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我们的思想高地_政治论文

建设我们的思想高地_政治论文

建设我们的思想高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地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思想始终起着先导性和统领性的作用,思想的威势是最具影响力的威势。一个政党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赢得思想的优势;一个民族要走在世界前列,首先必须占据思想的高峰。在新的征途上,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领导人民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基的思想高地,从战略全局上熔铸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制高点,熔铸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制高点。这是时代的呼唤,民族的重托,使命的要求。

当今时代,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相伴随,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愈演愈烈。像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大党,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如果不据有自己的思想高地,那就无以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甚至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苏东剧变的一个深刻教训,就在于那里的共产党人丢失了自己曾经据有的思想高地。而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牢牢坚守自己的思想高地不退让。

思想高地,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共产党人的思想高地,是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它要求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断地加以建设。历史和现实表明,建设思想高地是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扎实有效地加以推进。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建设思想高地的根本所在。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阶级依然存在的历史条件下,任何社会的统治思想,始终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任何国家的意识形态,始终都由统治阶级的思想主导着。在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是工人阶级乃至整个人类争取彻底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它的万丈光焰穿透了数千年深沉的黑夜,照亮了人类向着美好未来开拓奋进的道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根本指南,她在意识形态领域必然要居于指导地位。我们是靠马克思主义立党的,如果不坚持其指导地位,就有毁掉立党根基的危险;我们是靠马克思主义立国的,如果不坚持其指导地位,就有毁掉立国根基的危险;我们也是靠马克思主义立德的,如果不坚持其指导地位,就有毁掉立德根基的危险。因此,在建设思想高地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都要把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时期,社会思想出现了多样化的势头。我们当然要承认这个现实,但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一元化,而决不能搞多元化。从战略全局上讲,社会思想越是呈现多样化趋势,就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否则,我们的思想高地就会崩塌,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就会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毁于一旦。对这个问题,必须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立足国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思想高地的一条根本经验和特有优势。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阶段。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基于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中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基于对当今人类社会有关发展方面认识成果的正确借鉴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从时代高度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为人民谋利造福的发展目的历史地贯通起来,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什么样的科学目标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因而必然要成为党和人民面向未来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建设思想高地的时代结晶,也是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建设思想高地的时代旗帜。要广泛深入地做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人的工作,使之真正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所掌握,真正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转化为科学务实创新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共创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征途上,我们更要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旗帜,把思想高地熔铸得更加坚实,更加威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建设思想高地的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支撑和动力。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卓绝智慧,在华夏大地上创造了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深深积淀于中华文明之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历来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之血脉、凝聚力之根基、创造力之源泉。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创造的不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是伟大民族精神最高洁、最壮美的部分,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自觉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民族精神特别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民族性格的革命精神,作为建设思想高地的伟大教科书。从世界眼光来看,精神文化层面的国际竞争越是激烈,我们就越要运用民族精神来熔铸具有中国气派的思想高地。

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加重视弘扬时代精神,是我们建设思想高地的重要课题。要看到,民族精神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因此也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通过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而不断升华的过程。今天,随着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包括尊重科学的意识和精神,追求民主的意识和精神,崇尚法治的意识和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和精神,注重效率的意识和精神,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精神,勇于革新的意识和精神,等等。时代精神是以民族精神为历史根基和重要源泉的,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当代形态。时代精神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凝结的“时代精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精神动力。我们在当代建设自己的思想高地,必须彻底摒弃一切陈旧的、落后的、狭隘的思维方式,以面向未来的前瞻意识,把体现时代要求的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民主健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理念、新道德和新风尚,更加热忱地弘扬起来,不断增强全体人民再造中华民族历史辉煌的精神力量,不断以新的时代内容丰富民族精神的伟大宝库。

值得指出的是,在建设思想高地的过程中,无论是弘扬民族精神,还是弘扬时代精神,都有一个主动吸纳和借鉴当今世界优秀精神文化成果的问题。我们的民族精神从未脱离人类文明的共同大道,它始终有着包容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的特质。而我们所要弘扬的时代精神,更是与当代人类社会一切进步的精神文化成果相联系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共产党人的思想高地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很重要的就是面向世界广纳博采。历史和现实表明,世界各国人民在谋求本国繁荣发展的过程中,都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世界文明始终具有多样性,而多样性的文明又是相互交流、相互吸纳的。取百家之长,方能创百家之优;揽天下之胜,方能领天下之先。共产党人是以实现人类彻底解放为最高价值理想的,具有无比宽广的政治眼界和胸襟,能够也应当以“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按照为我所用的方针,去集当今世界优秀精神文化成果之大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熔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思想制高点。

建设我们的思想高地,必须始终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也就是要通过建设来不断强固和提升思想高地。从这点出发,最基本、最经常的任务,就是要树立和弘扬真善美的东西,扎扎实实做好为思想高地增砖添瓦的工作。如果忽视建设,思想高地就无从谈起,相反地,只能造成思想的荒漠,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建设在本质上是个“立”的过程,当然也不排除必要的“破”。除旧才能布新,惩恶才能扬善,激浊才能扬清,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法则。如果我们对假恶丑的东西不加以抵制和破除,那么,真善美的东西就难以生长发育,难以巩固阵地,难以形成气候。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集体主义的价值追求,始终是同非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资本主义的思想原则、个人主义的价值追求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里讲的斗争,说到底就是真善美的东西主动出击假恶丑的东西,通过“破”来达到更好的“立”。所以,在建设思想高地的过程中,既要下大力做好“立”的工作,同时也要根据“立”的要求,把“破”作为其应有之义。

经验告诉我们,真善美的东西,尽管为人们所普遍向往,但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树立和生长起来,而始终要靠我们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主动加大“立”的工作力度。首先,要按照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大力强化思想舆论导向。必须明确,思想舆论阵地,作为共产党人思想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状况对后者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新闻媒体和其他一切思想舆论阵地,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弘扬主旋律为庄严使命,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褒扬一切体现真善美的先进思想、英雄业绩、高尚情操和文明新风,努力形成崇尚正义、向往美好、追求崇高的社会舆论环境。其次,要按照注重正面灌输的原则,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毛主席曾经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我们党引导团结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一个中心环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建设思想高地的重要途径,是面向社会弘扬真善美、引导群众追求真善美的有效方式。当前和今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的力度,坚持把先进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等,贯注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中,使真善美的东西切实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转化为无法割舍的生活理念和行为准则。再次,要按照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方针,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是引导和激励人们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不断提升精神境界的基本实践形式。在新的形势下,要重视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应当肯定,在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真善美因素,是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主流。但是,假恶丑的东西也不乏市场,有的甚至还寻找机会兴风作浪。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破”作为建设思想高地的重要手段。为此,一个带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就是要以共产党人的革命锐气,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仗。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不同思想体系相互争夺、相互渗透的重要阵地,从来就没有风平浪静过。而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可以说是异常尖锐而复杂的。从国际背景看,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始终不死,近期以来更是打着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幌子,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从国内环境看,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发展,各种腐朽落后的东西乘机滋长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上不胫而走。与这种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相联系,思想文化界也不时出现干扰主旋律的噪音和杂音。这就要求我们从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出发,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警觉,更加主动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坚决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坚决抵制和清除种种假恶丑的东西,旗帜鲜明地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毫无疑问,建设思想高地,属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范畴,它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生动展开的。党在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反映和体现着这个时期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各项事业,包括意识形态工作,都要着眼于完成党的中心任务,都要与其实践要求相适应。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既要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同时又要依靠中心任务所提供的实践平台,不断创造自身的辉煌。战争年代,我们党自觉围绕武装夺取政权这个中心任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既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节节胜利,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思想高地优势。建国初期,我们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改造这个中心任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既从思想上保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又构筑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无比宏大的思想高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保证,又开拓了建设思想高地的新境界。历史经验表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既有利于运用后者不断取得的实际成果,来促进和保证党的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运用党的中心任务在实践中所开发的“源头活水”,为意识形态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实现党的中心任务与建设思想高地互为促进的双重政治效应。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党的这一中心任务,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意识形态工作提出许多崭新课题,也必将为其带来创造更大辉煌的历史机遇。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贯彻这一中心任务的点睛之笔,对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时代魅力的思想高地,努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立足时代的高度,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亮点凸显了出来,从而给建设思想高地赋予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科学认知、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谐,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正因为如此,围绕新世纪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当代中国的思想高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重头戏”突出出来。由此出发,必须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科学把握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新特点,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突破口,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从而把我们的思想高地熔铸得更加壮美。

建设思想高地,作为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重要工程,历来是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上讲,这一重要工程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随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每推进一步,都要求也必然带来这一重要工程的重大进展。建党85年来,我们党根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的客观要求,先后开创和实施了党的建设两个著名的“伟大工程”。第一个伟大工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而开创和实施的。与这一伟大工程相联系,我们党不仅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空前提升了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而且还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共和国的思想高地作了历史性的奠基。第二个伟大工程即新的伟大工程,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开创,并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的。与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相联系,我们党不仅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大提升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的水平,而且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灵魂的新优势,从而实现了建设思想高地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我们建设思想高地的基本依托。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紧密结合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努力创造建设思想高地的历史辉煌。

在新的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空前凸显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本质内涵。我们建设思想高地必须主动跟进,与之相应地打开新视野,拓展新思路。而最为根本的,就是建设思想高地的各项工作,必须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着眼于保持和发展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从思想、理论、作风等意识形态层面,为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积极回应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提供的新机遇,作为我们建设思想高地的重要着力点。比如:要把研究解决保持党的先进性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建设思想高地的突出课题;要把增强各级党组织按照先进性要求狠抓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建设思想高地的重要任务;要结合强化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舆论导向,在全党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建设思想高地的氛围和环境;要善于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所创造的思想理论方面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建设思想高地的指导方针和原则,等等。结合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思想高地,是一篇韵味无穷的大文章,可以也应当越做越出彩,越做越生辉。

建设我们的思想高地,是无比光荣而又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征途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把思想高地建设得更加雄伟,使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民族凭借思想的制高点,去拥抱更加辉煌的未来。

标签:;  ;  ;  ;  

建设我们的思想高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