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林钰明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 342400

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予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9日至2017年3月18日我院34例胆管癌、34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均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观察两组病灶数目、大小及ADC值。结果:相比胆管癌组,肝占位性病变各组病灶数目更高,其中以肝转移癌组、肝血管癌组最高,P值小于0.05,在病灶直径方面,肝转移癌组与胆管癌组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其他组指标均更高,其中以肝囊肿组最高,P值小于0.05;肝血管癌组、肝囊肿组ADC值均较胆管癌组更高,分别为(1.90±0.45)mm2/100s、(3.42±0.50)mm2/100s,P值小于0.05,其他组与胆管癌组对比价值不大,P值大于0.05。结论:在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可准确鉴别疾病。

关键词:肝占位性病变;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诊断方法,主要通过平面回波成像、敏感编码成像等技术实现诊断,其临床价值较高[1],效果确切。本文旨在探讨胆管癌与肝占位性病变予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9日至2017年3月18日于我院就诊的胆管癌患者34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34例进行此次研究。

胆管癌组:男女比例为21:13,平均年龄(52.18±3.09)岁,最大66岁,最小25岁。

肝占位性病变组:男女比例为19:15,平均年龄(52.02±3.21)岁,最大67岁,最小23岁;其中,肝细胞癌8例、肝血管癌6例、肝转移癌11例、肝囊肿9例。

纳入标准:积极配合此次研究者;均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疾病者;年龄≥23岁。

排除标准:交流异常或精神障碍者;其他脏器或系统严重疾病者。

在资料对比方面,两组差异性不显著,P值大于0.05,两者可以科学比对。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使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注意禁饮,引导患者仰卧,进床前予以屏气训练,以头先进,实施常规扫描将扫描范围扩大,包括右肾下极至膈顶,参数为T1加权:FOV 200mm×200mm、TE 13ms、TR 500ms,T2加权:FOV 200mm×200mm、TE 110ms、TR 6000ms,予以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成像,以256×256为矩阵,3mm为层厚,0.3mm为层间距;选择钆喷酸葡胺为对比剂,剂量为0.1ml/kg,以20至25s为动脉期延迟时间,65至75s为门脉期,流速为每秒2.5ml,延迟四分钟后予以扫描,第一次扫描于注射五秒钟后进行,重复时间为五秒,扫描共计七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灶直径、数目及ADC值。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病灶数目、直径、ADC值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的必要条件为两者之间P值小于0.05。

2结果

2.1两组病灶数目、直径对比

结果可知,相比胆管癌组,肝占位性病变各组病灶数目均更高,其中以肝转移癌组、肝血管癌组最高,P值小于0.05,在病灶直径方面,肝转移癌组与胆管癌组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其他组数据均更高,其中以肝囊肿组最高,P值小于0.05,详细情况如表一所示:

2.2两组ADC值对比

在ADC值方面,肝血管癌组、肝囊肿组数据均较胆管癌组更高,分别为(1.90±0.45)mm2/100s、(3.42±0.50)mm2/100s,P值小于0.05,其他组与胆管癌组对比价值不大,P值大于0.05,详细情况如表二所示:

3讨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属于新型诊断技术,其主要是以水分子运动反映组织结构,此次研究将其应用于胆管癌与肝占位性病变中[2~3]。结果可见,肝占位性病变组较胆管癌组病灶直径更大,其中,除肝转移癌组外,均有高度对比性,P值小于0.05;在病灶数目方面,相比胆管癌组[4~5],肝占位性病变各组病灶数目均更高,其中以肝转移癌组、肝血管癌组最高,P值小于0.05。对比两组ADC值,胆管癌组数据更低,其中肝血管癌组、肝囊肿组数据最高,分别为(1.90±0.45)mm2/100s、(3.42±0.50)mm2/100s,P值小于0.05,其他组与胆管癌组相比差异不大,P值大于0.05。这可能与恶性组织大量增殖有直接关系,机体水分子扩散被抑制,组织间隙缩小。

在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效果较佳,具有准确度高、序列速度快等特点,可明确疾病,利于下一步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余,王海平,韩德昌等.对比剂Gd-DTPA对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2,27(4):421-424.

[2]王余,彭鹏,张宇新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外胆管癌肿瘤血管生成及病理分级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2):248-254.

[3]孙付喜.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261-262.

[4]曾德银,何晓鹏,赵冬梅等.DWI与THRIVE多期动态增强序列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2):213-216.

[5]王二君.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胆管癌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6):1180-1181.

论文作者:林钰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林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