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论文_张彩虹

关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论文_张彩虹

张彩虹 陕西省神木县神华铁路小学 719300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我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一、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本身富有儿童情趣、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

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作品内在的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为此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

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

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义”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论文作者:张彩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论文_张彩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