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论文_黄晓萍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论文_黄晓萍

黄晓萍( 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泰州 2 2 5 3 0 0 )

【摘要】目的 通过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探讨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38 例胃癌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肠内营养护理后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 例患者出现术后肠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63%,远低于未行营养支持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 < 0.05)。8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对应措施进行及时护理后均得到有效解决。结论 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使患者营养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有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胃癌 早期 肠内营养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86-02胃癌患者因本身肿瘤为消耗性疾病,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中创伤比较大,术后禁食时间长,所以加强术后饮食管理是胃癌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提供营养支持是胃癌术后治疗的重要措施。选取我院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38 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期间,共收治38 例胃癌患者,其中男23 例,女15 例,年龄在36 ~ 8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3±2.6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

1.2 早期肠内营养方法术后第一天先对患者进行浓度0.9%,体积500ml , 温度37.5?C氯化钠溶液输液,20 ~ 40m l / h。若未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则遵循从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浓原则,采用一次性无过滤网避光输液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缓慢滴注。输注时取半卧位,营养液采取加热泵加热,温度维持在30 ~ 40?C,将肠内营养混悬液T P F 制剂以每小时25~ 50m l 的速度进行滴注,滴入量为500m l / d。两天后调整滴速,每小时80ml ~ 100ml,滴入量增至1000ml/d,并持续7 ~ 10 天。

1.3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1.3.1 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前,就相关事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使其充分了解肠内营养的具体操作过程、优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避免患者出现恐慌、焦虑等心态。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采用相关知识及处理手段,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疏导,可通过讲述成功病例,使患者获得力量,提高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1]。

1.3.2 营养管护理(1)每日对患者营养管胶布、敷贴等进行更换,定时检查营养管是否稳固,避免出现滑落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发生拉扯现象迫使导管移位。对于导管已经发生移位的,应及时进行调整,并用X 线对其进行检查,确认导管通畅性。

(2)营养液输注前后以及中间暂停滴注时,应先用等渗盐水对营养管进行清洗后再使用。为避免营养液堵塞管道,必须保证药物充分溶解,摇匀后再注入。由于术后患者免疫能力较低,应每8 小时对营养管进行一次无菌水清洗,避免细菌感染。

1.3.3 肠内营养观察在滴注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症、肠胃恢复情况等进行严密观察,看其是否存在腹泻、腹胀等症状。对于出现恶心、干呕患者,可以采取减慢滴注速度或暂停方式进行[2]。对于出现腹胀、腹泻等患者,应保证营养液温度不宜过低,并进行减速。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由S S P 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 -± 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 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营养效果分析术前血浆白蛋白为(40.86±4.99)g/L,血浆总蛋白为(67.44±6.11)g / L,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后,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分别为(37.19±2.66)g/L、(62.11±5.69)g/L,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4.23,P > 0.05),因此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均会大幅度下降)。

2.2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1 例患者出现术后肠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63%,远低于未经营养支持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3,P < 0.05)。不良反应者8 例,经对应措施进行及时护理后,均得到有效解决,痊愈出院。

3 讨论胃癌患者术后多存在营养不良及并发症,因此加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至关重要。通过对我院38 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观察,数据显示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之后,营养状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经相关护理之后,均得到有效缓解,充分表明对其具有重要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1)肠内营养混悬液T P F 制剂可有效提高胃肠蠕动,帮助患者肠胃功能早日恢复。(2)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现象,增强患者免疫能力,减少并发症出现[3]。

对患者护理期间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观察,发现对营养液的滴速、剂量、温度等进行合理控制,并加强患者水电解质等检测,同样是保证护理效果重要措施之一。总之,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使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 魏海龙,林振海. 不同营养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2,23(18):44-45.[2] 应佩秀. 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 护理进修杂志,2013,28(7):339-340.[3] 劳燕青.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评价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63-164.

论文作者:黄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  ;  ;  ;  ;  ;  ;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论文_黄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