化崇尚教育的影响,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补习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面对市场化的影子教育,家长需要在影子教育市场中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方法,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切忌盲目攀比跟风报班。如果确实有需要课外补习,家长也要学会根据孩子的补习需求和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对补习机构资质和师资等方面进行多方比较、慎重选择。尤其是在互联网条件下,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降低,鱼目混珠的机构大有所在,这对家长的自主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线上影子教育的治理路径

1)需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将休闲农业发展成乡村旅游,从而促使乡村文化产业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促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为农民增加就业渠道,将农村闲散的劳动力进行聚集,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当下,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园均按照“产加销、游购娱”的形式发展,创立科技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田园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旅游形式,促使整个农村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农民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为了有效地维持差异,教育竞争已经从主流学校教育转移到影子教育领域,线上教学更是最大程度地催化和加剧了竞争,拉大了教育不公平。高昂的补习费用阻隔了无力承受经济重担的低收入家庭,拉大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差距;同时加重了中等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易引发家庭经济危机和家庭教育焦虑;对高收入家庭来说几乎难以造成较大的经济影响,保持了其享有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为了进一步巩固接受影子教育学生的相对竞争力,校外培训机构会通过价格手段直接把一大部分人排斥在优质稀缺教育资源之外,家庭经济资本成为通往更有保障的教育资源的金钥匙,因而可能提高原本在同一水平的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使其更容易在考试竞争中胜出,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国家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政策,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享有平等接受质量相当的教育权利〔10〕。但是线上影子教育的不合理扩张,利用市场化的消费竞争机制破坏了教育公平的政策初衷,家庭经济资本阻碍了教育跨越代际传递。我国主流学校教育系统正在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而线上影子教育竞争却使得更多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学生集聚,扩大了学生获得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水平,拉大了教育结果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和阶层差距,从而对实现教育公平目标构成了巨大挑战。

(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教育价值

线上校外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也从侧面反映了主流学校自身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以及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因此,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学校需要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第一,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以及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是影响家长是否选择参与课外补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影子教育愈演愈烈的背后,实际上有一部分原因是学校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合谋”,他们在“减负”的掩护下有意减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课外补习,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第二,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阵地,不能让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要深入推进新课改,在紧抓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更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第三,学校应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目标,摒弃传统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评价标准,坚持评价的多元化,增强学校的教育价值而非简单的成绩提升功能。

(三)提升机构管理水平,发挥补充性教育作用

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应该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促进机构实现健康长远发展。实际上,在线形式的校外培训通过技术媒介作用于影子教育,直接改变了课外辅导的授课模式——从线下转到线上,但其背后实际上拥有一套完整的运作管理流程,这与传统的线下影子教育相比呈现出更多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对其展开规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实现了商业化运作的教育服务提供者,线上校外培训机构需要做到教育性和商业性的有机统一。教育性意味着,机构从事的是教育生产服务,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协同正规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商业性意味着逐利是企业的根本追求,但教学质量是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线上形式加剧了辅导教师的流动,而校外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因此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稳定师资供应。通过树立良好的服务口碑,不断提高机构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影子教育的补充性教育功能。

在作文教学这方面,寄宿制学校不单是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这种主动是自律的,不是在老师的强迫之下做的,主动发现生活的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写作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发展自己,升华自己,充分享受学习和收获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积累生活素材,才能进行“生活写作”的改革和发展。

(四)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教育市场秩序

政府监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实现某些公共目标通过法律授权,制定并执行一些决策,调节市场配置或对企业和消费者行为的规范与制约〔11〕。教育事业是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基本领域,政府对教育领域实施市场监管的目的是在法律范围内,促使微观经济体遵循一定的机制公平竞争,以保证教育市场有序的运转。目前我国线上校外培训机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机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机构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依靠价格优势来抢夺生源,同时在招生宣传上制造大量虚假信息,故意夸大补习效果,欺骗学生及家长。政府应提高市场准入规则〔12〕,继续加大对线上校外培训机构的黑名单和白名单信息公开力度,把家长和学生难以获取的机构相关资质信息进行合理公开,为消费者做出理性消费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渠道。这能够从源头上规范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因为线上影子教育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盲目消费。同时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和管理制度,严格审查机构办学资格、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兜住教育培训市场的底。在此基础上,鼓励教育培训行业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氛围,逐步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通过行业监督和行业评估真正实现教育市场的自发式良序运转。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帮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忽然,他想起那绿色的小花,上个月自己喉咙痛,偶然摘下一片叶子,嚼了一下,虽然苦得要命,但过了一个时辰,喉咙痛居然减轻了。接着,他又试着嚼了两片叶子,当天就不痛了。妹娃这个病,这种花草能不能当药呢?不妨试一试。想到这里,他就连根带叶扯了一株草起来,煎成一碗水,趁妹娃的妈妈去煮饭时,端给妹娃喝了。谁知早上喝的,下午妹娃的病就好多了;再喝了两次,病居然全好了。这时,陶医生回来了,一问经过,非常感动,连声感谢帮工说:“妹娃害的是肠胃湿热,一定要清热燥湿的药才医得好。这开绿花的小草,看来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呀!”因为这位帮工姓黄名连,为了感谢他,这种小草后来就被称作黄连。

参考文献:

〔1〕任其平.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J〕.教育研究,2010(8):62-66.

〔2〕Stevenson D L,Baker D P.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2,97(6):1639-1657.

〔3〕Bray M.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ners〔M〕.Paris:UNESC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IIEP),1999:12-13.

〔4〕(英)马克·贝磊.直面影子教育系统——课外辅导与政府决策抉择〔M〕.丁笑炯,译.香港: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2009:17.

〔5〕〔8〕(英)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M〕.杨慧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5-97.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2019-06-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7〕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1):61-65.

〔9〕陈全功.补习教育的地域延展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2-46.

〔10〕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5-05-25)〔2019-06-2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3321/200505/t20050525_81809.html.

〔11〕尚兴志,宋晶.政府监管理论与政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46.

〔12〕冯艳.“影子教育”的社会效应及治理路径〔J〕.教育导刊,2018(6):34-38.

作者简介: 焦玉婷(1996-),女,四川内江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52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11-0016-05

(责任编辑:洪淑媛)

标签:;  ;  ;  ;  ;  

教育生态观视角下我国线上影子教育的治理路径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