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论文_蔡金花

(株洲市三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老年痴呆患者,研究总例数100例,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0日-2016年5月10日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实施免疫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空白对照),将两组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360.31±96.21)ng/L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175.21±40.11)ng/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通过降低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病情,从而保障老年患者健康安全。

关键词: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变化;意义

由于老年人自身年龄不断增长,导致老年患者机体也不断的衰老,使患者机体防御功能减弱。当老年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时,自身机体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能和人体蛋白质发生反应,从而对人体细胞膜结构产生影响,导致人体机体细胞膜功能产生损伤[1]。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体机体内神经元发生凋亡,易导致神经元功能严重受损,目前老年痴呆发病率不断增加,主要以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下降作为表现,而老年痴呆患者常常由于自身神经元退行性变从而导致不良情况,血浆β-内啡肽为内源性镇痛物质,参与人体机体呼吸系统和机体循环过程,在剧烈疼痛过程中,人体血浆β-内啡肽浓度产生变化[2]。因此,本次研究对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老年痴呆患者,研究总例数100例,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0日-2016年5月10日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实施免疫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空白对照)。

观察组50例老年痴呆患者;年龄60岁-85岁内,平均年龄(72.01±1.21)岁,性别:男性有25例、女性患者25例。

对照组50例老年痴呆患者;年龄61岁-86岁内,平均年龄(73.15±1.27)岁,性别:男性有26例、女性患者24例。

观察组、对照组一共10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相比,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免疫治疗。

观察组应用实施免疫治疗方式。

给予患者实施免疫治疗,治疗时间为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以及对照组老年痴呆患者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软件为SPSS25.0,其中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s(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以卡方检验),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360.31±96.21)ng/L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175.21±40.11)ng/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所示。

表1:100例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比较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老年痴呆发病率目前不断增加,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等特点,以视空间技能损害、记忆障碍、行为改变作为特征,目前病因尚未明确,老年痴呆为异质性疾病,在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因素作用下从而发病[3-4],从研究显示,该疾病可能因素具有多种,例如头部外伤、躯体疾病、家族史等,该疾病起病隐匿或者起病缓慢,少数患者在精神受到刺激或者躯体疾病后症状十分明显,主要以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下降作为表现,根据患者身体机体和认知能力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例如轻度痴呆期、中度痴呆期、重度痴呆期等,一般患者均实施神经心理学测验、血液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5-6]。因此,本次研究对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其的相关性。

在老年痴呆患者发病早期,患者常常大脑后部区域伴有白质损伤情况,其损失分布相应功能易发生障碍,在老年痴呆患者发病时,体内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易发生上调情况,同时老年痴呆还和个体基因遗传具有关联性[7-8]。血浆β-内啡肽是人体内活性较强的阿片肽之一,主要分布在人体垂体和丘脑中,在纹状体和黑质中也具有一定含量,血浆β-内啡肽可由免疫细胞或者T淋巴细胞合成,当人体发生炎症后,T淋巴细胞聚集在人体炎症组织从而分泌血浆β-内啡肽,人体脑垂体释放的血浆β-内啡肽和人体机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是来源于一个前体,在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情况时,血浆β-内啡肽浓度水平和人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起释放入血,从而证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和老年痴呆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通过降低老年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自身病情[9]。

经研究表明,治疗前,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360.31±96.21)ng/L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指标(175.21±40.11)ng/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通过降低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能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病情,从而保障老年患者健康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何静.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377-4378.

[2]马玲梅.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1):1298-1300.

[3]吴超,郭学君,高波等.补肝壮肾方加减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肝肾不足型老年痴呆对MMSE评分、血浆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5):1649-1652.

[4]霍红艳.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128-129.

[5]田怡,王家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对比探究[J].海峡药学,2016,28(4):188-189.

[6]陈戴荣,郑义雄,陈敏庄等.针灸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血脂代谢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3):719-721,726.

[7]高翔,白瑞,景蓉等.补元聪脑汤联合针灸对老年痴呆(肾虚痰瘀型)患者疗效及MMSE、Hcy、Aβ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1):144-148.

[8]刘婷,马娜.基础治疗联合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患者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8,8(19):154-155.

[9]马俊霞.不同剂量多奈哌齐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51-52,53.

论文作者:蔡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老年痴呆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论文_蔡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