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论文_段燕平

怀化市洪江区中医院 湖南怀化 4182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骨科接收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情志护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骨科;心理护理;效果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情志过激并超出人体耐受程度,则会使人气机紊乱、阴阳失调而诱发疾病[1]。本文对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并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骨科接收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骨科接收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18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45.28±12.44)岁,致伤原因:20例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落,6例跌伤,对照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19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45.18±12.09)岁,致伤原因:22例交通事故,14例高空坠落,5例跌伤。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与对照组患者并无较大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安抚,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让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其内容为:①焦虑: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通过语言开导法以及暗示法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劝导患者,以平稳的态度来与患者沟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向患者介绍以往治疗成功案例以及其他患者积极对抗疾病的事例,减轻患者的焦虑,增强患者的信心。②易怒:护理人员采用情志相胜法、言语开导法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易怒容易伤肝等知识,且让患者了解易怒会加重病情,并通过喜来减轻患者怒的情绪,如向患者讲解周围有趣的事情来让患者心生喜意。同时,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家属尽量向患者说周围高兴的人和事,多鼓励、劝慰、关心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和心态。③悲忧:护理人员采用情志相胜法、言语开导法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如通过聊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聊患者感兴趣的事情等,尽量让患者心情愉悦,消除患者悲忧的情绪。④思虑:护理人员采用情志相胜法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先对患者进行适当地刺激,引其发怒,之后耐心地与患者沟通,采用暗示法积极开导患者,让患者心绪逐渐平和。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按百分制计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90分)、较差(<70分),满意度=100%×(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 讨论

骨科患者通常是由于各种意外事件而导致身体发生骨裂、骨折,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跌伤、摔伤等,事故发生突然,给患者带来较大冲击,使得患者身体、心理方面均存在较大的痛苦[2]。而负面情绪会对患者机体的恢复有影响,也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治疗的顺利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中医典籍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3]。中医针对人的情志过度情况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主要有暗示、移情、疏导等[4]。本次研究中,针对焦虑患者,实施开导法和暗示法,让患者焦虑的负面作用,并通过增强患者的信心来减少患者的畏惧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的目的。肝藏血而主疏泄,怒伤肝,容易引起气机不畅、血瘀凝滞,不利于骨折愈合[5]。对此,护理人员采用情志相胜法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喜为木,木生火,火旺而抑木,可通过喜来减轻患者怒的情绪,并积极开导患者,让患者节怒养肝,促使肝气条达,最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能为疾病的治愈打下良好的基础。悲忧、思虑均可能导致患者情绪抑郁,消沉,悲观,通过喜胜优、怒胜思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再加上护理人员言语开导,有助于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总之,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凤.中医情志护理对预防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5(13):1914-1916.

[2]陆红梅.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3(1):321-322.

[3]陈瑶.中医情志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焦虑状态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22(19):303-304.

[4]周红.中医情志护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7(10):146-147.

[5]薛冬群,亢东琴,柳琪等.2005年-2015年我国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21):2656-2658.

论文作者:段燕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论文_段燕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