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财务风险论文

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绩效论文,财务指标论文,评价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绩效审计和财务指标的概念

(一)企业绩效审计的定义

本文企业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ing)的定义主要基于“3E”审计论,指的是审计主体对一个企业利用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进行的评价,也称为“效益审计”。经济性主要侧重于投入方面,注意节约支出;而效率性主要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是否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对经济活动的产出结果与预期目标的比较。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性是前提,效率性是过程,效果性是目的,经济性、效率性都应与效果性相一致。

(二)企业财务指标的概念

企业财务指标是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的各种经济指标,是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报表数据计算得出的指标。传统的绩效评价大多使用财务指标,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评价所采用的8项基本指标和12项修正指标几乎全部为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其他一些用来进行绩效评价的指标如劳动生产率、不良资产比率和非财务的评议指标等由于不能通过财务报告的报表数据直接计算得出,所以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二、绩效审计评价基本指标的选择和应用

现行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基本指标主要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初步评价,无法直观地从绩效审计所关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方面作出审查和评价,因此,本文将尝试按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将财务指标进行重新筛选组合,选出绩效审计基本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核心,用于完成企业效绩的初步评价。

(一)经济性指标的选择和评价

经济性一般指的是企业在投入过程是否节约了资金,是投入类指标。笔者认为,对企业进行经济性评价的核心是要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因为经济学认为判断一项投入的产出是否创造利润,不仅要扣除会计成本,还要扣除机会成本,因此,我们可引入“经济增加值(EVA)”综合性指标对企业进行经济性的评价。EVA与传统利润指标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其考虑了企业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要求企业投入过程中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持节约谨慎态度和对投资回报给予高度重视,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1.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在考核一个企业业绩的时候,如果经济增加值EVA>0,说明企业为投资者创造了剩余收益,同时EVA数值越大,我们可认为企业投入越经济。

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一般认为,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该指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但如果该指标低于60%并越低时,所有者权益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则越高,尽管债务偿还的风险下降,但也表明企业财务杠杆利用率下降,并因所有者权益投入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此时我们可认为企业的经济性下降。

(二)效率性指标的选择和评价

效率性主要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过程和产出类指标。企业的效率性笔者认为可采用财务指标组合分别从资产管理效率与盈利效率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评价资产管理效率的财务指标组合:

图1 评价基本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2)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3)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4)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备注:本文指标公式中涉及的平均数=(期初数+期末数)/2,建议修正为期间各月加权平均数。

以上各指标代表了各对应资产的周转效率,如果当期指标大于标准指标(例如一般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参考指标为1.0,应收账款周转率参考指标为3.0),说明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较高。

2.评价资产盈利效率的财务指标组合: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2)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3)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4)成本费用收入率=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总额)

以上各指标代表了各对应资产投入后的盈利效率。如果当期指标大于标准指标(例如一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参考指标为0.08,资产保值增值率的参考指标为1),说明企业的盈利效率较高。

(三)效果性指标的选择和评价

效果性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产出结果与预期目标的比较,是产出和结果类指标。企业的效果性评价主要是将企业当期完成的收入、利润等产出与当期下达的预算等预定指标相比较,具体的指标有:

1.收入预算完成率=收入/收入预算

2.利润预算完成率=利润/利润预算

以上各指标代表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产出效果,如果各项指标都大于1,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经营效果较高。

三、绩效审计评价修正指标的选择和应用

修正指标可实现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的全面调整和修正,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辅助部分。笔者认为可从绩效质量和绩效风险两个方面选择财务指标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正。

(一)绩效质量修正指标的选择和应用

对企业绩效进行初步评价的基本指标局限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只能分析企业绩效的“量”,不能分析企业绩效的“质”,并且这两张报表的数据也最容易被粉饰。而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绩效质量,如果企业的绩效质量较差,则要相应对企业的初步绩效评价作调低修正。因此,笔者认为可选择三个与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指标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1.现金营运指数=经营实得现金/经营应得现金

该指标接近1时,说明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其盈利绩效质量较好;若该指标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盈利绩效质量不够好。

2.资产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

该指标代表每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其值越大越好,该指标若大于行业标准指标,则其收入绩效质量高。

3.收入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

该指标代表每元收入获得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该指标若大于行业标准指标,则其收入绩效质量高。

(二)绩效风险修正指标的选择和应用

对企业绩效进行初步评价的基本指标不能反映企业投入产出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大小,由于风险和预期收益成正比,企业投资经营如果偏向于高风险则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相应的,如果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则我们就要调高绩效预定指标,从而对企业初步的绩效评价作调低修正。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来分析评价,这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现金负债比等,或是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别评价财务风险,但由于财务风险评价的复杂性,这些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因此,笔者认为可引入阿特曼Z-score模型,通过多元线性评价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表1: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Z-score模型是以多变量的统计方法为基础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判断的较著名的综合分析指标。对于公开上市交易的制造业公司的破产风险指数模型(非上市交易公司的指数模型本文省略):

=流动资本/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不能偿债的财务风险越小。

=留存收益/总资产=(股东权益合计—股本)/总资产

这一指标越高,说明财务风险越小。

=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

这一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所有者权益/总负债=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总负债

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不能偿债的财务风险越小。

=销售额/总资产

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

评价标准:Z<1.8,破产区,财务风险高;1.8≤Z<2.99,灰色区,财务风险一般;2.99<Z,安全区,财务风险低。

四、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根据上文所述,可整理出整个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表1),据此可进一步按“功效系数法”(具体可参考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中关于功效系数法的公式解释)对企业绩效进行评分,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一)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表

(二)功效系数法评分步骤

功效系数法计算公式:

基本指标总得分=Σ单项基本指标得分

单项基本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

1.根据评价标准,取得各指标的本档标准值,并计算各指标的实际值。

2.设定各指标权数和本档标准系数,计算各指标本档基础分。其中,基本指标的本档标准系数可设为100分,质量修正指标和风险修正指标的本档标准系数应设置为1.0,用以最后对基本指标总得分相乘进行修正。

3.设定上档标准系数和上档标准值,计算各指标调整分,并最后计算得出基本指标总得分。

4.按功效系数法原理进一步取得质量修正指标和风险修正指标的总得分。

5.计算绩效总评分

绩效总评分=基本指标总得分×质量修正指标总得分×风险修正指标总得分

例如,某企业基本指标总得分为93分,质量修正指标总得分为0.95分,风险修正指标为0.88分,则企业绩效总得分=93×0.95×0.88=77.75分。

6。分析评价。对绩效总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包括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历史趋势分析等,对企业作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绩效评价。

(三)绩效评分注意事项和建议

1.注意先审后评的原则。绩效评分前需要对企业执行财务收支审计等必要的审计程序,以保证财务基础数据和财务指标的真实准确,对于绩效审计中发现的虚假数据指标可进一步作为绩效总得分的修正指标。

2.注意评价标准的合理选择和设定。评价标准是对评价指标计算出来定量结果进行界定的一个规范、合理的指标值,评价标准选择和设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评价的准确性。由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业务经营活动,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是不太可能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采用预算标准、历史标准和外部标准三种类型的评价标准作为绩效审计评价的依据。

3.注意功效系数和权数的合理设定。各评价指标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如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越低时,代表企业的经济性越低,基本指标得分就会下降,但同时也反映为财务风险降低,风险修正指标得分就会上升,因此要认真研究各评价指标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相关性,并应在多次模拟试算后再合理确定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和权数。

4.注意权数的价值驱动和目标导向作用。设置权数有很强的主观性,应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不同生命周期(成长期、成熟期等)等因素对指标权数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将某企业效果性指标中的收入预算完成率权数提高,利润预算完成率的权数降低,则企业将偏向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收入的目标导向,而会削弱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向。

5.由于绩效评分涉及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对比分析,建议通过EXCEL电子表格进行计算,或开发有关的软件进行计算机的辅助处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可靠,提高绩效审计的工作效率。

五、结论

本文在参照《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基础上,引入EVA综合评价指标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方面选择财务指标组合完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基本指标,选择与现金流量相关的财务指标设计绩效质量修正指标,还引入Z-score风险评价综合指标设计绩效风险修正指标,并就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作了介绍,初步构建了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本文所探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仅基于财务指标,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企业的整体绩效评价还需依据其他非财务指标,例如基于平衡记分卡(BSC)的绩效评价体系分别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员工学习和成长四个不同环节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分。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绩效审计的评价内容也将会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基础上,向“环境性、社会性”方向拓展,突出绩效审计的综合性和有效性,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标签:;  ;  ;  ;  ;  ;  ;  ;  

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财务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