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论文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论文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

王慧娟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在以青年为主体的会议讲话中提出重要论断、重要观点和重要思想,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习近平青年观提供了价值遵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青年观的温润滋养。

[关键词] 青年观;青年学说;传统文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年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规律,规划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具体路线,指明了当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梦中的历史责任和民族担当。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产生的关于中国青年工作的理论、观点、原则和方法,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青年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青年观的温润滋养。学习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有助于我们深刻学习和把握习近平青年观,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青年工作。

一、价值遵循: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青年工作而产生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原则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角色定位、青年的成长成才路径以及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的具体论述和具体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青年,指出青年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注重对青年开展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信任青年,严肃地批评和热情帮助青年,以及做好青年领导工作的论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赢得青年”的青年观提供了价值遵循。

(一)青年的角色定位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

19世纪是垄断资本主义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随着欧洲的大多数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周期性地出现,资本主义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也逐渐显现。马克思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1],在各个世代依次交替中,每一代青年人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开展未来,每一代青年都是世代交替过程中的中流砥柱,每一代青年工人的思想觉醒都推动着无产阶级自身革命的进步。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明确提出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与青年的成长进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青年的进步发展对推动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相反,忽视青年或轻视青年,工人运动的接续发展就会产生问题,进而出现“短暂的胜利”后转入失败这样的结果。

马克思致力于发动工人阶级觉醒推翻资本家的阶级统治,指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过程中,“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2]这其中指出的正在成长一代的工人教育,即指的是对青年的教育,指的是青年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所指出的关于“正在成长着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工人阶级要取得政权,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需要依靠青年人,需要依靠青年人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未来也寄托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不断觉醒和不断进步中。1854年,恩格斯在预测德国将要发生革命的时候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青年……德国的革命行动将从我们工人中开始。”[3]恩格斯这一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对德国革命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同时也是在对德国社会各阶级状况作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论断。

(二)青年的成长成才是“有报酬的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迅速扩张,需要大量能够熟练操控机器、流水化作业的工人参加劳动。迫于生计,大量家庭在儿童识得基本字母和数字后就送他们去工厂工作,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学费,还可以挣得半份工资”。但是忽略了对青年学生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关注,培养的青年一度只是“会操作机器的智力障碍者”。马克思在充分考察青年教育的基础上,提出青年的教育可以分为三种,即“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4]在智育上,马克思提倡加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从而使青年具备崇高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上,注重培养加强青年体质锻炼和国防教育,使其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劳动能力,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技术教育上主要侧重对技术的掌握和对新技术的突破上。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结合的教育方式是马克思促进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观点在青年教育上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青年成长成才途径上的充分体现,是对资本主义将工人像生产机器一样教育青年的教育形式的旗帜鲜明的反抗。

在青年成长成才上,马克思多次论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形式一定程度是对“有报酬的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的呼应。马克思提倡青年的觉醒应该是对资本主义通过剥夺工人剩余价值而攫取财富的充分认识。因此,在马克思充分论述了青少年只参加劳动而不接受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的弊端,指出资产阶级强调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绝对不是为了培养和造就青年,只不过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可以攫取更多剩余价值的工人。“如果不把儿童和少年的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那无论如何也不允许企业主和他们的父母使用这种劳动”。但是在进入工厂后,资产阶级除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开展技术教育外,智育和体育几乎被忽视了,因为智育和体育并不能创造剩余价值,青年工人的精神需求和身体健康被忽视了,被当作“机器”一样对待。这也从反面印证了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培养青年成长成才应更加注重“有报酬的劳动与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的结合”。

(三)开展青年工作要“相信他们就像相信自己一样”

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争取青年人的信任和依赖。恩格斯认为,德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在于青年士兵的选择,青年士兵选择了社会主义,那么社会主义的力量就会迅速壮大。他指出:“既然对党提供补充最多的是年轻士兵,那么由此可以说德国的军队越来越社会主义化。”[5]军队力量的社会主义化,就意味着德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争取德国青年士兵的社会主义化,恩格斯提出要充分信任青年。左尔格曾经写信给恩格斯说明考茨基的革命信念开始动摇,恩格斯是这样回复的:“我信任考茨基就像信任我自己一样,他有时也像其他青年人一样,有些自作聪明,但是他有什么怀疑,就会首先告诉我。”这里的信任是建立在对考茨基充分了解和非常关注的基础上的。恩格斯注重对青年人的信任是政治上的信任,是“相信他们就像相信自己一样的信任”,提倡不能听信谣言,要包容青年人的错误和不足,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信任青年是争取青年参加到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来的前提,是扩大革命队伍和推动革命队伍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邓小平在继承将青年培育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的基础上,对青年提出了要将青年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年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青年观的基础上,提出青年素质的提高与国家和民族综合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胡锦涛在提倡青年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德育为先”的青年教育理念,并指出要加强对特殊青年群体的关怀和帮助,要关心和关怀下岗青年、青年农民工、心理障碍青年和失足青年,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青年人德育的重要内容,提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

在充分信任青年,热心帮助青年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信任青年、帮助青年的目的是为了大胆地使用青年,是为了使青年在无产积极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力量。习近平关于关心青年、关注青年、赢得青年的青年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理论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年轻的共产党人就在不断地实践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关于中国青年的理论、观点、原则和方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说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基础。

(一)青年的角色定位是“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属于你们”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不仅注意刻苦学习知识,还特别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体质锻炼。在冬天仍然洗冷水澡的习惯不仅练就了其健康的体魄,也铸就了其坚强的意志。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毛泽东从个人青年经历出发,提出青年人的培养要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发现青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忽视了身体的锻炼和道德修养的时候,毛泽东指出,年轻人就应该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身体好,学习好,将来工作好。在德育上,注重强化对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加强对青年人工作的领导,注重对青年人进行舆论引导,对青年的人错误要及时地发现并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体育上,要注重在强化青年人体质锻炼的基础上,注重青年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要与工人群众相结合,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方面,传统的数据库实验教学,一般采用教师先行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上机练习的模式。理论与实验学时分开进行,表面上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但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没能及时地进行上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会为后续的上机操作制造困难,降低整体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验内容与理论内容同时进行,每节课都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同学们进行实践操作。

邓小平对青年特点的把握体现在对青年优缺点的冷静分析上,“对于青年人,我们要具体的分析”。[11]这种具体的分析指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社会上对青年的评价普遍是负面的,消极的。邓小平提倡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青年,客观地认定青年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青年人存在缺点和错误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是相关联的。正是因为青年主流是积极的,存在这样的缺点和错误,党的工作要适应这种特点开展工作。江泽民指出,把握青年的特点,把握青年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过程中的特点,注重青年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统一。胡锦涛指出,青年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年,不断地鼓励青年,支持青年,帮助青年,要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青年成长成才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我国的青年学生自发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强取豪夺而奔走呼号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青年学生是我国处于民族危亡和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中最为先进的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自此开始,青年自始至终奋战在最险恶的战场。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在革命中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8]青年的在革命战争中的先锋队性质是毛泽东对青年在革命战争中作用和地位的重要价值判断。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并在莫斯科大学发表了著名的青年论,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这一段论述成为毛泽东关于青年的著名论断。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人,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人,勉励青年人要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后备军和接班人,要高度重视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CHINAPLAS 2019 国际橡塑展”将于2019年5月21—24日回归羊城,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预计汇集全球3 400多家领先展商,以超过2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向150个国家及地区的逾18万专业观众,打造一场橡塑创新盛宴。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部分青年可能出现革命意志的动摇,出现左右摇摆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恩格斯注重在充分信任青年的基础上对青年开展严厉的批评和热心的关爱。马克思指出,青年人“虽能作出伟大的事业,在必要的时候自我牺牲,但是也能够干出最卑贱的盗窃行为和最龌龊的卖身行为”。[6]马克思指出青年人容易出现“一出校门就目空一切”的浮躁心态[7],强调对青年在发生政治动摇的时候要进行严肃的批评,严肃的批评其实是最真诚的帮助。在严肃批评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对待青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的关爱,指出在青年犯错误的时候,要从青年的视角出发,热情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马克思说,“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恩格斯在对待艾威林在写作上的错误时,明确地指出其沉迷于优美的文字而不能自拔,忽视文字本身所传递的革命意义的时候,也指出自己年轻的时候“或许也是这样一个不懂事的人”,“或许当年也是这样一个笨蛋”。注重从自身出发,言传身教地对青年进行热情帮助是恩格斯开展青年工作,加强对青年工作领导的重要方式。

(三)开展青年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毛泽东在强调青年在革命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指出做好青年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10]照顾青年的特点即要充分了解和把握青年人的特点,照顾青年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才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够充分发挥青年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这是青年成长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的前提,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改革进入深水期,与此同时社会矛盾纠纷也呈现多发高发态势。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呼之欲出,在实践过程中,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项纠纷解决制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构打下坚实基础。

继承毛泽东指出青年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先锋队性质,邓小平指出青年是我们未来一切事业的继承者和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任是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青年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学习和开发科学技术的先锋队。青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的角色和地位的认识更加清晰。在北京大学校庆100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指出,“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9]青年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青年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青年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迫切需要青年人去建设。胡锦涛充分肯定青年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的使命,是人类的希望,要求青年要心怀祖国,胸怀人民,为祖国发展和民族进步贡献力量。

(四)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毛泽东认为,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后备军,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青年人的,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1953年,针对青年工作处于消极应付状态的情况,毛泽东指示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给各级党委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青年工作,加强对青年团队的领导。青年团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好坏,加强青年团的领导工作,就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负责。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炎黄子孙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骨髓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延续绵长的根本所在。在勉励青年人要勤劳上,勤于学习、勤于劳动就有一系列的模范人物,如“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凿壁偷光”的匡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以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严厉告诫、“业精于勤荒于嬉”谆谆教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悉心教导。还有教育引导人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精神,面对眼前的困难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这种意志品质成为中华民族儿女不断战胜自然灾害和战争灾难,不断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精神内核。

三、温润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特有的精神品格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精神内核;克己修身、知行合一的精神品质是习近平青年观的精神特质。诚实守信、仁爱和合的道德品格是习近平青年观的道德底蕴。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求青年人要养成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全面拨乱反正的同时,我国的青年人才培养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邓小平主张在全面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要全面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大胆破格提拔人才,要让有潜力的青年担任要职,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选拔和任用青年,加强青年的锻炼,教育和引导青年担负起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重任。面临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江泽民主张要更加注重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引领,要求青年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待青年工作要“一爱二严”,要关心青年成长。但是对青年的问题也要严肃的批评,以实现对青年工作的真正领导。胡锦涛指出,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要注重培养和造就千百万青年科技人才,完善干部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培养一大批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充实我们的队伍。

从图2的旅游经济与城镇化的协调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上看,2005年处于高度协调阶段的有日照、临沂、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和开封7市.2010年,泰安市进入极度协调阶段,其他城市依然处于高、中度协调阶段行列,与2005年情况一致,略有波动变化,但是协调阶段并未发生改变.2015年,除原先的几个高度协调城市外,阜阳和莱芜两市进入高度协调阶段,而泰安和济宁两市则进入极度协调阶段,说明这几座城市的旅游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均相对较高,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效应较强.总体而言,淮海经济区各市的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度虽逐年有波动变化,但变幅不大,相对稳定.

2017年2月8日,中央纪委官网通报称,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第十八届中央委员,民政部原党组书记、部长李立国和民政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窦玉沛严重失职失责问题立案审查。

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青年观提供了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告诫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勤奋学习,扎根基层,矢志奋斗。“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12]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个人经历与习近平多次提倡青年要艰苦奋斗密切相关。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曾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参加了最为艰苦的劳动,经受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严苛考验。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要求青年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倡通过勤奋学习、扎实肯干、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求青年人要克己修身、知行合一的精神品质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对家国责任的践履。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上,古人注重“吾日三省吾身”,注重“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从这个层面上,要求青年人要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正确的要坚持,错误的要改正,以保证每天都在进步。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见到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就要思量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如果有就要及时地改正。古人讲修身的目的是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鼓励人们要为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克己修身。鼓励人们要在克己修身的基础上履行国家责任和民族责任。“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知行合一”。鼓励人们要在实践中检验课本中的知识,杜绝“纸上谈兵”。

克己修身、知行合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习近平青年观提供了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提倡青年人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13]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注重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锤炼高尚品格”的要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克己修身的本质是一样的,是习近平对克己修身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倡青年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基层中去建功立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回信,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回信,多次勉励青年群体在利用所学知识,扎根基层,了解群众,了解中国最“实际”的国情,从而为群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时就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出真知,出真谛,加强磨炼,增强本领。”[14]坚持扎根基层,扎实苦干是对知行合一精神品质的继承和发展。

在D城,麦小秋已经和一个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个人她叫饶哥。她不知道该怎样丈量她在D城的时间,从来到D城离开D城又回到D城,零零乱乱的日子大约已经有五、六年了。在她25岁的时光里,D城的生活占了她五分之一的光阴,而这五分之一几乎是她步入社会的全部。

(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求青年人要养成诚实守信、仁爱和合的道德品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诚实守信、仁爱和合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鞅立木为信取得了秦国人民的认可,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发展和壮大。“一诺千金”“曾叁杀猪”“郭汲守信”“尾生抱柱”等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诚实守信的典故。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价值遵循。诚实守信也是个人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价值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在提倡诚实守信、仁爱爱人的基础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倡导“和合”观念,及在与对方合作的时候不以牺牲对方利益扩大自己利益的“零和”为合作目标,而以“和合”,即实现“共赢”为合作目标,体现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克己修身、仁爱和合的道德品格是习近平青年价值观的道德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价值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诚实守信、仁爱和合道德品格的继承和发展。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其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的行为[15],并号召全社会学习这种精神。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号召全社会青年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16],注重学习和传承中华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并不断在实践中激扬青春,实现梦想。

2018年10月1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的第四季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东北赛区决赛中,盛京医院参选案例“基于医联体区域协同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延伸护理新模式”荣获主题七延伸优质护理服务“十大价值案例”与“十大人气案例”两项大奖。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4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7-21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565.

[9]江泽民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

[10]毛泽东文集(第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76.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2.

[12]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80.

[13]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

[14]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4-30(002).

[15]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N]. 人民日报,2016-03-05(001).

[16]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N]. 人民日报,2013-12-05(001).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XiJinping's Concept of Youth

Wang Huijuan
(Pearl River College,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Jinping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youth work, and formed the concept of youth of XiJinxing in many meetings and speeches with young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The Marxism youth view, the Chinese Marxism youth theory and the Chinese nation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the originsof Marxism youth view theory. The Marxist concept of youth provides value for XiJinping’s concept of youth, the SinicizedMarxist theory of youth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XiJinping’s concept of youth, an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warm and moist nourishment of XiJinping’s concept of youth.

Key words: XiJinping's Concept of Youth; Sinicized Marxist Theory on Youth;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中图分类号] D4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89(2019)01-0020-06

[收稿日期] 2018-08-1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治理迈向新境界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KS15-003。

[作者简介] 王慧娟,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李友权

标签:;  ;  ;  ;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