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群体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时代价值及其实践路径论文

乡贤群体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时代价值及其实践路径论文

乡贤群体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时代价值及其实践路径

赵金丽,王奕骅

(燕山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 要: 乡贤群体是参与精准扶贫的关键群体之一,应重视农村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中的特殊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贤精英群体流失,乡贤群体及其所衍生的乡贤文化的功能在我国农村逐渐式微,乡贤群体在农村治理和精准扶贫中的时代价值的发挥严重受限。正视当代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视域下的时代价值及其现实困境,探索发挥乡贤群体精准扶贫效益及其时代价值的实践路径,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乡贤群体;精准扶贫;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农村乡贤群体内生于农村特有的环境和文化,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具有特殊作用,在精准扶贫中融入乡贤力量是发挥乡贤群体时代价值的重要途径。但乡贤群体在我国乡村的影响力逐渐式微,乡贤精英流失,阻碍着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效能的发挥。因此,重塑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视域下的时代价值,发挥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是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中的时代价值

(一)乡贤群体是精准扶贫重要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就精准扶贫工作强调,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精准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提高精准扶贫效率的关键[1],包括政府、市场、社会在内的各组织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共治,能够实现精准扶贫利益的最大化。乡贤群体作为与贫困主体直接接触的主体之一,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乡贤群体投入到农村精准扶贫事业中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改革创新的发展性。政府是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方向和治理秩序;市场力量的介入充分带动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保证基本经济扶贫;社会主体因其公益性能做到最大限度地维护贫困群体的利益。而乡贤群体作为农村中自我衍生的特殊精英力量,对本地具有乡土情怀,愿意倾注建设热情,同时熟知本地贫困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效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精准性。作为政府、企业、社会其他组织与贫困户之间的纽带,乡贤群体可直接对话贫困主体,在扶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精准扶贫事业应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聚集各主体的力量,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独特优势,而乡贤群体因其具有独特的辅助作用,可以在农村精准扶贫中与其他主体相得益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马戴的足迹遍及到祖国山川的多个地方,欲仕不进,使得诗人的内心蒙上了深深的苦闷之感,经过南国山川,想到昔日繁华之地,如今之萧瑟凄凉,再联想到诗人自身的遭遇,怎能不怀古伤今?被贬龙阳尉外放的难过,内心的苍凉及对自身飘零的未来的不安与忐忑使得诗人无限感伤。

(二)乡贤群体可提高农村扶贫的精准度

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扶贫工作应该更加注重效益和公平性,实现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最终目标,可有效防止返贫困现象的发生。目前处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决胜期,必须保证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不合理占用公共资源现象的发生,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精准扶贫理念和大扶贫格局的提出是扶贫理念的发展,是扶贫理念时代性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诉求。乡贤群体作为农村内生型社会组织,相较于其他扶贫治理主体更了解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内在优势和弊病,具有农村自治脱贫经验[2]。乡贤群体能精准识别当地贫困详情和贫困户贫困状况,洞察本地贫困的内在原因,协同其他扶贫主体制定与贫困地区相适宜的扶贫方案,切实有效地降低实际性贫困和程序性贫困的差异,提高贫困识别和物资发放的精准度,从而降低扶贫成本,实现精准扶贫。

1.检出限和标准曲线。基于相关操作流程,对样品空白消毒液进行不间断的测定,测定次数为试一次,基于DL=3SD/b总结出结论,检出限DL=O.027μg/ml,称样量限定为0.5g,定容体积限定为25mL,每一个样品最大浓度测量值为1.35Ml/kg。因此,其标准曲线为每毫升(O.00、0.50、1.00、5.00、10.OO、20.00、40.00μg)为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是y= l8.265x + 2.0143,相关系数。r= O .9999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在移动端开展干部网络教育成为新的趋势。移动学习资源内容精简、小巧灵活,学习资源需适当变化以适应移动设备的特点,例如:设置每天一练、天天打卡将学习碎片化,设计干部百科知识将知识卡片化,制作视频、音频、图文等将形式多样化。

(三)乡贤群体能为贫困地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精准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保证精准扶贫效益的时代要求。但是就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主体治理现状而言,精准扶贫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性低,多元主体协同精准扶贫机制受挫。政府作为治理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他治理主体参与性不高,协同性不足。大扶贫思想要求多元扶贫主体协同参与农村扶贫治理,但部分地区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政府协同其他主体不到位,甚至孤军奋战,其他扶贫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不足,社会其他主体的协同、辅助功能未能发挥。而作为扶贫主体之一的乡贤群体在参与扶贫过程中,多为自发性行为,从而也决定着其组织性较低,缺乏制度保障和规范性,未能和其他主体形成联动机制,降低了精准扶贫成效。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该作为包括政府在内的其他主体和贫困户之间的纽带,发挥其辅助作用,保证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加强各主体之间的耦合性和联动性,才能真正发挥精准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内在影响。

(四)精准扶贫赋予了乡贤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增强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推进贫困地区自主性脱贫是有效扶贫、防治返贫困的关键[7]。“依赖性”“愚昧性”贫困和“消极性”脱贫是阻碍当前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大问题。贫困户脱贫积极性不高,脱贫技能不足,影响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乡贤群体则是“扶志”“治愚”的重要力量,乡贤群体及其承载的乡贤文化在新时代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其存在本身就为贫困户树立了脱贫的榜样。应时代的需求,精准扶贫需要乡贤群体及其蕴含的乡贤文化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而精准扶贫事业也赋予了乡贤文化新的时代价值,给予乡贤群体新的发展契机,指明新的发展方向。乡贤群体与政府、社会力量合作,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治理工作,既可以发挥乡贤群体的社会价值,又可以推动乡贤群体的持续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农村乡贤文化。

在精准扶贫进程中融入乡贤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时代价值的体现[5]。乡贤群体承载的乡贤文化中的精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其中蕴含的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自力更生、顽强不息等精神都与精准扶贫理念具有内在耦合性[3]。乡贤文化是中国农村发展中衍生出的一种自治文化,在古代农村的治理中发挥着极大作用,乡贤群体扮演着农村治理者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文明的进步,乡贤群体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和存在感逐渐降低,乡贤文化的影响力也逐渐式微[6]。精准扶贫大格局方针战略的提出,恰好给予了乡贤文化新的发展契机。大扶贫思想的提出,要求各方力量都参与到农村精准扶贫事业中来,乡贤群体在此契机下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

当前中国农村乡贤文化和乡贤群体影响力逐渐式微。其一,因时代趋势的影响,大批乡村精英流向大城市[8]。为寻求更优越的经济、教育等资源,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大中型城市,农村逐渐出现空巢现象。在农村年轻劳动力缺失的过程中,农村治理精英也随之流失,因此更加重了农村贫困状况,减慢农村脱贫进程。据相关调查显示,空巢现象严重的农村地区,贫困系数较高,脱贫难度系数较大,更加容易出现返贫困现象。其二,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对外来乡贤和新一代年轻群体的吸引力较低,乡贤群体更新换代步伐减慢,难以注入新鲜血液。农村人才的流失,不仅使乡贤群体发展和培养出现断层,农村扶贫后备力量匮乏,脱贫动力不足,而且使得乡贤群体及其蕴含的乡贤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受损,导致了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视域下时代价值的发挥面临严重困境。

二、精准扶贫视域下乡贤群体发挥时代价值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治理精英的流失

为加速马铃薯脱毒生产和使用步伐,应加快建设马铃薯脱毒体系,提高种薯质量,从而全面推广马铃薯产业进程,财政部门应专门设立资金,安排补贴在各县实施马铃薯推广补贴试点,让脱毒种薯从原种调运到生产、检验、出厂等流程,均得到管理和监控,保证种薯质量。并且通过扩繁降低生产种薯的价格,从而调动了农民使用脱毒种薯的积极性,加速了马铃薯推广速度。

(二)乡贤群体作用发挥受限

作为农村文化内生产物,乡贤文化始终伴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发展。但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乡贤文化的式微,乡贤群体的流失,加之乡贤参与治理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乡贤群体对农村治理的作用发挥受限,其主要原因表现在:其一,农村环境对乡贤群体的吸引力较低。优秀年轻精英人才力量纷纷流向大中型城市,农村难以留住治理精英;另外,农村环境难以吸引外来乡贤力量和新兴人才回乡建设,农村建设力量不足。其二,缺乏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保障机制,导致乡贤群体回乡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由于缺乏保障机制,乡贤群体在农村精准扶贫中仍是边缘群体,农村精准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建设受限,影响着乡贤群体作用的发挥。其三,乡贤群体构成愈加多元化,其复杂性影响着乡贤群体作用的发挥。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乡贤群体的构成也愈加多元化,新旧乡贤思想和力量的碰撞,各乡贤利益的冲突,造成了乡贤群体构成的复杂性和较低的内聚性。部分乡贤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时动机不纯和滥用社会资源现象的存在,也降低了乡贤群体权威性。各种复杂因素的存在,阻碍着乡贤群体扶贫治理作用的发挥。

(三)乡贤群体与其他扶贫主体之间的耦合性不足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人才支撑是保证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更是防治返贫困现象出现的关键。乡贤群体作为农村文化衍生而来的特殊群体对农村精准扶贫事业的开展具有独特作用,是精准扶贫中特殊型精英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乡贤群体更新换代,新旧乡贤群体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乡贤群体范围扩大,汇聚了各类精英。旧乡贤的影响力和新乡贤的成长都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人才力量[3]。当前农村中的乡贤群体主要包括在农村发展中自然衍生出的传统乡贤群体和随着时代发展培育出的新乡贤群体。以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老干部等为代表的旧乡贤,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特殊的影响力,可以凝聚扶贫力量,调动贫困户自主脱贫积极性。以农民企业家、退伍军人和回乡大学生村干部等为代表的掌握经济和技能资源的新乡贤群体可提供经济资源,输出技能和教育,发挥其时代价值。旧乡贤因长久积淀的威望,新乡贤因掌握更多经济、教育资源,使他们都能够快速得到贫困户的认可和支持,降低脱贫工作的沟通难度,而新旧乡贤群体的融合,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促进了乡贤群体新的发展[4]。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乡贤群体队伍的存在和发展可扩充精准扶贫队伍,完善精准扶贫人才队伍结构,保证农村精准扶贫协同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三、精准扶贫视域下乡贤群体时代价值的实践路径

(一)培育新乡贤,凝聚扶贫力量

培育新一代乡贤精英,激发新乡贤群体的扶贫潜能和创造力,是实现乡贤群体时代价值的重要举措。当前精准扶贫环境下,新乡贤构成逐渐多元化[3]。大学生村干部、农村成功企业家等作为新一代乡贤群体,应该发掘其潜在扶贫创造力,借助其力量脱贫攻坚。大学生村干部具有新知识和新技能,思想觉悟高;农村企业家具有经济资源、就业机会和实践经验。因此,在发挥旧乡贤影响力的基础上,应培育新乡贤,凝聚扶贫力量,发挥新旧乡贤的联动作用,激发乡贤群体的内在生产能力。近几年,我国为鼓励乡贤精英群体回乡建设,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选择回乡建设,更多的农村企业家也参与到农村精准扶贫中,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精准扶贫事业的发展[9]。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发挥乡贤群体的时代价值,要把握好当前的政策红利和人才红利,抓住机会,吸引新型乡贤人才,培育新乡贤力量,实现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时代价值。

(二)提供乡贤群体参与精准扶贫的舞台

发挥乡贤力量在精准扶贫中的时代价值,必须为乡贤参与精准扶贫搭建舞台。首先,政府在发挥精准扶贫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搭建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平台,提供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机会,通过双方互惠互助的模式,构建农村精准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10]。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吸引乡贤回乡参与乡村治理和精准扶贫工作。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政府对乡贤的优惠政策和乡贤参与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扩大乡贤群体参与扶贫的影响力,解决乡贤回乡的疑虑和困惑,吸引更多有为青年精英回乡参与乡村建设。其次,政府应该拓宽乡贤参与精准扶贫的渠道[2],包容精准扶贫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积极吸纳各种乡贤群体力量的汇入,最大限度地发挥乡贤群体功能。例如:村企合作,鼓励本地企业家提供经济支持和就业机会;村学合作,邀请知名经济学者,宣传脱贫知识,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家乡扶贫治理建设;村贤合作,利用农村中的乡贤群体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

(三)着力发挥乡贤群体纽带辅助功能,构建扶贫主体联动机制

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该对话各方扶贫主体,着力发挥其辅助功能,构建精准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各主体间的联动性。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各扶贫主体的独特作用,形成精准扶贫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格局[1]。在精准扶贫中,各参与主体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乡贤群体在精准扶贫多元协同治理中应该起到辅助性作用。乡贤群体无法独立承担精准扶贫任务,政府是多元主体协同扶贫中的主导力量,起着引导作用。因此,乡贤群体在多元主体协同扶贫治理中应该明确定位,发挥纽带作用。

乡贤群体从农村本土文化发展、培育而来,对乡村发展的桎梏和内在逻辑有深刻的了解。在参与精准扶贫治理的过程中,乡贤群体应该对话其他扶贫主体,切实传达贫困户需求,分析贫困现状;对话贫困户,解读国家扶贫优惠政策,调动贫困户自主脱贫积极性,协助其自主脱贫。精准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过程中,应发挥乡贤群体纽带辅助功能,平衡各利益主体间的冲突,最大限度保障贫困户利益,促进各扶贫主体间行动的联动性,协同多元主体实现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谭玉林.基于多元主体作用协同的精准扶贫实践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1):137-138.

[2]张 玥,楚德江.当代乡贤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困境与路径[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8(2):29-32.

[3]钟杭娣,刘淑兰.乡贤文化在精准扶贫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46-51.

[4]耿羽,郗永勤.精准扶贫与乡贤治理的互塑机制——以湖南L村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7(4):77-82.

[5]刘译文.凝聚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176-177.

[6]张文逸.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缺失及其重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7]蒋晨光,褚松燕.多元协同治贫与“志智双扶”机制创新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扶志扶智工作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3):33-39.

[8]陈梦兰,王 东.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推进乡贤群体建设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129-131.

[9]刘 昂.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伦理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兰州学刊,2019(4):165-172.

[10]许婕,张磊.新时代乡贤治村——传统伦理的现代实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5):25-29.

The Time Value and Its Practical Path of Country Elite i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Zhao Jinli,Wang Yihua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 066000,China)

Abstract: The Country elite is one of the key groups i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role of the Country elite in rural areas.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loss of the elite group,the function of the elite group and its derivative culture is gradually declining in China’s rural areas.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elite group in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s rural areas.Therefor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alue of the times and the dilemma of realizing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path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benefi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country elite;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times value;practical path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2494(2019)06-0036-05

DOI: 10.13747/j.cnki.bdxyxb.2019.06.006

收稿日期: 2019-06-03

基金项目: 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地域文化在秦皇岛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探究”(201807007)

作者简介: 赵金丽(1993-),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陈 静)

标签:;  ;  ;  ;  ;  

乡贤群体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时代价值及其实践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