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与治理方法探讨论文_吴红梅

吴红梅

深圳市宝安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也是影响绿色建筑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们要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治理。室内空气质量治理方法很多,而且各有优点,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治理方法的选择,同时,绿色植物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它能通过新陈代谢,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进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本文将针对绿色居住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控制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绿色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

房屋装修等,会使用大量的化学产品。因此,室内环境污染,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网络的便利,让人们不用出门即可完成很多事情,这也让人们待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同时,人们待在室内的时间越长,受到室内环境的影响也会越大,若因为装修等,导致室内空气中存在甲醛、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人们要重视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尽可能给居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1.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

1.1室内来源

1.1.1装修房屋产生的污染

在目前,市场为房屋装修提供了很多装修材料,但不论材料质量好坏、价格高低,在装修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污染源,而且装修过程中,散发在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不但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严重的可能会致人患癌[1]。因此,居民在入住前,要确保房屋空气质量达标才可入住。我国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物浓度限量,国家已有了明确规定。如下表:

1.1.2做饭以及吸烟产生的污染

在室内做饭,会产生油烟,导致空气中SO2、颗粒物增多,不利人身体健康,人们在做饭过程中,要注意室内通风,将烹饪产生的油烟及时排出室内。吸烟有害吸烟者健康,对周围人的健康,同样也会产生危害,吸烟过程中,会产生烟雾,烟雾中包含煤焦油、尼古丁等物质,会导致室内环境恶化,影响人的健康。因此,人们要尽量避免抽烟,或者在阳台等通风处抽烟,减少室内烟雾的产生。

1.1.3家用物品及电器

在如今,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化学产品和家用电器,因为它们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家庭中常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化妆品等,这些产品中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若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同样,家用电器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例如电磁炉、空调等,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引发噪音、静电、细菌等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

1.2室外来源

1.2.1室外空气污染

空气在不断流通,若室外空气受到了污染,也会通过门窗等进入室内,继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尤其是工厂附近、马路周边的居民,工厂气体的排放、汽车尾气等,也会影响周围环境,导致空气污染加剧,室外污染源进入室内,也会恶化室内环境,使居民遭受SO2、颗粒物等污染物的侵害。

1.2.2人为因素

室内的部分污染源,是人为从室外带回室内的。例如在工厂、煤矿等环境中上班的工人,下班后会将工作服带到家里,因为工人上班环境中危害物较多,导致工人的工作服上也会附带一些污染物,将工作服带回家后,污染物可能会扩散到空气中,进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2.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2.1样品采集地点要求

在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时,首先要科学合理的采集样品。样品的采集最重要的是样点的选择,采样点要选择在室内不同区域的对角线交叉处,同时还要确保采样点数量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房屋面积小于50㎡时,1个采样点即可,大于50㎡小于100㎡,需要2个采样点,大于100㎡时,需要3~5个采样点,同时采样点还不能距房屋墙壁太近,要保持在0.5m以上,确保墙壁不会影响样品质量。室内面积和采样点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还有,采样点要与地面保持0.8~1.5m的距离,因为这个区域是人的呼吸带,能最代表人吸入的空气质量。还有,样品采集时,要尽量避开通风区域,因为通风地区是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混合区域,不能准确代表室内空气的真实状况。

2.2污染物检测方法

对室内污染物的检测,国家制定了完善的检测标准,但不同的污染物,检测方法和要求标准不同。甲醛检测主要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依据的是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检测定方法》。用RCM-2氡连续检测仪检测氡时,探测下限不能超过10Bq/m3,同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值要低于25%。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要用JFR-智能化石材放射性检测仪进行检测[2]。甲醛是室内的主要污染物,它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变色酸法等,分光光度法因为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因此应用最广泛,其它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如变色酸法稳定性好、精度高等。苯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色相谱法,该方法通过活性碳管,采集空气中的苯样品,然后加热碳管,并提取挥发性的有机物,最后在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空气中的苯含量。

3.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

3.1加强室内污染源控制

从源头控制污染源,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有房屋装修散发的有害物质、烹饪油烟、吸烟产生的烟雾等,还有室外的污染源。因此,要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要从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例如在装修房屋时,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房屋装修完毕后,将其放置一段时间再入住等。同时,装修风格要尽量简化,这样能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少污染物质的产生。还有,烹饪时注意通风,尽量避免在室内吸烟等,这些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2控制房屋通风策略

目前,居民房屋的通风,主要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缝隙通风,最方便、使用最广泛的是自然通风,人们打开门窗等,即可让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空气对流,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改善,但如果室外空气质量差,可能会恶化室内空气质量。遇上室外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人们可以采用机械通风,完成室内空气的置换,例如新风系统能有效完成室内空气的置换,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还能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极有帮助。

3.3空气净化技术

3.3.1物理方法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时,人们常用的物理方法有过滤净化法和吸附净化法。简单来说,过滤净化法,是采用过滤材料除去空气中的颗粒物,人们常使用的过滤材料有合成纤维、纤维素等。吸附净化法,是利用吸附层,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而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3]。常见的吸附物有活性炭、分子筛等。例如某小区,由于接近一工厂,常会排放有害气体,导致周围空气污染严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劣,虽然工厂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但对居民的生活还是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居民通过室内放置吸附物,使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颗粒物被吸附物吸收,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减轻了工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3.2化学方法

物质治理方法,虽然操作起来简单,适合普通家庭使用,但也有其缺点,即治理效果不佳。因此,人们可以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治理室内空气。主要的化学方法有臭氧净化技术、光催化净化技术和化学试剂净化法。臭氧净化技术是利用臭氧的氧化能力,氧化细菌的细胞壁,进而起到消灭细菌的作用。臭氧在灭菌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但会放出一种异味,空气中温度达到30℃时,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光催化剂技术,是利用催化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受刺激产生高能电荷-电子-空穴。空穴的作用是分解催化剂表面的水,进而产生氢氧自由基,电子的作用是使原子还原成活性离子氧,从而具备氧化、还原功能,并最终让污染物氧化或者还原成无害物质,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化学试剂净化法是利用过氧乙酸的强氧化性,来消灭致病微生物,过氧乙酸能通过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这种物质能使菌体的蛋白质丧失生存能力,进而起到消灭细菌的作用。

3.3.3生物净化技术

生物净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净化技术,是利用植物特效溶解酶、氧化吸附剂等,制作成甲醛铺捉剂,进而利用它们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起到减少空气中甲醛含量的目的[4]。利用生物净化技术,也能除去空气中的TVOCs。对于普通居民,可以利用绿色植物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绿色植物能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养料,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例如,常见的室内植物芦荟,在照明条件下,24h内可以除去1m3内90%的甲醛;龙舌兰在一天时间内,可以吸收掉空气中70%的苯,垂钓兰也是消除空气中甲醛的重要植物,它对甲醛的吸收能达到80%以上。

4.总结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主要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质量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会产生污染物,进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如人们的吸烟、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等,都会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对此,人们为了自身健康,要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和室内空气的改善,治理手段有化学治理、物理治理和生物治理三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进行治理方法的选择,同时,对普通居民而言,绿色植物是改善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段,而且它绿色环保、高效,非常适合普通居民使用。

参考文献:

[1]姚丽媛.建筑室内空气的现场检测与治理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6):100-101.

[2]李鑫雨,李志豪,余卓诚.智能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控制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5):192.

[3]宋娟娟.试述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中关键检测技术[J].化工管理,2018(33):122-123.

[4]肖娅婷.绿色居住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控制策略探讨[J].绿色建筑,2018,10(06):52-54.

论文作者:吴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与治理方法探讨论文_吴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