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验在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黄文成,梁艺华,刘志民,黄昭东,黄玲莎,李佩章,

黄文成 梁艺华 刘志民 黄昭东 黄玲莎 李佩章 黄浩(通讯作者)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验在恶性肿瘤诊断以及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将其分别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两组都进行血液流变学检验,观察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将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者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的血浆黏度指标水平、全血黏度指标水平、全血还原黏度指标水平、红细胞的聚集指数情况、红细胞压积指标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与观察组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检验参数会发生一定变化,且血液流变学检验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恶性肿瘤;诊断;治疗;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34-01

现阶段,恶性肿瘤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从恶性肿瘤的诊断以及治疗角度出发,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是临床上比较受重视的问题。血液流变学检验的操作方法相对简单以及迅速,若能够借助血液流变学检验期间的参数判断以及恶性肿瘤发生情况、发展状况以及病情改善状况的比较,则将会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便利。为了探讨血液流变学检验在恶性肿瘤诊断以及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观察组中的患者都经过生化检查诊断、影像学检查诊断以及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显示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将其分别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7)岁;患有肺癌的患者有15例,患有胃癌的患者有14例,患有肠癌的患者有10例,患有膀胱癌的患者有8例,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有7例,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有6例。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1-80岁之间,平均(56.0±3.1)岁。两组在性别方面、年龄方面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且研究中的所有人员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方法 在给予观察组患者化疗治疗之前,对两组人员进行空腹抽血检查,有效检测被检测人员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其中血液流变学的参数采用江苏无锡生产且型号为春光BRC-15型全自动的血液流变检测仪器,而纤维蛋白原则利用2毫升的抗凝血,并在德国公司生产的自动血凝仪器上进行检测。当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化疗治疗结束一个月之后,再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患者的具体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以及观察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情况、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的聚集指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与对比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利用(`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的对比 对照组的全血黏度指标水平、血浆黏度指标水平、红细胞压积指标水平、全血还原黏度指标水平、红细胞的聚集指数情况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与观察组治疗后的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与观察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水平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恶性肿瘤通常情况下会伴有不同程度上的高黏滞血症,患者经常处在高凝状态之下。患者恶性肿瘤细胞自身以及肿瘤细胞都可以释放出一定量的凝血物质,而且肿瘤细胞还能够借助诱发患者的血小板聚集从而使微循环发生变化,患者肿瘤表面的相关脱落物质在进入患者血液之后,将会使血液黏度增加。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液流变学检验能够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起到相对较好的效果。由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可知,化疗治疗对患者肿瘤的破坏性是肯定的,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肿瘤分泌以及释放出来的高凝物质,进而减少对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的影响程度。

本研究中,将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者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的血浆黏度指标水平、全血黏度指标水平、全血还原黏度指标水平、红细胞的聚集指数情况、红细胞压积指标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与观察组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恶性肿瘤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检验参数会发生一定变化,且血液流变学检验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俞莎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 13(12):1760-1761.

[2]龙文彬.恶性肿瘤诊疗中血液流变学检验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11 (21):682-682.

[3]金晓燕.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J].医药前沿,2011,01(10):10.

[4]袁丹聃.血液流变学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 (6):716-717.

[5]毛元英,何兰,杨红英等.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3):337-338.

论文作者:黄文成,梁艺华,刘志民,黄昭东,黄玲莎,李佩章,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血液流变学检验在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黄文成,梁艺华,刘志民,黄昭东,黄玲莎,李佩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