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式英语现象论文_朱淑芬

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式英语现象论文_朱淑芬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文化影响、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中式英语的存在一向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大敌,但中式英语的存在并非一无是处。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中式英语存在的合理性,给予部分中式英语公平揭示。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中式英语 概念整合理论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概念整合作为认知语言学其中一个理论,是心智空间理论的发展。概念整合过程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意像中的东西概念化。

中式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大敌。其特点是语法、拼写都没有错,但读起来感觉是用汉语直接对译而成的英语,让英语母语者不知所云,或感觉别扭。中式英语一直被认为是畸形的英语,但也有学者对中式英语表示肯定和认可。中式英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混合体,和所有事物一样,它具有双面性,因此我们不能对其进行片面的评价。

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

在分析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时,大多数研究者都把母语的影响归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该被看成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和方法的制约。正因为人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决定的,那么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任何误用必然和和人的认知水平和方式有着联系。而母语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然会影响到外语的学习。

首先,初级英语教学的局限导致英语初学者的认知模式的局限,是产生中式英语的条件。人类从出生到学会母语,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形成的认识世界或认知结构不会受其它语言系统的干扰,而是直接以母语的形式形成,并且指导他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也就是说,他认知世界的方法离不开母语。而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教科书是主要的教材,课堂教学首先让学习者接触一件物体的表达,然后再让读者在脑海中构想这件物体;而不是直接把物体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再告诉其表达。正因为这样,当学习者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时,便自然无法摆脱早已生成的认知结构,先将客观世界反映成母语,再由母语转换成英语模式。例如,在看到一张书桌时,英语学习者正常的认知模式应该是直接用“desk”表达该物体;但事实情况是,学习者首先在脑海中用母语“书桌”来表达这件物体,再转化成“desk”一词。同样, 当看到一本书,也会首先想到母语的表达“书本”,再转化成英语单词“book”。也就是说,中国英语初学者的认知模式是由物体到中文词汇再到英文词汇。

再者,英语学习者认知模式的局限造成对母语的依赖,是产生中式英语的必然原因。在学习英语时,英语学习者会依赖母语去认知世界的一切事物。正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模式是由物体到中文词汇再到英文词汇,这会造成英语学习者依赖母语来认知世界的一切事物。当学习者要表达一句话或自己想法时,首先会在大脑里形成母语的句子结构,然后再将这个母语句子结构中的词汇转换成英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是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英语学习者会因为对英语语法知识的欠缺而产生中式英语。如把“人山人海”,翻译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

最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结构差异大,也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差异很大。英语语法关系主要通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汉语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汇和词序来表达。中国语言学习者因为长期处于使用汉语的环境中,形成了汉语认知结构,在学习英语时,会产生认知结构上的负迁移,中式英语就产生了。

总而言之,以母语进行思考,形成认知,再以英语进行表达,正是这种认知模式造成了中式应现象。

三、从概念整合理论看中式英语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弊与利。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看,中式英语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人们在交谈和思考问题的同时就是运用概念整合的方式进行交流的。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表达时,会首先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输入到汉语空间,再输入到英语空间,从把两个空间相似的特征进行整合。如果本身英语空间了解不彻底,自然就产生错误的映射,整合出来的就是中式英语了。因此,中式英语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中式英语的存在,有利亦有弊。

中式英语的弊端,主要是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从而让交流双方产生误解。比如公共场合的一些标识语,就会造成不利影响。如:贵重物品请妥善管keepvaluablessnugly(中文再译过来为“抱紧贵重物品”);残疾人卫生间deformedmantoilet(译成中文是“丑陋人洗手间”)。这样的标识语,轻则让人啼笑皆非,重则让人难以接受。中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外国人走进中国,如果这些标识语翻译不恰当,不仅不利于中国走向国际,甚至会影响中外友好关系。

中式英语虽然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但从概念整合理论看,中式英语亦有其利的一面。首先在概念整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中式英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如“long time no see”作为中式英语,已成为人们日常表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式英语的产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传播作用,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西文化不断整合,更有益于中西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亦会产生新的文化。最后,中式英语的出现,也是中国强大地一个侧面反映。如今的英语词汇中也有和其他国家的词汇概念整合而来的词汇,如来自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所以不难推测出,中式英语在将来也许也会成为英语语言的组成部分。

四、总结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包括中式英语。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中式英语,对一些新创造的颇有中式风味的词句还是该肯定和提倡。世界在变化着,概念也具有一定的变化。概念整合而来的新事物,则避其所短,要扬其所长充分利用。既然中式英语是认知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两种文化概念整合而来的文化,就有其存在具有其合理性,所以,应该正确对待中式英语现象。

参考文献:

1. 周游. 从认知角度看学生的“中式英语”.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张继矿,张晓佳. 挑战中式英语.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 陈红宇. 试论中式英语的成因. 内江师范学院报,2006(5).

5. 陈忠. 认知语言学研究.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朱淑芬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式英语现象论文_朱淑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