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赋能语文校本课程教学论文_李笔

让互联网+赋能语文校本课程教学论文_李笔

李笔 百色市第一小学 533000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课堂关系的重新构建提供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体验。“互联网+ 校本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切切实实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力和能量,。

【关键词】互联网+ 校本课程教学 赋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159-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同时,也使教育发生深刻的变革,迎来了教育智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今天,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校本课程与师生之间互动和有机地整合延伸,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促进师生的发展。

身处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校本教学,将课程研究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结合在一起,致力于优秀学生的全面成长,适应每一位学习者,使校本课程建设基于“学生发展”而实现与时俱进,添时代的气息。做到转型、升级、提质,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拓展型”课程”体系,让课程与生活,课程与学生情感,课程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的作用。通过实践和研究,在互联网+ 校本课程教学中,找到了新的契合点。

一、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作为全国统一教材的有益补充的互联网+ 校本课程教学,因为“互联网+”插上了起飞的双翼。教师在其中得以放开了手脚,发挥了师生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实践中,在校本课程教学预习环节,我通过QQ群发放学习任务单——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而这些就是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直接反馈。

例如教授第一章《会说话的家园》时,互联网发挥了提高学生兴趣的催化剂作用。首先,我通过QQ群下发学习任务单,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通过课文阅读勾画、先登录百色本地各个网站。搜集、图书查阅等系列的活动,将查找到的图片,上图书馆、纪念馆网站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百色的名人轶事,文字、信息等。课上,再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丰富的资料,展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图片、视频等,展现和讲述了家乡百色多姿多彩的一面。在课堂教学中,再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这与统编的教材教学相比,教师的主动权更灵活,学生对阅读的事物更加贴近自身的实际。这大大地方便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因为有了网络的支持和推动,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语文教学解放了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运用网络开放了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增长相适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赋能学生阅读的个性发展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结合校本教材,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小语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因此,学生每学一篇校本课文,只要有相关的阅读链接,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教学中,由于我们采用学校配置的OKAY智慧课堂的网络平台,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施行教学,学生在友善的平板电脑上完成对应的检测,提出质疑,交流讨论。学生在平等中进行争辩,交流感受,互通有无。懂得自身的不足并探求原因,从中获得启发,进而取长补短。在这种积极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学生的探究意识更明显积极,也更好地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在平台的评价系统里进行有效评价。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顺畅,教师洞察到更多的学情,及时提点,指明阅读的方向。

这种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合作性既能极大地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又有效地驱动学习动机,为以后校本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共享合作

校本教材因为互联网掘进了深度,互联网也这种交互式的教育技术,将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为校本教学拓宽了广度和自主探究的灵活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提炼交流的主题,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交流在一种轻松、自由、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惟师、不惟书、只唯已。则学生可在平等的体验交流、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下一个课外链接阅读的环节,打下良好基础。

课后,以个人平时的语文校本教学为出发点,结合课外链接,引进了班级博客空间、家长交流微信群。将课堂上仍然存在讨论交流空间或者争议的问题,继续展开争论,最后在链接的“领读教育”网上发表观点。这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开放性和自主性。

利用QQ群或班级博客、校园网站这样的互动平台,学生将自己写的读后感,上传至网络,与全班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在交流中,学生还可以针对别人的阅读理解,互相发表各自的评价,使得学习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过程,而是在自我表达与相互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学会欣赏、学会思考、学会更好地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转变。这既是满足学生的倾诉欲望的需要,也给其他学生以新的启迪。

总之,互联网+下的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因为互联网强大能量,为校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力和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阅读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军.培养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33).

[2]庞旭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7).

论文作者:李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让互联网+赋能语文校本课程教学论文_李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