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世界汽车工业技术革命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_汽车论文

重视世界汽车工业技术革命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_汽车论文

重视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革命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汽车工业论文,技术进步论文,中国汽车工业论文,重视论文,技术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汽车工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没有汽车工业技术的进步,不搞技术创新,汽车工业是没有前途的。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突出。我们回顾一下汽车工业直线大幅度上升式的发展,也可以从过去十几年实践当中证明。1980年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只有178万辆,1985年321万辆,1990年551万辆,1992年700万辆,到1993年底达到830万辆。另外一个就是汽车产量,1980年22万辆,1985年44万辆,1990年50万辆,1991年70万辆,1992年106万辆,1993年128万辆,从生产产量和保有量两个方面来看,汽车的生产都是直线大幅度上升的。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只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对汽车的需求,必将直线大幅度上升。一个保有量、一个产量,都说明了市场需求。汽车热不是偶然的,关键看怎么引导?汽车热说明了市场的需求,说明了国民经济发展对汽车的需要,也说明了汽车工业强大的生命力。从市场经济角度讲,我们整个的生产和发展,最主要的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展望到2000年的保有量,从现在的830万辆还要翻一番还多,预计至少要达到2000多万辆。这样一个大的潜在需求,不单是中国汽车行业有充分的认识,全世界的汽车行业对中国潜在的巨大汽车需求也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从1990年50万辆迅速到70万辆、到100万辆,这样一个发展在全世界还是引起了振动,我们已经进入了全世界百万辆汽车生产国之列。现在出现了全世界范围内看好中国潜在的巨大汽车市场的热潮,不只是中国的汽车热,也是全世界范围的中国汽车热。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水平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

我想把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目前所处的总体情况和全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做一个比较。目前,我们达到的水平,以830万辆的保有量和130万辆的年产量,和国外发达国家象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亚洲的日本,以及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1960年到1965年的水平相当,到1965年以前这些国家的汽车保有量也还没有超过1000万辆,我们现在的保有量达到830万辆,很快要突破1000万辆的保有量,生产能力在未来“八五”结束时候还会有一个显著的增长,那么这对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课题?在世界汽车工业的范围里,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产量达到一定的水平,保有量超过千万辆的时候,曾经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课题,这也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一个是在70年代初出现了全世界的能源危机。1973年是石油危机爆发,在石油危机同时,由于汽车生产的迅速增长,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对环境污染的威胁,汽车交通事故剧增对人的生命和安全的威胁,这些问题也都突出了。前些年,大家也提出了一些批评,从行业角度来说,在排放、节能、安全方面的法规建设,相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是比较软弱的,我们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年时间里,这些问题也要突出,我们也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就是从现在开始起,我们可能也要从一个石油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进口国,那就意味着我们石油资源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短缺。先前石油是我们赚取外汇的一个手段,现在是要拿出外汇在国际上购买石油,主要是由于国民经济这些年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造成了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整体发展战略来说,如果汽车行业要大幅度增加产量和保有量的话,油耗必须降下来,这一点在其它发达国家也是这样。美国在1973年时,大概所有车平均油耗是每加伦只跑13.5英里,能源危机到来了,他们在1975年立法,要求到1985年前后,十年的时间,油耗要节省100%以上,要求每加伦跑27.5英里,现在我们整个汽车行业,从总体发展趋势上说,也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况,这个大的保有量对整个石油的需求是个很大的问题。另外,环境污染,现在北京地区由于汽车保有量很大,汽车的排放也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全国各地,也开始在不同程度地突出出来,还有一个是交通死亡事故大量的出现。现在产业政策有明确的规定,要坚决的、毫不含糊地实行产品认证制度,我们这整个的标准、法规要很快建立起来,不然的话,大量不负责任的产品推向市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全世界汽车工业出现了普遍衰退,这点大家了解比较多,欧美日韩整个的效益都不好,全世界汽车工业衰退,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对比。当然,我们这个发展,其中还有好多不是坚实的发展,我们汽车工业发展当中也有泡沫的成份,那就是整个国产化率还是非常低的,主要靠进口件来装车的势头还没有抑制住。如果我们不迅速地加强零部件工业的投入,加强国产化,一味地按照这样一种模式前进的话,我们的汽车工业支持不了多久,难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很快就要出问题的,这也是我们所忧虑的一个方面。现在,仍然是全行业投资的积极性倾斜到整车上来,零部件投入比例非常低,这是比较大的问题。从全世界范围看,世界汽车工业一个是生产力过剩,大概有800-1000万辆的能力过剩,如果我们不迅速抓好零部件工业,不尽快把基础搞得扎扎实实,是难以抵御日益激烈的国际汽车工业的竞争的。

我们改革开放的方针是不变的,我们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同国外合作,但是这个合作必须是建立在互利互惠、平等的基础上。在技术引进当中,大部分企业都强调,不再单单是引进制造技术,同时一定要引进开发技术,哪怕是部分开发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另外,就是对比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国际汽车工业从1973年到1993年尽管也经过了几次大起大落,但实际上发生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我们现在的产品,大家应该有认识。很多同志对引进的产品非常满意,觉得好象能拿到这样的产品,能批量生产,在中国市场赚钱就可以了,但是由于没有全盘分析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情况,隐患在后面,要不了几年新的危机就出现了。我们现在的桑塔纳、现在的奥迪,这就是80年代前五年的产品,到1994年、1995年十年过去了,这些产品在国内仍然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在国际上已经开始淘汰,其它一些产品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这种情况。这一点如果我们没有充分认识的话,向前发展是不好办的。国际上虽然是汽车工业不景气,但是有一个趋势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就是在不景气和衰退的状态中,所有的大公司在投资方面根本没有减弱,在产品开发方面的投入甚至大于以前那些年的投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汽车工业的激烈竞争和争夺,这些年日本推出了非常优秀的产品,高档轿车比如丰田的“凌志”、日产的“依菲纳提”、本田的“阿考达”,这些车都畅销全世界,在产品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美国也进行了全面的反击。现在看,在美国国内市场上一度是本田的“阿考达”是最畅销的,福特在80年代中后期推出了“金牛座”,这种车在1992年结束时销量超过本田,1993年福特又以60亿美元的投入开发了一个新的世界性轿车叫“蒙代奥”,一个车型从开发到建厂投入60亿美元,他们决心以巨大的财力、先进的技术和日本决一胜负,这个车首先从欧洲开始,也想在亚洲、北美洲和日本决一雌雄。在前些年,通用公司的一个重大战略是用35亿美元进行开发和投产“土星”,在去年第一次盈利,原先“土星”计划投50亿美元,后来由于在技术上的把握和风险,原来50万辆产量减到24万辆产量,经过这几年的试投和大批量生产,发现这个车有竞争力,帮助通用公司重新占领了原来失掉的部分份额,通用公司总部正在考虑建第二个厂,再来个25万辆,当然争论也很大,但是这个投入也是很大的。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最近这几年在三大公司当中表现最好,最主要的就是开发的产品接连取得成功,1993年得到全美国和全世界认同的是这种LH中档轿车,一下子畅销整个北美市场,也夺回了日本人原先占据的市场份额。1993年,克莱斯勒公司又推出一个当年已经在大型展览会上介绍、在1994年正式生产的叫“纳昂”小轿车,用了13亿美元进行开发;福特公司又搞出了一个新的面包车叫“温得斯达”,花了15亿美元,都是花大资金、高技术的投入,想在全世界范围内扭转美国汽车工业所处的不利地位。1993年一年美国情况还是成功的,欧美日韩汽车市场大战是以美国暂时领先而告终的。在北美市场上,美国三家公司加起来重新夺回了10%的汽车市场占有率,先前日本大约是几部曲,从70年代石油危机一直打到1980年,80年代初日本占了北美市场的20%,那就是每卖5辆车,日本占了一辆车;到80年代中期、1985年前后它又进了一步,进到了25%,每卖4辆车有1辆日本车,接近90年代前后它又跨进一步,大约达到了市场占有率的33%~34%,每卖3辆车有1辆日本车,到1993年底出现了变化,就是美国三大公司夺回了10%,日本人又逼回到24%,美国大举反攻,靠雄厚资金投入、靠高技术开发,取得了一些进展。韩国的情况不好,欧洲是第一次全面出现了汽车工业的衰退,大众、奔驰、宝马、菲亚特,这些公司都出现了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过的亏损,这就是欧美日韩汽车工业的情况。但是,我们看到是这种激烈竞争和节油、排放、安全愈来愈严格的要求,引发这二十年世界范围的汽车工业革命。

二、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工业技术进步

现在的世界汽车工业和二十多年前比,看不到多少相似的地方,基本上是面目全非,全面深入地分析这一巨大变化,可以看出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发生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还远没有结束,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全世界汽车工业范围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起作用,激烈的竞争并没有减弱技术的开发、资金的投入。我们现在的汽车工业有一个趋向,这也是市场推动的结果,现在市场总是推动我们的汽车厂家赶快拿到一个产品,迅速投产,满足市场需求,在整个开发上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一些厂家是合资热、引进热。拿到一个产品赶快生产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需求是巨大的,生产能力和需求相比总是供不应求,当然在金融紧缩企业根本没有钱的情况下,不能说明整个的需求关系已经倒置,还不是这样,应该从正常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要经济正常发展,汽车还是供不应求。正是能源危机、安全和排放方面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世界范围的竞争,构成了这场全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的技术革命的四大推动力,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这一场革命提供了解决各种挑战和紧迫问题的十分有效的手段。现在,我们也要提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汽车工业正在面临全面的电子计算机化,这一点还需要引起全行业同志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分析。现在电子计算机在汽车行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电子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处,引发的不仅仅是量变,更重要的是质变,是技术上的飞跃,从总体上把电子计算机带来的重大变革放在一起,则可以看出,它实现了一场技术革命。整个产品设计现在看,把老的设计方法淘汰,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前五年、前十年还是局部的,现在看是90%以上的工作都要这样来做,我们好多设计人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由于投入不足、装备不足,落后的幅度比较大。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制造环节里,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都是在关键的生产环节采用了这样一些装备,不是为了自动化和大批量的需要,而是为了保证质量的需要,这个看法也必须颠倒过来。先前对自动化的机器人、对计算机的采用有一个偏见,以为说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自动化大批量生产,那么后来当〈改造世界的机器〉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之后,这个是为了精益生产,为了柔性生产,为了降低成本,为了大幅度地提高汽车产品质量,这个看法我认为我们也还得认真研究,不要采取一种简单的办法,不要一用计算机就说我们用不着计算机,这不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从正的方面来看问题,现在大量的汽车试验设备几乎都是电子计算机来控制,不然的话试验的精度、试验的控制没有办法。另外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电了计算机直接变成了重大的汽车总成,不但是在设计、生产、试验这些环节上变成重要的东西,还直接进入了汽车,没有这些总成的汽车就是另一个档次的汽车,比如发动机上没有电控喷射,三年前大家对电控喷射还是众说纷云,以为那个东西离我们还远,以为化油器还有至少五年到八年的寿命,但是现在从厂家、从工厂角度来说,上海桑塔纳、一汽捷达不用电控喷射再用化油器,这个车没竞争力。另外,象空气安全囊,这也有一点戏剧性,就是我们要选出一批关键汽车零部件项目,安全气囊放不放进去?就是行业各个部门之间,征求好多企业的意见,仍然是有很多人谈不要把它放在关键的二、三十个品种当中,它还远呢,先把安全带弄好就完了。最后我们又反复进行研究,还是把它放进去了,这是重大的技术进步,用不了多久,我们很快“复关”了,当国外的车都是带安全气囊的车,我们这种没有安全气囊的车,使人直接暴露在事故面前,恐怕就没有竞争力了。在欧美市场上也是这样,政府并没有颁布法规,但是对用户来说,你这个车介绍得再好,性能更好,其它指标再先进,他一看没有安全气囊,他就不买了。我们中国的汽车行业,觉得有一些进步我们可以推迟,但是有一些进步我们必须跟上,不跟上就会在战略上失误,眼下我们也看到了不只是行业、汽车工业司的积极性,我听到的是象上海陆吉安同志那里,他们在酝酿ABS,在EFI后,ABS要不要投?这个车如果没有ABS,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各种各样复杂的路面,如果没有这样防抱死刹车系统的话,事故安全性也就差得很。这样一些重大的技术进步,要迎头赶上,但是也不必盲目的跟人家亦步亦趋,人家搞啥我搞啥,那些真正对我们有用的,我们也必须从技术进步的观点上不要犹豫,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我们感到这二十年,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工业技术革命,进一步拉大了我们和国际汽车工业的距离,眼下又是一个什么阶段?是一个“复关”在即,外国各大汽车公司,例如通用、福特、丰田、日产、本田,甚至大众,欧美日韩都在中国迅速的建立以他们在中国有进口车为根据,开始在中国建立维修网点。从行业角度看,他们是为下一步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向中国市场大举进军先辅平道路。假如我们自己的产品不提高水平的话,很难说有把握去迎接这一场巨大的挑战。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中国的汽车工业要强调技术进步,当前特别要强调形成我们自己的产品、自主的开发能力,这是一个在战略上、在现实上都更为迫切的问题。我们也有个说法,当然有些同志不一定完全同意,一个没有自己产品的工业,最终要在世界激烈竞争面前跨台的。我们老不开发自己的产品,老是买人家的产品,到我们生产的时候,永远是二流产品、二手设备,我们就没法办。但是,能不能说,完全不顾我们已有的水平,完全不顾历史,现在就花大钱从头开始设计一个轿车、一个轻型车呢?我们也不急于提倡。我们说,第一个要点首先要解决车身设计的问题,要在国外引进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基础上,把车身开发设计的主动权先拿过来。在发动机上,全行业、全国集中搞一个能带进开发技术的电子计算机控制燃油喷射项目来,这是发动机的战略制高点,进而开发变速箱、底盘,到2000年的时候,逐渐实现我们能够基本上有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但是第一个阶段、第一重点,首先拿下车身,就是我们从行业角度提的建议和目标,拿下车身能够自己生产整套模具,不再进口模具,能够自己造型,用最现代化的方法,一整套的数学理论、数学模型,建立起一个有中国自己特色的车身,轿车车身、轻型车车身、面包车车身,这是一个我们经过努力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果实。我们非得要把这个果实拿下来,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种做法并不是排斥和国外合作,不要误解,我们主张以我为主,同国外大力合作,但是这个产品设计出来是中国的。我们要利用国外设计开发公司,也要和那些愿意和我们合作的国外大汽车厂家合作开发产品,但是这个产品的开发,全部主导权要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不然的话,我们就永远限于引进、买许可证,再引进、再买许可证的恶性循环,中国汽车工业就难有出头之日,这一点也是作为大的目标,我们要实实在在的认真地抓,要抓住那些有典型的、有巨大潜力的项目来搞联合开发,叫做以我为主、联合开发。我们有一段话,叫做“一段时期的发展方针”,我们认为,一般说法是以轿车工业为重点,也有同志说目前我们最主要的矛盾还是轿车、轻型车,也不妨是轿车、轻型车为重点,零部件工业为基础,优化产品结构,我们这两项是弱项,中型车、重型车、微型车好象情况略为好一些。第二句话,以大集团为主体,促进联合重组,实现规模经济,这是又一个方针。一个是产品的方针,一个是集团和规模经济的方针。第三句话,就是以我为主、联合开发新一代产品,建立起能够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就这么三项方针。我们把产品开发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方针,全行业都要努力,我们在变速箱、发动机方面也有一些设计人才、设计力量,并不是说抓了车身其他就不做了,每一个时期重点不同。整车,象一汽、二汽大企业也在开发整车,我们看到一些自己开发的轿车,那都是付出了很大的劳动,而且是比较有水平的,希望还能够再提高一步。

要大力加强零部件工业,大力加强基础后方建设,促进相关工业的发展。零部件工业我们已经说了好多了,我们的零部件太薄弱了,现在从几千家当中选出了300家,和大家都见过面,是行业规划认可的,鼓励地方投资的;从300家里又选出了150家,是向国家计委、经贸委争取国家投资支持的;还有50家就是“小型巨人”,这里大概前20家更是重点。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全面推动每一个发展,只好分层次优化发展,对于一些重点的引进项目,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一个方针,对那些资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技术含量大的项目,主张全国用联合股份制的方式先引进一个,象十几亿的项目,同时搞两个没有多少道理,先把一个搞好,并不排斥以后再有两个,这一个也不是垄断,这一个达到的水平,要能够和国际上同样,比如电控喷射系统,和国际上生产的电控喷射系统要能够竞争,在一定程度关税的保护下能够竞争,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探讨。但这个方针我们是坚定不移的,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搞电控喷射,还有防抱死刹车、安全气囊等等这些方面,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投入太大,技术含量太大,我们提倡联合,鼓励联合。

(根据作者一九九四年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二届五次事事会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整理)

标签:;  ;  ;  

重视世界汽车工业技术革命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_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