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黄艳[1]2014年在《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各项主要原因。对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探讨出通过团体辅导这种方式,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有效途径,以此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并检验其有效性。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为,运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诊断表》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筛选和评价工具。在进行团体辅导的前后,分别进行测验。将被试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成员进行8周,总共15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而对照组成员不做任何辅导。在辅导结束之后,依据前、后测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问的比较,对本次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价。从本次团体辅导结果上表明: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诊断表》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上,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在进行团体辅导后测,以及跟踪调查测试中可以看出,两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另外,在进行同组不同阶段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进行团体辅导前后,以及跟踪调查结果上实验组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对照组本身没有明显差异。从《团体辅导观察记录表》和《团体辅导效果评定问卷调查》的测验中也说明了团体辅导的效果。本次研究结论:表达能力差、沟通方式匮乏、交往意向低、胆怯孤僻、不信任他人这五项都是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原因。而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效果显着。本次研究针对调查出的原因制定团体辅导方案,具有自身特点,效果良好。

陈菊珍, 刘华山[2]2005年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郭昱辰[3]2011年在《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存在不同程度人际困扰的大学生进行艺术团体心理辅导,探讨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了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一为艺术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进行8次艺术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控制组不做任何辅导,实验结束后根据前后测结果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对团体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论如下: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改善有积极效果,实验前后测效果有显着差异,与控制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孤独、交往焦虑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实验前后测效果显着,但与控制组相比差异不显着。大学生对艺术团体心理辅导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进行了自我探索,提高了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二为艺术团体心理辅导集中模式的研究,在实验的A阶段,所有被试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辅导,实验B阶段接受艺术团体心理辅导集中模式的干预,研究的结论如下:艺术团体心理辅导的集中模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交回避及苦恼、孤独感、交往焦虑的改善有积极效果,实验前后测效果差异极其显着,并且在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分量表上具有显着差异。研究叁为艺术团体心理辅导的质性研究,对艺术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过于情绪化;缺乏自信;过于自我中心。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掌握的原则与技巧:真诚;遵守承诺;注意“度”的把握;准确记住别人的名字;认真倾听;积极主动。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交往变得更加和谐;缓解紧张的情绪,宣泄不良的情绪体验,情绪变得稳定;在交往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异性交往方面变得更加和谐。大学生在艺术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收获:体验艺术独特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身心灵的成长;进行了深入的自我探索;领悟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大学生对艺术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价很高,艺术团体心理辅导适合在高校开展。

徐小娟[4]2011年在《团体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研究》文中提出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团体辅导在人际交往的干预上效果显着且具有极大优越性。然而,专门研究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文献较少,研究团体辅导对贫困生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就更为缺乏,文献数量仅为个位数。因此,笔者选取了某高校贫困生中的人际交往不良者32名,对他们实施团体辅导进行研究,分析妨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和团体辅导的效果,并对团体辅导实施方案进行讨论。通过本研究,笔者试图探讨团体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效果和有效途径,在理论上增进对团体辅导独特功能和有效实施条件的认识;在实践上设计一套专门针对贫困生的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为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供可行性方法,为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建议。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检索与分析、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心理测量等研究方法。笔者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编制了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团体辅导,并通过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团体辅导统计结果显示:1、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上,团体辅导前测,实验1组、2组和对照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在团体辅导后测与辅导叁个月后的跟踪测验中,叁组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其中,实验1组与对照组间有显着性差异,实验2组与对照组间也有显着性差异,而实验1组与实验2组间差异不显着。2、在叁组组内前后测结果之间、前测与追踪测验结果之间,实验1组在两个量表上均有显着性差异,实验2组也均有,而对照组没有,而叁组在后测与追踪测验结果之间差异均不显着。3、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追踪测验的变化量在两个量表上均有差异,但不显着。另外,团体辅导效果评估问卷、团体辅导后团体成员的感受和师生评价也说明了团体辅导的效果。研究表明,缺乏沟通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卑、敏感多疑、知识量不足和个性压抑这六项是妨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团体辅导对改善贫困生不良人际交往的现状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所制定和实施的团体辅导方案极具针对性并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效果良好;采用同质团队或异质团队的方式,可能对贫困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的效果影响不大。

陈菊珍[5]2003年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目的是,在了解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交往各项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人际适应能力比较差、存在不同程度人际困扰的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探讨以团体辅导形式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有效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并验证其成效。 具体做法是,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作为筛选和评价工具,在团体辅导前后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根据前测结果,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对照组不做任何辅导。辅导结束后,根据前后测结果进行纵向横向比较,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团体辅导结果显示: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性检验看,两组被试在青年性格问卷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分测验”的6个量表中的5个量表,即支配性、进取性、社交性、自在性和自承性量表上的均分均呈显着性差异(P<0.001),此外,在“成就能力与智能效率分测验”的精干性量表上的均分也呈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经团体辅导实验后,实验组被试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平均分组间t检验同样呈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实验组被试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低于对照组。从组内比较看,实验组被试团体辅导前后在青年性格问卷中的9个性格变量上得分呈显着性差异,在其中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分测验”的6个变量上的均分全部呈显着性差异;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实验组前后测平均分差异的t检验也呈显着性差异(P<0.001)。 本研究结论为:(1)制约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不善于表达、缺乏沟通技巧、羞怯、自卑、性格孤僻、冷漠和多疑。(2)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3)笔者所设计的团体辅导方案具有自身特点,如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中增加适当比例相对活跃的成员,人为情境训练与真实情境训练(舞会、郊游、联欢等)相结合,综合运用行为矫正、认知辅导等各种辅导理论与方法等,对提高团体辅导的实效有其积极作用。

韩继梅[6]2012年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起点,对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中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是大学生活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令人担忧,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人际行为困扰问题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综述了以往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及干预手段的基础上,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重庆市四所高校做了现状调查,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探讨,结合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编制了一套提高大学生社交技能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这套团体辅导方案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其产生疗效的因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水平不高,从各维度得分来看,在交际与交友方面存在困扰比例最高,待人接物方面存在困扰比例最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理工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低于文史专业和艺术专业大学生。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在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上存在显着差异,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要高于普通学生。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这些人口学变量上,无显着差异。2.人际交往技能四个维度人际适应、人际知觉、自信、印象管理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3.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不仅存在立即性辅导效果,还有持续性效果。4.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产生疗效的因子有: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精神理念,团体成员的互相学习与支持,成员控制感的引发及乐观的团体气氛。其中,大学生交往技能的提高,是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作用机制所在。

徐町[7]2016年在《团体辅导对改善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目前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团体辅导方案和活动内容,并对叁江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实践,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参加团体辅导前后的测查结果表明,通过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际交往在各个因子上出现显着性差异,而对照组本身没有明显差异,可见,有针对性的实施团体辅导对于改善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能够产生比较显着的效果。

梁丽[8]2012年在《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检验团体辅导是否能够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通过研究者观察记录、辅导参与者家庭作业反馈进行定性研究;以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个人评价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定量研究。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证明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有明显助益。

俞冬梅[9]2012年在《班级团体辅导对中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大量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实验研究力图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江苏海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011级会计班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适合中职学生的团体辅导方案,并对实验组进行干预,研究班级团体辅导对中职新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班级团体辅导对中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本文首先对团体辅导的概念、起源与发展及团体辅导作为干预手段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最后得出班级团体辅导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有效性与可行性,为中职新生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实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次研究是以中职一年级两个会计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班级团体辅导干预。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成员对团体辅导效果评价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分别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和质的分析。在对实验班进行班级辅导干预后,对两个班前后测数据之差进行了T检验,分析得出除敌对、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外,其余七个因子的差异非常显着。实验组在各项因子上的前后差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在同样入学叁个月后,接受了班级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变大于对照班,班级团体辅导对于中职新生的心理改善是有帮助的。通过对实验结果质的分析,表明班级团体辅导可改善班级气氛,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的自信与自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对于陌生情境的焦虑、恐惧和敌对。促成学生学会共情、分享和开放自我。中职新生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应包括时间管理、生涯规划、人际交往、人际信任、情绪管理、自我概念、思维与潜能开发等方面。研究证明,班级团体辅导作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中职新生团体辅导中不适合讲解太多的理论知识,主要以团体活动、游戏、体验练习、回顾讨论和分享等方式来进行。

刘雅琼[10]2017年在《大学生心理弹性和人际压力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指人的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受到严重压力或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心理发展现象。人际压力是在人际交往中,个体通过评价人际环境的要求认定其超过自身能力的承受范围,或是认为自身需要受到威胁、自我价值未得到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本研究基于接受与承诺疗法(ACT)设计团体辅导干预方案,通过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来降低人际压力,尝试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系统干预方案进行探索,为后进研究者提供可参考资料。本研究旨在弥补传统情绪调节策略仅关注控制和减轻消极情绪而忽略了培养自身积极心态和积极品质的不足。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从消除负性情绪转移到关注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提供具有实证支持的建设性提案,鼓励当代大学生去寻求生命的真正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和人际压力量表为研究工具对4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12名大学生作为典型被试接受访谈,采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分析心理弹性与人际压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招募被试,采用实验干预法进行干预实验。综上所述,研究结论如下:(1)心理弹性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显着差异,人际压力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2)心理弹性总分及五个维度与人际压力总分及四个维度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且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控能力能够有效预测人际压力;(3)既往人际压力应对经验对心理弹性因子的影响作用有七个方面:压力的影响、外部资源的影响、自我意识、个人特质、承诺行为、接纳、明确价值;(4)团体辅导的实验干预能够显着提高成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从而降低人际压力,且有较好的维持效果。

参考文献:

[1]. 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实验研究[D]. 黄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J]. 陈菊珍, 刘华山.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

[3]. 艺术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实验研究[D]. 郭昱辰.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4]. 团体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研究[D]. 徐小娟.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5].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D]. 陈菊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6].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应用研究[D]. 韩继梅.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7]. 团体辅导对改善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研究[J]. 徐町. 教育现代化. 2016

[8]. 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J]. 梁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9]. 班级团体辅导对中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D]. 俞冬梅. 首都师范大学. 2012

[10].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人际压力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刘雅琼. 河北师范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